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莫扎特的《第三十一交响曲》,D大调,K297(K6 300a),标题为《巴黎》,作于1778年,其与母亲旅居巴黎期间。

简介 Introduction

莫扎特:第三十一交响曲(巴黎) MOZART: Symphony No.31(Paris)

莫扎特的《第三十一交响曲》,D大调,K297(K6 300a),标题为《巴黎》,作于1778年,其与母亲旅居巴黎期间,1778年6月18日在巴黎神圣音乐会中首演。

乐章

共3个乐章:

  • 1. 很快的快板,D大调,奏鸣曲式。乐队奏D音,弦乐上升音引导下,小提琴奏优美的主题。短小的经过句后,弦乐以D大调连奏3个旋律,然后中提琴在持续A音伴奏下,由三度间隔的两部小提琴奏第二主题,长笛给予应答,再出现复杂的音型。以A大调第一主题进入发展部,开头主题以不同调性反复,以F大调出现新主题。第一主题强奏后进入再现部,再以属调导出第二主题,终结部如意大利序曲的尾声。
  • 2.行板,G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反复后,第二主题以D大调呈现,反复后小提琴与长笛形成应答式对话。终结部第一主题三现后,再接安静的结尾句,程式如A-B-A-B-A。
  • 3.快板,D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在第二小提琴断奏曲调伴奏下由第一小提琴演奏,后半部以乐队强调。第一小提琴再表现新的旋律,第二小提琴以卡农形态追逐,形成第二主题。第二主题以和呈示部相同的形态,进入发展部,再现部强调第一主题。

赏析

莫扎特D大调31号巴黎交响曲:

在完成了一系列出色的交响曲后,莫扎特在这个领域的创作趋于沉寂,1774年之后的好几年时间,他没有新的交响曲问世。1775-1778年间,作曲家长期居住在故乡萨尔兹堡,但期间没有写过任何交响曲。当然,这并不代表莫扎特的灵感被什么抑制住了,在其一生中,似乎从没有任何因素可以让这位音乐天才中断创作。那到底是什么让莫扎特停下了交响曲创作的脚步?从许多传记中可以发现,这个时期的莫扎特供职于萨尔兹堡的宫廷乐队,但他的才华却并不受萨尔兹堡大主教的重视,因此受到的创作任务往往只是些小规模的音乐作品,如小夜曲和嬉游曲。与此同时,莫扎特开始对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写下了第6至第9号等四部早期代表作。所有错综复杂的主客观原因综合起来,以至于交响曲这种题材在这段时期被莫扎特忽略了。

新的交响曲直到1778年才诞生。在那段时期,二十岁出头的青年作曲家在父亲的督促下,多次前往萨尔兹堡以外的城市,希望在一个新的环境中谋求一个可以施展自己音乐才华的职位,以摆脱大主教的阴影。但褪去神童光环的莫扎特已经不再被人们所重视,所有一切进展的都不太顺利。1778的夏天,莫扎特和母亲一起来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地一个名为“神圣音乐会”的组织取得了联系,并应邀为他们即将举行的一场基督圣体音乐会创作并排演一部交响曲。作曲家总算找到了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机会,自然不会措施良机,他非常爽快地答应,并且很快完成了作品,这就是《D大调第31交响曲》,因为这部作品是莫扎特在巴黎完成并首演的,所以后人也习惯称之为《“巴黎”交响曲》。

这首交响曲法国味非常浓郁,显然莫扎特在创作时刻意考虑了巴黎听众的欣赏口味。巴黎对于莫扎特而言是绝不陌生的,1764年沃尔夫冈年仅八岁时就跟随父亲来到这里进行旅行演出,并一举成名。当时在法国宫廷供职的一个德国音乐家Jean Schobert(让-朔贝特),也曾给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带去相当深刻的影响。所以此番重回巴黎的作曲家对于法国音乐以及当地听众的品位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创作过程一番风顺,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但首演前的排练却进行的很不顺利,莫扎特曾在自己写给父亲的信中对此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乐队的演奏素质让他非常恼火,糟糕的表现力一度让他失去信心,莫扎特甚至一度跳出想回避作品首演音乐会的念头。不过幸运的是,首演的状况并没有他预想中那样蹩脚,这部交响曲获得了应有的成功,巴黎听众对这部交响曲的印象无疑是深刻而满意的。对于作曲家本人而言,经过了三年积累后,他的这部交响曲新作也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创作中注入的激情和对总体风格的周全考虑收到了丰厚的回报。

