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音乐作品,由石铁源、徐锡宜作曲,石祥作词,娄连广编曲的一首歌曲。首唱是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的男高音歌唱家董振厚,后有蒋大为、董文华、彭丽媛、龚玥等翻唱。

乐谱 Score

十五的月亮 简谱 G3/4

简介 Introduction

音乐作品,由石铁源、徐锡宜作曲,石祥作词,娄连广编曲的一首歌曲。首唱是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的男高音歌唱家董振厚,后有蒋大为、董文华、彭丽媛、龚玥、刘紫玲、卓依婷、黑鸭子组合、许岚岚、金永玲、孙燕姿等翻唱。

歌曲《十五的月亮》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姊妹篇,最初曾由蒋大为演唱。在1984年的中秋晚会上,柳培德以流行的唱法演唱了这首歌曲。而次年(198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则由节目组安排他与董文华合唱。由于柳培德随后的淡出歌坛,《十五的月亮》也慢慢成为了董文华的代表作。

创作背景

歌曲《十五的月亮》本身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姊妹篇,这首歌的旋律与《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极为接近,首唱者并不是董文华,而是蒋大为老师,是当年著名的沈阳军区的作曲家铁源老师亲自登门请蒋老师唱的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铁源老师告诉蒋大为说《十五的月亮》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姊妹篇。那部电视剧是只有上下两集的单本剧,不是长篇电视剧,这电视剧没有流传开来,而主题曲一直到现在大家还都很喜欢。

姊妹篇

《十五的月亮》其实与《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一个主题,发展成两个旋律。这一说法蒋大为老师在河南电视台的《世纪歌声》节目中谈到过,他还亲自清唱《十五的月亮》和《桃花》进行对比。网上有人说《十五的月亮》首唱是流行歌手柳培德,其实是错误的。柳培德是唱过这首歌,但不是首唱。首唱这首歌的应该是歌唱家蒋大为老师,原唱及唱红这首歌曲的是董文华。

所以《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姊妹篇是《十五的月亮》,但是《十五的月亮》的姊妹篇是又一首歌,应该是《望星空》。《望星空》也是董文华演唱的,是董文华演唱了《十五的月亮》之后的姊妹篇。《望星空》可以说是《十五的月亮》之后的又一个发展,《十五的月亮》、《望星空》也成为著名歌唱家董文华的经典代表作品。

赏析

《十五的月亮》也是一首军歌,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是对越自卫反击战。而歌曲最大的特点,就是选取了大后方这个地点,战士妻子这个人物来营造意境、抒发感情,并最终升华成“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这样朴实却深刻的道理。相比较革命时代战争歌曲只写战争、只写战士的局限,《十五的月亮》则用更人性的思维,在提示战争残酷性的同时,肯定了战争时代后方群众的无私奉献,给予了他们本来就应该有的地位。《十五的月亮》的创作过程,倒是和当时许多歌曲的创作如出一辙,那就是深入部队、深入群众。1984年4月,总政《解放军》歌曲编辑部组织了一个创作组,到北京军区某集团军体验生活,《十五的月亮》的作词石祥、作曲铁源和徐锡宜等军中名家均在其列。而在某次战士座谈会上,由于有战士提出给军人老婆创作歌曲,也让几位艺术家深收启发,很快创作了《十五的月亮》。而如果不是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这些艺术家或许也开启不了这样的艺术新视角,也正是因为视角的全新,才让《十五的月亮》在问世后广受欢迎,成为改革开放后在军内军外一样红火的经典歌曲。《十五的月亮》在创作过程中则是取材了对越自卫反击战题材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不仅歌中的“我”正是以韩玉秀这个艺术形象来构思,即使是旋律,同样是以韩玉秀山东沂蒙地区的沂蒙小调为基础所谱写。不同的艺术形式,正是在这样的互相碰撞中,激发出了新的火花。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于1978年11月底,虽然表面看起来是中越两国的战事,而其背后却同样蕴藏着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复苏这样复杂的历史背景。对越自卫反击战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军队延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而其过程则相伴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当时拨乱反正的政治精神出现在这次战役里,也就自然显得顺理成章了。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早期,我国军队基本还是延续了自新四军建军以路的思路,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全军最高的指导思想,并严格的将这种思想融入到战备的过程中,从而达到以精神和纪律来弥补军备不足的问题,而这样的方式也在国内革命战争和抗美援朝等战争中取得了很好的战果。但随着国际上军事现代化程度的提度,仅仅只是依靠精神的军队,显然是在战备主动性上是有缺陷的。因此,在1979年后,通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军也在拨乱反正的精神指导下,开始重视军队的日常正规化训练,并加强了基层军官的培养,同时“解放思想”也开始融入到各级部队,从而总结出更适应新时代的军事理论和战略思想。这种多元化的思维拓展,也让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拥有了一种全新的形象,并挤身现代军事强国的行列。而在这个基础上,《十五的月亮》则可以说是这种军事思想解放在艺术上的体现,是解放思想在歌曲创作上的运用。当战士的就需要既有理论、又有技术和精神;而艺术家则能将创作的角度伸遍四面八方,从而让艺术为更多的人服务,让艺术的世界更繁荣。这种多元化的格局,也正是拨乱反正对于中国的直接贡献。

