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拿破仑颂》,这首颂歌,原作用朗诵、钢琴与弦乐四重奏,OP.41。作于1942年,后于1944年改成弦乐队。采用拜伦的诗为朗诵词,以拿破仑影射希特勒,表达专制暴君无好下场。

简介 Introduction

拿破仑颂,这首颂歌,原作用朗诵、钢琴与弦乐四重奏,OP.41。作于1942年,后于1944年改成弦乐队。采用拜伦的诗为朗诵词,以拿破仑影射希特勒,表达专制暴君无好下场。乐曲引用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胜利主题。

赏析

Schoenberg 《拿破仑颂》,这首颂歌,原作用朗诵、钢琴与弦乐四重奏,OP.41。作于1942年,后于1944年改成弦乐队。采用拜伦的诗为朗诵词,以拿破仑影射希特勒,表达专制暴君无好下场。乐曲引用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胜利主题。

20世纪初,是一个苦闷的时代。正如1957年佛洛姆所说的,生活在西方的人民“正在经历着西方文化的一个危机,……这个危机可以被描述为‘不安’、‘倦怠’、‘时代病’,死气沉沉,人的机械化。人同自己、他的同胞以及同自然的疏离。……人把他自己变成了物,生命变成了货物的附属品”。物质奴役人。战争、暴力和兽性奴役人性。科学发明加剧了屠杀人类的速度,人们看不到前途,看到的只是人类灭顶之灾的日益迫近,扭曲的心灵和歇斯底里症状的普遍化,人类陷入无以自拔的痛苦之中。这就是包括表现主义在内的后现代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的最终根源。后现代思潮本质上是对十八、九世纪现代社会的理性主义思潮的质疑。

信息无序化即对未来的不可知从来都给人一种不安全感,正如人类对自身命运的可掌握、可预期性遭到破坏一样,调性音乐那有机之美的有序状态遭到了破坏,一种可期望、可满足、可判断的乐音运动被纯粹偶然性的不可预期性所代替,无调性音乐就给人一切都失去了稳定性的,命运不可预料的焦虑感。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一个音乐流派,像表现主义这样,如此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焦虑。这一无调性音乐技法与其内容的特征结合得极为吻合。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勋伯格 - 拿破仑颂 Op.41
作品信息
作曲 :勋伯格 1942
编号 :Op. 41
时长 :0:15:00( 平均 )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8-01-12 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