当时巴黎的乐团是要比奥地利的那些宫廷乐团编制大得多,海顿也曾为巴黎的大乐队写过六首配器丰满的《巴黎交响曲》,据此就不难理解莫扎特的这首第31交响曲为何会显出光彩夺目、辉煌壮阔的艺术风格。在配器创作中,因为有这支庞大乐团作为后盾,作曲家可以用到的乐器种类要比他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为丰富,尤其是单簧管的加入让作品的整体音色表现力上升了一个层次,这也让莫扎特本人感到非常欣喜。不过复杂的配器、欢快的节奏却让这部交响曲同他早期的那些作品比起来,显得有些嘈杂,尤其是首尾两个快板乐章部分,而巴黎人却恰恰喜欢这种热闹而缤纷的丰富音色效果。当然这并不代表这是一部缺乏章法的创作,莫扎特在赋予其华丽外表的同时,非常注重比例和层次方面的协调。

慢板乐章写得非常优雅,而且莫扎特为它准备了两个可供选择的乐段。为什么会有两个慢板?据莫扎特写给父亲书信中透露的原因,作品首演后“神圣音乐会”的经理并不太喜欢原先的那个采用6/8拍的版本,虽然莫扎特认为自己的创作没有任何问题,但最后他还是为了满足经理的需要,妥协地写下了第二种版本,采用3 /4拍。作曲家自己认为两个版本“各有所适、各有其妙”,但同时自己又承认更喜欢后写的那个版本。实际上对于两个版本哪个是原作、哪个是替补,还存在一些争议,但通常篇幅更长的6/8拍版被认为是第一版。好在当代一些乐团和唱片公司在演奏录制这部作品的时候,往往会将两个慢板乐章都录下来。由此大家不要被唱片信息所迷惑,莫扎特的《“巴黎”交响曲》是一部三乐章交响曲,额外的那个乐章便是替补的慢板。

《第31交响曲》在当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而“辉煌”、“热烈”是总结这部作品最贴切的两个形容词。莫扎特在当时给父亲的信中曾描绘了首演的盛况:“第一乐章快板的中段有个我知道会讨人喜欢的过场,听众也果然受用,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因为我写的时候就知道这招管用,所以我在结尾时又来了一遍——于是重复。行板乐章也受到了欢迎;但听众最喜欢的还是最后的快板乐章。我注意到这里演出的所有交响曲的末乐章快板都是以乐队齐奏开始,所以我只用两把小提琴开场,八个小节弱,然后猛得来一下强;这样,在弱的八个小节里,这里的听众都有些不明白(如同我料想的一样),但一旦听到强音进入,他们马上开始鼓掌。”不幸的是,这部作品首演后没几天,随莫扎特一起旅行的母亲就因斑疹伤寒而逝世。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巴黎这座城市从此成为作曲家心中的一片阴影。

从当代的眼光来看,这是一部非常出彩的作品,但与莫扎特更后期的交响曲比起来,“巴黎”似乎让人感觉热闹有余而内涵不足,其色彩显得过于表面化,而缺少一些深层次的内容。所以即便它非常好听,却在莫扎特整个创作生涯中并没有十分显赫的地位。

唱片

这首交响曲的版本可选:

  • 1.伯姆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CD编号455 231-2,莫扎特交响曲全集,共10张,《企鹅》评介三星。
  • 2.平诺克指挥英国协奏团版,DG,Archiv,CD编号447 043-2(4张),收有莫扎特第三十至四十一交响曲,《企鹅》评介三星。
  • 3.加德纳指挥英国巴洛克乐团版,Philips,CD编号442 604-2(5张)。这5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二十九、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
  • 4.马里纳指挥圣马T乐团版,Philips,CD编号422 502-2(6张),莫扎特的第二十一至四十一交响曲;EMI,CD编号CZS7 67564-2(2张),包括莫扎特的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四十、四十一交响曲,《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
  • 5.格罗夫指挥伦敦莫扎特乐团版,ASV,CD编号CDDCA647。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三十六、三十八交响曲,《企鹅》评介三星。
  • 6.巴蒂兹(Batiz)指挥皇家爱乐乐团版,ASV,CD编号CDQS6033。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三十六交响曲》与《费加罗的婚礼》序曲,《企鹅》评介三星。
  • 7.哈农库特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版,Teldec,CD编号4509 97486-2。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二十九、三十交响曲,《企鹅》评介两星。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莫扎特 - D大调第31交响曲「巴黎」K.297/K.300a
作品信息
作曲 :莫扎特 1778
编号 :K.297
时长 :0:19:00( 平均 )
体裁 :交响曲
链接 :维基 / IMSLP乐谱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8-03-26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