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八月:收获》是其中的第八首,作品音乐色调明快,充满了欢乐与激情。柴可夫斯基依据庄稼收获时农民劳作的生活场景进行创作,描绘了农民喜获丰收的心情以及忙于收割的场景。

相关 About

柴可夫斯基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
柴可夫斯基 - 钢琴套曲《四季》Op.37b Tchaikovsky: The Seasons Op.37b
田艺苗 Tian Yimiao 青年学者,专栏作家

时间:2021-12-14 22:17 田艺苗的田 田艺苗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 

柴可夫斯基的《八月:收获》 

《四季》作于1875年,当时柴可夫斯基35岁,正是因创作舞剧《天鹅湖》而备受瞩目、刚刚崭露头角的作曲家。当时圣彼得堡出版家、文艺月刊《小说家》的主编贝纳德建议柴可夫斯基写12首钢琴短曲,按每月一曲,“乐配诗”的方式发表,乐曲的内容必须与发表的那个月有联系。《八月:收获》是其中的第八首。 

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八月:收获》,也一直是大家特别喜爱的一部钢琴小品。 

钢琴小品集《四季》描绘的是俄罗斯本民族的各种风土人情,它通过十二首作品表达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主要展现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每个月的自然景象及人文风景。每个季节的周而复始,都是一幅幅优美的图画,柴可夫斯基通过动人而富有诗意的旋律表达了当地人们对幸福的渴望、沉思等。 

整套作品虽没有过于艰深的演奏技巧,但却需要人们领悟其情感上的丰富内涵,并准确表达,从而检验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及对技术技巧的把握能力,可谓钢琴演奏者的试金石。本作也是国际上各种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的指定曲目,意义非同一般。 

《八月:收获》是其中的第八首,作品音乐色调明快,充满了欢乐与激情。柴可夫斯基依据庄稼收获时农民劳作的生活场景进行创作,描绘了农民喜获丰收的心情以及忙于收割的场景。 

家家户户收秋粮, 
高高的裸麦倒在地上, 
成捆的麦子垛成山, 
夜半牛车搬运忙。 

——阿·科利佐夫 

《八月:收获》采用复三部曲式结构,各部中的主题的发展主要通过转调模进,与材料分裂的手法相结合,是各乐部均有高潮的出现,中部与其他两部划分清晰,结构相对独立完整。同时,情绪的发展与衔接做的充分而妥帖,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 

b小调,6/8拍,活泼地快板。带回旋感的主题犹如一首舞曲,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之情,描写着农作物成熟时,大伙一起工作的景象,有的人割麦子,有的人捆绑麦杆,拖车的轮子整夜响个不停,就像音乐一样的好听。 

这首作品也是对古典主义时期传统和声语汇进行拓展和延伸的特殊技巧发扬光大。在陈述过程中,和声材料运用了大量的重属、副属及转位和弦、多采用三、六度与二、七度根音关系的三度叠置的和弦,使色彩性的和声在乐曲中凸显了出来。在调性运动上,和声的模进、展开致使乐曲产生频繁的转调或离调。但这里的调性运动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四五度调性关系转换,三、二度调性关系的转、离在乐曲中的运用也较为典型。但是无论它的形式怎样多变,功能性的和声进行仍然是贯穿于本首乐曲结构的主体进行。除此之外,乐曲的写作上还有一些其他的和声特点。如倚音的频繁使用等。 

《八月:收获》的内容美及形式美得到了完美结合,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老柴很好地将音乐的旋律性、抒情性、深刻性相结合,并体现出他本人对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受到了俄罗斯社会动荡因素的影响,但他能够积极面对现实,将美寄托于音乐之中,把力量传递给每一个人,从而积极地面对生活。这首作品反映出浪漫主义早期作曲家在创作时所常用的技术资源的共性,我们也看到了在浪漫主义思潮盛行的时代背景下,音乐家是通过怎样的技术手段来更深刻地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的。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