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悲惨世界》(法语:Les Misérables,又译孤星泪)是由法国音乐剧作曲家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和阿兰·鲍伯利共同创作的一部音乐剧,改编自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

资讯 Guides

简介 Introduction

悲惨世界》(法语:Les Misérables,又译孤星泪)是由法国音乐剧作曲家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和阿兰·鲍伯利共同创作的一部音乐剧,改编自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故事以1832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冉阿让在多年前因为了家人没有食物而去偷面包遭判重刑,假释后计划重新做人、改变社会,但却遇上种种困难的艰辛历程。该剧于1980年在法国巴黎的体育宫首次公演,原本预计上演八周,结果延长加演,共演出了16周,因之后的场地时程已被预订才不得不下档。

悲惨世界曾被英国BBC电台第二台的听众选为“全国第一不可或缺的音乐剧”。2005年10月8日,该剧在伦敦皇后剧场庆祝20周年,而且在上映前便已经预订演出至2007年1月6日,取代了安德鲁·洛伊·韦伯的《猫》,成为伦敦西区上演年期最长的音乐剧。《悲惨世界》与《猫》、《歌剧魅影》和《西贡小姐》一同被认为是1980年代以来,欧洲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剧之一。

制作

背景

1980年,小说《悲惨世界》被改编为法语音乐剧,在巴黎的一个体育场演出,并发行了概念专辑。但首版在演出三个月后就因合约到期而停演。

1983年,英国戏剧制作人卡梅伦·麦金塔(Cameron Mackintosh)从导演彼得·法拉戈(Peter Farago)之处收到了这份法语概念专辑。法拉戈非常看好这部音乐剧,并请求麦金塔制作一份英语版本。麦金塔一开始并不愿意,但最终同意了。麦金塔与皇家莎士比亚剧团(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召集了一个制作组,为英国观众改编这部法语音乐剧。1985年10月8日,英语版的孤星泪在伦敦巴比肯中心(the Barbican Centre)首映。伦敦西区的成功引发了之后百老汇版本的制作。

反响

伦敦首演后,评论多为负面。《周日电讯报》的弗朗克西斯·金把演出描述为“一部维多利亚时代特色的夸张通俗情节剧”,《观察者》的迈克尔·拉特克里夫把该剧称作“一种愚蠢虚假的娱乐”,而文学学者们因为反对把文学经典改编成音乐剧而谴责它。 然而公众的选择不同:票房创下纪录。三个月的演出票全卖光,评论也随之改善。时至今日,伦敦版本从1985年起不间断地上演,是世界上连续上演时间第二长的音乐剧(仅次于The Fantasticks)、伦敦西区上演时间第二长的戏剧(仅次于《捕鼠器》) 、伦敦西区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第二长为《歌剧魅影》)。2010年,悲惨世界在伦敦皇后剧院上演了第一万场。 2010年3月,悲惨世界以伦敦的三个制作版本庆祝了25周年:皇后剧院的原版;25周年巡回版,在1985年的首演场地巴比肯中心(the Barbican Centre);在O2体育场的25周年纪念演唱会.

百老汇版本从1987年3月12日首演到2003年5月18日结束,共演了6,680场。它当时是百老汇上演时间第二长的戏剧,现在是第四长。该剧被提名了12项托尼奖并赢得8项,包括最佳音乐剧和最佳原创曲谱。

随之而来的无数巡回版、国际版和地区版被搬上舞台,还有录音、演唱会和广播制作。2006年,百老汇上演复排版直到2008年。2012年年末,改编自该音乐剧的电影上映。

内容

标志

音乐剧的标志是孤儿珂赛特打扫泰纳迪埃酒店的图片,通常为法国国旗背景上的小珂赛特头像。该图像来源于埃米尔·贝亚德(Émile Bayard,1837-1891)为小说作的插图,出现于最早的几个法语版本中。

