普罗科菲耶夫 - 彼得与狼(进行曲与结尾部分) [换]

《彼得与狼》(Peter and the Wolf)是普罗科菲耶夫(Prokofiev)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完成于1936年春,同年5月2日在莫斯科的一次儿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该作品是普罗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
普罗科菲耶夫 - 彼得与狼(进行曲与结尾部分)

音乐欣赏

更多: 普罗科菲耶夫 - 彼得与狼 Op.67

《彼得与狼》(Peter and the Wolf)是普罗科菲耶夫(Prokofiev)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完成于1936年春,同年5月2日在莫斯科的一次儿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该作品是普罗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该曲虽以儿童为对象,但同时也使成人们产生很大兴趣。由作者本人所构思的情节和撰写的朗诵词,具有生动活泼而又深刻的教育意义。

故事情节大致是:少年彼得与他的小朋友鸟儿一起玩耍,家中的小鸭在池塘嬉游,与小鸟争吵。小猫趁机要捕捉小鸟,被彼得阻拦。爷爷后来吓唬他们说狼要来了,把彼得带回家。不久,狼真来了,吃掉了小鸭,还躲在树后要捉小鸟和小猫。彼得不顾个人安危,在小鸟的帮助下捉住狼尾巴,将它拴在树上,爷爷和猎人赶来把狼抓进了动物园。故事寓意深刻,表现了儿童彼得以勇敢和机智战胜了凶恶的狼。

作曲家运用乐器来刻划人物和动物的性格、动作和神情,音乐技巧成熟,形式新颖活泼,旋律通俗易懂。全曲既有贯穿的情节,而又不是干涩地平铺直叙;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段落不但形象鲜明,而且还含有表达尽致的艺术魅力。当然,最可宝贵的还是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进行斗争,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

音乐中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弦乐四重奏、定音鼓和大鼓所奏出的具有特性的短小旋律和音响,分别代表小鸟、鸭子、猫、爷爷、少年彼得和猎人的射击声等。曲中采用长笛的高音区表现小鸟的灵活好动;弦乐奏出了彼得的神情,描绘了彼得的机智勇敢;鸭子的形象由双簧管模拟,生动地刻画出那蹒跚的步态;单簧管低音区的跳音演奏描绘了小猫捕捉猎物时的机警神情;爷爷老态龙钟的神态由大管浑厚、粗犷的声音来表现,节奏和音调模拟了老人的唠叨;狼阴森可怕的嚎叫用三只圆号来体现。

音乐选自进行曲与结尾部分(March & Finale),在安静的池塘动机伴奏下,鸭子主题奏出后,由单簧管上升的声音引导进入尾声,在急速、强有力的状态中收尾。(ingia)

爱乐随笔:

1936年,普罗科菲耶夫归国定居莫斯科的时候,接受中央儿童剧院邀请创作了这部用交响曲讲述的童话《彼得与狼》。作品写给“朗诵者”和小型乐队,朗诵者肩负介绍、旁白和讲述的职责,乐队则是主要的表达手段。作曲家巧妙地运用音乐来区分角色、勾勒情节,组成了一个精彩的童话故事。

少先队员彼得在动物朋友们的帮助下,机智勇敢地与恶狼搏斗,最终依靠团结取得了胜利。彼得作为主角,他的主题屡次出现,从一开始的无忧无虑、轻松愉快,经过智斗凶狼胜利以后,结尾就变成一支振奋、雄壮的进行曲了。但是彼得似乎并不希望为已经落难的鸭子报仇,而是让猎人们把狼送到动物园,因此我们听到在彼得的进行曲后面,重复着簧管演奏的猎人主题,期间夹着铜号代表的狼主题,看来人们真的捆起狼,把它押走了。

如果你听到低音管响起,那是爷爷在夸耀彼得,于是彼得主题再一次奏响,这一次可比以往强烈多了,趾高气昂的,就连鸟儿和猫咪也一样欢快。可是这个时候——画外音却说:“如果你仔细听,就能听见狼肚子里鸭子的呼声,因为大灰狼在情急之下,把它整个活吞下去了”。尾声没有平静与安宁,也没有恢弘的赞颂,而是一个越来越快、近乎歇斯底里、振聋发聩的强奏,这是为什么呢?请“少先队员们”自己思考。

这部新奇的作品在当时反响平平,而今却已经成为少年儿童的音乐入门教材。就连成年人也愿意聆听,一品其中滋味。故事看起来只是鼓励青少年,培养睿智、冷静、勇敢和团结精神,但是因为写作在二战前期,在那个法西斯蠢蠢欲动、而各国当权者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时候,这样一部作品,颇为耐人寻味。(无疚)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相关说明  -  赞助广告  -  提交建议

Copyright © 2006 - 2024 sin8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v19.4.0418

京ICP备15019454号-3 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