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沂蒙山小调》前身《反对黄沙会》,于1940年10月,由当时驻扎在此地的文工团两位年轻的团员李林和阮若珊创作的。

乐谱 Score

沂蒙山小调 简谱 A3/4

简介 Introduction

沂蒙山小调》前身《反对黄沙会》,于1940年10月,由当时驻扎在此地的文工团两位年轻的团员李林和阮若珊创作的。《反对黄沙会》歌词为控诉黄沙会的罪行,揭露黄沙会的阴谋;曲调是他们根据逃荒到东北的山东卖唱人所唱的曲调,加工整理而成的。

1953年秋,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李锐云、李广宗、王印泉,因应本团演出工作的需要,将一首他们搜集的民间传唱的无名民歌,重新修改记谱,将原来歌词中的抗日主题,改为歌颂美好家乡的主题,后面又续加了两段歌词,定名为《沂蒙山小调》,从此传遍大江南北的沂蒙山小调正式版本诞生。此歌首唱人是彭丽媛的老师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女高音歌唱家王音旋,在山东引起了轰动。

沂蒙山小调诞生地

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薛庄镇(原属马头崖乡,后马头崖乡并入薛庄镇)白石屋。

《沂蒙山小调》诞生于抗战时期的1940年。当时抗大一分校由蒙阴县的垛庄一带迁驻费北,该校的文工团就住在下白石屋村。为配合八路军一一五师打击当地的反动地方武装组织“黄沙会”,他们创作了民歌《反对黄沙会》。由团员李林(现为上海歌剧院顾问)谱曲,阮若珊(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作词。后来经过不断地修改加工,便成了今天传唱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沂蒙山小调》。

1999年,费县委、县政府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建立了纪念碑、纪念亭,记载了《沂蒙山小调》诞生的过程,以及现今流传的《沂蒙山小调》词曲及作者,以启后人,永志不忘。并请原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长、国家农业机械部副部长袁成隆同志题写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碑名,词作者阮若珊同志题写了“深深怀念沂蒙好地方”,分别镌刻在白石屋村旁的巨形花岗石上。

影响

此歌首唱人是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女高音歌唱家王音旋,1953年在山东演出引起了轰动。1964年,歌唱家韦友琴在上海举办的“华东地区民歌调演”上演唱的《沂蒙山小调》,受到了陈毅等首长的称颂,后被录制成唱片,在全国发行。从此,这首歌很快就传遍了大江南北,群众盛赞“南有《茉莉花》北有《沂蒙山小调》”,这首歌成了久唱不衰的红色经典歌曲。

《沂蒙山小调》与《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两首民歌,蜚声海内外;“沂蒙好风光”也逐步渗入到人们的心灵中,成为沂蒙大地的主题形象。

歌词 Lyrics

人人那个都说哎 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哎 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 多好看,
风吹那个草低哎 见牛羊。

高梁那个红来哎 豆花香,
万担那个谷子哎 堆满场。

咱们的共产党哎 领导好,
沂蒙山的人民哎 喜洋洋。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沂蒙山小调
作品信息
时长 :0:04:00( 平均 )
体裁 :中国民歌
地区 :山东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9-11-25 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