剧情概述

  • 括号内为情节相对应的音乐剧曲目。

第一幕

1815年,法国土伦监狱,囚犯们在做苦役(“序曲:劳动号子”)。24601号囚犯冉阿让,在19年的牢狱生涯后被警探沙威假释释放。按照法律,冉阿让必须示人他的黄色假释身份证明,以表明自己是个有前科的罪犯(“序曲:假释”)。冉阿让由于他的假释犯身份被社会唾弃,然而米里哀主教却给他食物和住处。在主教家过夜时,冉阿让偷了主教的银器逃跑,被镇上的警察抓回。主教不但声称银器是送给冉阿让的,还送他两个值钱的烛台,让警察放走他。主教告诉冉阿让要好好利用银器“做一个诚实的人”并且说他已经向天主赎了冉阿让的灵魂(序曲:“冉阿让被捕和被原谅”)。为自己的作为羞愧难当,被主教的仁慈和善行所震动,冉阿让决定遵从主教的建议,撕毁黄色身份证,逃脱假释,改头换面开始新的人生(“序曲:我做了什么?”)。

八年后,冉阿让用假名在海滨城镇蒙特勒伊成为了富有的工厂主和市长。他工厂里的一名女工,芳汀,因为给私生女珂赛特寄钱的信件被其他女工发现而和她们争吵(“一日将尽(At the End of the Day)”)。冉阿让介入了冲突但只是吩咐工头解决问题。其他女工要求工头解雇芳汀,工头因为之前芳汀对他动手动脚的拒绝而怀恨在心,把她赶出工厂。芳汀回想她破灭的人生梦想和抛弃她和她女儿的爱人(“我曾有梦(I Dreamed a Dream)”)。芳汀急需寄钱给抚养珂赛特的泰纳迪埃,卖了小金盒、头发和牙齿,最终沦为妓女(“漂亮女人”)。芳汀回击一位侮辱她的嫖客时,沙威——此时已经成为蒙特勒伊的警探,逮捕了她。冉阿让到场后意识到自己在芳汀的悲剧中也有一份自己的无意的推动,让沙威放走她,送她去医院(“芳汀的拘捕”)。

随后,冉阿让奋力抬起马车救了压在马车下的割风老人(“失控的马车”)。目睹此景的沙威想起在狱中有不寻常力气的冉阿让,他一直试图追捕多年前逃脱假释的冉阿让。然而,沙威确认冉阿让已经在别处被捕,即将上法庭。冉阿让在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到法庭坦白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救了那个受冤的陌生人(“我是谁?/审判”)。在医院,垂死的芳汀产生幻觉,看到珂赛特在身边玩耍。冉阿让赶到承诺照顾珂赛特,芳汀听到后欣然逝去(“芳汀之死”)。此时,追捕他的沙威赶到医院,冉阿让恳求沙威给他三天去接孤女珂赛特,但沙威不相信他不会借故逃脱的承诺。两人紧张对峙,冉阿让在争斗中渐占上风打倒沙威逃脱(“对峙”)。

同时,在蒙费梅伊的小酒店,被泰纳迪埃夫妇虐待欺凌的小珂赛特幻想着充满玩偶的云中城堡和爱她的白衣仙女(“云上的城堡(Castle on a Cloud)”)。泰纳迪埃夫人出现,骂小珂赛特偷懒,命令她去树林里的井里打水。泰纳迪埃用各种方式欺诈客人们,他的夫人嘲讽他(“酒店主人(Master of the House)”)。冉阿让在井边找到珂赛特并带她回家(“在水井”)。冉阿让提出支付芳汀留下的债务为带珂赛特走,泰纳迪埃夫妇假惺惺地讨价还价,最终冉阿让支付了一千五百法郎得以成交(“讨价还价/泰纳迪埃的珍宝华尔兹”)。

1832年的巴黎,受人民爱戴的拉马克将军重病将要去世。在圣米歇尔广场的贫民窟,流浪儿加伏罗什混迹在乞丐和妓女们中间,革命学生安灼拉和马里于斯在广场上演讲(“向下看”)。早先失去了酒馆的泰纳迪埃夫妇此时在巴黎领导一个街头帮派,他们正准备敲诈将要到来的慈善人士,让爱潘妮望风。爱潘妮看到她暗恋的马里于斯,让他离开这里,但马里于斯看见跟着冉阿让的珂赛特,对她一见钟情。泰纳迪埃突然认出了慈善人士是冉阿让,和同伙一起围击他,爱潘妮发出警报“沙威来了!”(“抢劫”)。沙威过来解决骚乱,冉阿让和珂赛特趁乱逃离现场,泰纳迪埃向沙威指出冉阿让(“沙威的介入”)。沙威以繁星自比,在星空下起誓一定要捉到冉阿让(“繁星(Stars)”)。爱潘妮回想起童年时和珂赛特在一起的时候,不情愿地答应帮助马里于斯寻找她(“爱潘妮的差事”)。