石祥:剪不断的“月亮情结”

2008年6月25日,由北京市档案馆主办的“北京档案珍藏展”上,一件《十五的月亮》歌词档案展品格外引人注目。24年前创作它的主人、今年69岁的石祥也来到了展览现场,一位中年观众对石祥说:“当年我结婚的时候,就是唱着这首歌,今天我看见了石祥老师,您可是我心中的偶像。”我看见石祥在手稿前伫足流连,想必他又从字里行间回想起他创作这首歌词的心路历程。会后,我随石祥老师一同迈进了北京阜石路他的家中。一走进他家宽敞的客厅,就感受到一种充溢着书香的文化韵味。雪白的墙壁上不仅有石祥亲手书写的书法作品,还有4幅黑底木制挂件,上面镶嵌的花朵精巧淡雅。四周摆放的几盆生机盎然的菊花散发着淡淡清香。在这样宁静的环境里,石祥对笔者笑谈创作歌词《十五的月亮》只用了不到10分钟,但创作前期军旅生活的积淀却不少于20年。就如同烧开水一样,沸腾只是一、二分钟的时间,但前期加温的过程却比沸腾的时间要长得多。爬山得月石祥说,他特别喜欢爬山。每天他都去爬香山。有一个夜晚,他在山上看到皎洁的明月,顿时想到明月在中国古代就有很多诗句对其讴歌。在唐代,有一位爱月、痴月、写月的诗人,他在《八月十五夜,闻崔大员外翰林独直,对酒玩月,因怀禁中清景,偶题是诗》中说:“秋月高悬空碧外,仙郎静玩禁闱间。岁中唯有今宵好,海内无如此地闲。皓色分明双阙榜,清光深到九门关。遥闻独醉还惆怅,不见金波照玉山。”他在另一首《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中又说“今夜清光此处多”。还在《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中说“清景难逢宜爱惜”。可见这位诗人是多么爱这中秋之夜。他就是白居易。石祥说:“月亮太美好了,将来我也要写一首和月亮有关的歌词。”1984年4月,《解放军歌曲》举办创作学习班,而石祥由于正忙于大歌舞《中国革命之歌》的创作,不得不请了一周的假,来到了驻河北高碑店某集团军。一天,他看到几名战士坐在一起忘情地演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就过去问道:为什么爱唱“桃花”?战士们答道,我们想家,但是不能直接唱“家”,只能唱“桃花”,可以缓解一下心情。这时,石祥想真应该好好地写一写那些可敬可爱的军嫂们啊!写一首《军人献给妻子的歌》。可是题目写在纸上却写不下去。因为“人称”问题不好解决。称军嫂为“妻子”太老气,称“亲爱的”“心上人”又太时髦。直到晚上快熄灯的时候,推开窗子想开阔一下思路,一眼望见明月,这一下就想起了苏轼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在天,夫妻两地相望,你也思念,我也思念,用“你”、“我”解决人称难题,于是,那首歌曲——《十五的月亮》词如泉涌,不到10分钟,这首词就写好了。在家里,石祥不仅写诗,还经常挥毫泼墨研习书法。他走进了书房,将几幅他的书法作品拿出来,在地上展开给我看。其中有《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等大幅行草书作品,上面的字迹清秀、飘逸,看了以后真让人爱不释手。曾经有人出资10万元欲购词作家原创的书法作品,被石祥婉言拒绝。而一位作家朋友因为欠下债务18万元,石祥不惜挥毫泼墨写下一幅《十五的月亮》歌词,帮朋友解难。10多年过去了,那位作家一想起这件事就说:“石祥这人特仗义,要不是他帮我写了幅字,我就得还人家18万元钱!”

歌词 Lyrics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
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
我在家乡耕耘着农田,
你在边疆站岗值班。

啊!丰收果里,有我的甘甜,也有你的甘甜;
军功章呵,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我孝敬父母任劳任怨,
你献身祖国不惜流血汗;
我肩负着全家的重任,
你在保卫国家安全。

啊!祖国昌盛,有你的贡献,也有我的贡献;
万家团圆,是你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十五的月亮
作品信息
演唱 :董文华 1984
作曲 :徐锡宜 1984 合作
时长 :0:02:40( 平均 )
体裁 :军歌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7-08-24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