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1916年,萧友梅在德国创作了《哀悼进行曲》,1925年3月28日,这首作品在北京大学礼堂演出了。这次演奏时,节目单的曲目中增加了六个字——《哀悼进行曲》(悼孙中山先生)。

试听 Plays

♬ 萧友梅《哀悼进行曲》,陈佐湟指挥贵阳交响乐团于2016年第五届“中国交响乐之春” 优酷 ( 视频 )

资讯 Guides

中国第一首管弦乐 2016-03-29 23:24

简介 Introduction

1916年,萧友梅在德国创作了《哀悼进行曲》,1925年3月28日,这首作品在北京大学礼堂演出了。这次演奏时,节目单的曲目中增加了六个字——《哀悼进行曲》(悼孙中山先生)。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孙中山先生于半个月前(3月12日)在北京去世。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也是萧友梅的战友和导师,萧友梅和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管弦乐队专门举办了一次以“纪念孙中山”为主题的“第19次演奏会”,演奏了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爱格蒙特序曲》,肖邦的《葬礼进行曲》以及萧友梅的《哀悼进行曲》等。

这说明萧友梅对孙中山这位老朋友和老战友怀着多么特殊而强烈的感情。当然,这次演奏的《哀悼进行曲》和他1916年谱写的总谱肯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管弦乐团当时只有16人的编制,需要根据这个特殊编制的乐队重新进行编配,为了把声部补足,萧友梅在这次演出中还加入了钢琴。

哀悼进行曲

《哀悼引》又名《哀悼进行曲》,本为钢琴独奏曲,后作者将其改为管弦乐。此曲本是萧友梅1916年12月为了追悼黄兴、蔡锷两位民国烈士而创作,也是目前可知的真正的由中国音乐家创作的第一部西洋管弦乐队作品。1925年,为了表示对孙中山先生逝世的哀悼,萧友梅还将其编配为铜管乐曲并用于孙中山先生的葬礼。作曲家本人在乐谱扉页上特意说明了这是模仿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中“葬礼进行曲”的曲体而作,所以调性也定为c小调,具有凝重、悲壮的感情色彩。或许因为这部作品的创作地点在德国,其时各方面的音乐条件都要比当时的中国先进,所以此曲的管弦乐配置相对于之后的《新霓裳羽衣曲》(Op.39)也明显的齐备,曲中的配器法运用也更为规范。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萧友梅 - c小调哀悼进行曲 Op.24
作品信息
作曲 :萧友梅 1916
体裁 :进行曲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6-03-29 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