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柴可夫斯基当仁不让地成为俄罗斯古典音乐第一人,无论从演出的频率,作品的流传度来看,都只有贝多芬能与之媲美。

2010-03-18 23:02 新快报 林浩阳

林浩阳(音乐评论人)

柴可夫斯基当仁不让地成为俄罗斯古典音乐第一人,无论从演出的频率,作品的流传度来看,都只有贝多芬能与之媲美。不过他的价值到他死后才真正体现出 来,在当时,古典音乐家的过于流行,也衍生了与艺术无关的八卦,他与资助人梅克夫人的神秘关系多少转移了人们对其作品评价的公正性,而且他忧郁煽情的风格 在正统学院派眼中更是媚俗的体现,不少杰作的首演经常受到冷遇,这就是他生前的写照!

旋律永远是老柴最触动听众心灵的魔法棒,《第五交响乐》的第二乐章仿佛是绕梁三日的天籁之声,法国圆号和单簧管的咏唱,犹如静夜下冰雪融化的伏尔加 河、深邃郁葱的高加索平原,而正当人们沉湎在大自然的恬静、祥和之际,命运主题以“邪恶”的态势遮盖了“人生的一线光明”(老柴原话)。尽管最终明朗的情 绪盖过了命运的不安,但老柴作品中鲜有这样消极的元素,在其怯生生的第一交响乐“冬日梦幻”中,如歌的第二乐章描绘迷濛天空时,同样是使用圆号衬托双簧管 的俄罗斯民歌风格,使人们感受到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人生的思考。

1888年老柴正值事业的高峰,他的作品蜚声国际,梅克夫人的资助、沙皇的赞赏让老柴过上了周游列国、静心创造的写意生活。无奈俄国日趋恶化的社会 环境使这位无比爱国的“保皇分子”陷入深深的痛苦,他既激动于土俄战争的胜利,也无奈于数以千计进步青年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残酷事实!第三乐章的圆舞曲风 格应该是前两个乐章情绪剧烈波动的缓冲。

出身小贵族家庭的老柴是时尚沙龙的宠儿,精致、甜蜜的华尔兹风格稍加变动就是绝妙的芭蕾舞双人舞音乐的范本,老柴流芳百世的三部芭蕾舞剧其实有因可循,有了这个诗意化的乐章烘托,第四乐章节日般的欢乐气氛合乎情理。

《第五交响乐》表现的是历经劫难后人类战胜命运的豪情,殊不知四年后《悲怆》交响乐竟然成为他的绝唱。可以说“第五”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生涯中最矛 盾、最反复的一部作品,他的自身评价充满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这部作品色彩过于夸张!某些处理上缺乏真诚而显得做作,听众们本能地察觉到了,我得到了它完 全失败的结论。”这部作品在美国首演时还被波士顿一家报纸刻薄地形容是“一群喝醉的哥萨克骑兵在狂欢!”老柴自成一派的创作风格远远超越了那个时代的审美 观,大众很认同他充满民族风情的管弦乐和抒情优美的芭蕾舞剧,却无法理解哲学色彩浓厚的后期交响乐,随着老柴生命晚期的疑团被一一解开,《第五交响乐》应 该是一次黑暗精神之旅的爆发。

卫国战争期间,《第五交响乐》得到了饱受战争创伤的人民的共鸣,最著名的一次演出发生在列宁格勒保卫战,1941年10月20日列宁格 勒广播交响乐团公演这部作品,伦敦作了无线电实况转播,第二乐章开始后不久德军的炸弹在音乐厅附近爆炸,但勇敢无畏的乐团还是完成了演出。第二乐章也引发 了后人的改编潮,著名的爵士乐手格伦米勒和查特贝克填上英文歌词后录制了一首热门歌曲《月亮之爱》,美国乡村音乐大师约翰丹佛献给妻子的作品《安妮之歌》 引用了圆号独奏的五个音符,争议最大的是一个澳大利亚香烟广告使用了这段优美的旋律却加入商业歌词的大合唱,一时间激起了古典乐迷的愤怒。

柴可夫斯基从自然中感悟了生命的博大与纤柔,多愁善感的浪漫乐章和屠格涅夫的散文一样,都是对大自然神奇的瞬间灵动;而在内心斗争冲突分裂的时候, 作曲家则从自然那里找寻到了心灵的安恬与平和,在民族主义泛滥的时节,西化的学院派与他若即若离,“强力五人组”为首的民族主义者对他横加指责,说到底他 们都嫉妒老柴冲破地域界限的创作灵感。如果有机会看到《柴可夫斯基论音乐创作》这部他与友人的书信集,那么一定能够感觉到那些精彩的文字和他魅力无穷的音 符其实是一脉相承!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