在咖啡馆,安灼拉带领着一群理想主义的热血青年准备革命,而晚到的马里于斯沉浸在突如其来的爱情中(“ABC咖啡馆/红与黑”)。加伏罗什带来了拉马克将军的死讯,学生们慷慨激昂地走上街头(“你可听见人民在歌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在冉阿让的花园,珂赛特想着和马里于斯的偶遇。冉阿让不愿告诉珂赛特往事的真相。爱潘妮带着马里于斯来到冉阿让的住处(“卜吕梅街——在我的生命中(In My Life)”)。马里于斯和珂赛特见面后确认了对对方的炽热爱情,而爱潘妮在一边悲伤地看着(“充满爱的心(A Heart Full of Love)”)。爱潘妮发现泰纳迪埃一伙正准备抢劫冉阿让家,便用尖叫阻止他们(“卜吕梅街的攻击”)。冉阿让听见了叫声,珂赛特声称是自己叫的,他以为是沙威又一次发现了他的藏身之处,决定立即带着珂赛特渡过海峡逃往英国。

1832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的前夜,冉阿让准备带珂赛特离开;马里于斯和珂赛特悲伤地被迫分离;爱潘妮哀叹自己的暗恋;安灼拉和学生们准备即将爆发的革命;马里于斯犹豫是随珂赛特而去还是留下参加革命,最终来到安灼拉身边要与他们一同战斗;沙威带领手下准备镇压革命,透露自己将作为密探混入学生;泰纳迪埃夫妇准备从赴死的革命者身上捞点油水。(“只待明日(One Day More)”)

第二幕

学生们筑起街垒,沙威假扮成起义者加入。爱潘妮女扮男装来到街垒,马里于斯让她送告别信给珂赛特。冉阿让接收了信件,得知了马里于斯和珂赛特的恋爱关系(“筑起街垒”)。爱潘妮独自走在巴黎的街道上,幻想马里于斯和她在一起,哀悼自己对他没有回应的爱("一厢情愿(On My Own)")。沙威回到街垒声称带来了敌军的内部消息(“沙威来临”),被认识他的加伏罗什揭穿了密探身份(“小家伙”),沙威被学生们绑起。回到街垒的爱潘妮中弹,死在马里于斯的怀中(“一点小雨/爱潘妮之死(A Little Fall of Rain)”)。马里于斯和安灼拉哀悼爱潘妮的死,要以她的名义作战。冉阿让来到街垒,为了寻找珂赛特的爱人(“痛苦的夜晚”)。在敌方的第一次进攻中,冉阿让击退一个狙击手从而挽救了大家。冉阿让要求把沙威交给他处置,朝天开枪无条件地放走了他,并告诉他自己的地址(“第一次进攻”)。夜晚降临,学生们伤怀过往的时光、友谊和生命,马里于斯想着珂赛特,冉阿让在一旁听着(“与我共饮”)。马里于斯入睡后,冉阿让为他向上帝祈祷,祈求上帝让马里于斯活下来,逃过即将到来的猛攻(“带他回家(Bring Him Home)”)。

清晨来临,安灼拉意识到巴黎人民抛弃了起义者们,但坚持决一死战,相信会有后来人实现他们的理想(“痛苦的清晨”)。加伏罗什爬到街垒的另一边收集尸体的弹药,中弹身亡(“第二次进攻/加伏罗什之死”)。安灼拉和学生们毅然赴死,除了冉阿让和马里于斯所有起义者都阵亡了(“最后一战”)。冉阿让抱着受重伤昏迷的马里于斯进入下水道逃走,沙威发现了他们。泰纳迪埃在下水道中掠夺尸首的财物,当冉阿让暂时昏过去时从马里于斯的“尸体”上偷了一个戒指后逃走(“狗咬狗”)。冉阿让抱着马里于斯走到下水道出口时,遇上了等在那里的沙威。冉阿让乞求沙威给他一个小时把垂死的马里于斯带给医生,沙威不情愿地同意了。沙威因为对自己一直以来坚信的善恶观动摇和怀疑而投入塞纳河自尽(“沙威的独白/自尽”)。

巴黎的街道上,女人们哀悼死去的学生们(“流年”)。在ABC咖啡馆,马里于斯哀悼他逝去的战友们(“空桌对空椅(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马里于斯想知道是谁在街垒战后救了他,珂赛特安慰他,重新确认了他们坚定的爱情,展望了将来的幸福生活。冉阿让因失去珂赛特而痛苦,但意识到不能将她一直据为己有,给了两个年轻人的结合以祝福(“每一天”)。冉阿让对马里于斯坦白自己的逃犯身份,并且因不愿连累珂赛特的声誉而要离开,让马里于斯承诺不让珂赛特知道真相(“冉阿让的坦白”)。马里于斯和珂赛特举办了盛大婚礼(“婚礼赞美诗”)。泰纳迪埃夫妇扮成贵族混入宴席,找到马里于斯,说自己在起义之夜的下水道目睹岳父冉阿让谋杀了人背着尸体,企图讹诈他,为证明所言为真出示了“尸体”上拿来的戒指。马里于斯立即认出这是自己的戒指,意识到冉阿让就是救命恩人,拉着新娘去找他。泰纳迪埃夫妇享受着宴席,庆祝自己在这个乱世的生存(“盛宴上的乞丐”)。

同时,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和动力的冉阿让在修道院等待自己的死亡。芳汀的灵魂出现,感谢他抚养了自己的女儿,要带他进入天国。马里于斯和珂赛特冲进房间道别。冉阿让感谢上帝让他活着看到了这番景象。马里于斯感谢冉阿让救了他的命,把他称作圣人(“冉阿让之死”)。冉阿让给了珂赛特写在纸上的告解,说明了自己的过去和芳汀的故事,在芳汀和爱潘妮灵魂的陪伴下死去升入天国。在那里,革命中死去的亡魂唱起展望未来的天堂之歌(“你可听见人民在歌唱/尾声”)。

主要角色

角色(以出场顺序排序)
角色声部描述
冉阿让戏剧男高音本剧男主人公,24601号囚犯。
警探沙威男中音或低音男中音本剧反面主人公,巴黎警察局长,并为追捕逃犯冉阿让的警探,对法律有坚定不移的信仰,最后因情理法的冲突而自尽。
米里哀主教男中音给出狱后遭人唾弃的冉阿让食物和居所,并将冉阿让偷窃的银器送给冉阿让,他的善行使冉阿让开始了一生的救赎之路。
工厂工头男中音或男高音冉阿让工厂的工头,对芳汀动手动脚有所企图,得知她有私生女后解雇了她。
芳汀抒情次女高音本剧第三主人公(tritagonist),珂赛特的母亲。因私生女的事败露而被赶出工厂的可怜女工,为挣珂赛特的抚养费变卖财物、头发和牙齿,最后沦为妓女。把珂赛特托付给冉阿让后去世,在剧末以灵魂的形式出现护送临死的冉阿让上天堂。
嫖客男高音或男中音一个上流阶层的花花公子,侮辱芳汀导致芳汀拒绝,在警探沙威到来后装作清白无辜。
小珂赛特女童高音芳汀寄养在泰纳迪埃家的八岁私生女,被泰纳迪埃夫妇欺负。
泰纳迪埃夫人女低音泰纳迪埃的妻子,黑心酒店老板娘。
泰纳迪埃喜剧的男中音黑心酒店老板,后来到巴黎以偷拐抢骗谋生。
加伏罗什男童高音街头流浪儿,在街垒帮助革命学生起义时阵亡。(是泰纳迪埃家被抛弃的孩子,爱潘妮的弟弟,在音乐剧中没有明确指出。)
安灼拉男中音学生革命的领袖,马里于斯的朋友。
马里于斯·彭梅胥男中音ABC之友社的一员,革命学生之一,爱潘妮的朋友,珂赛特的爱人和最终的丈夫。在街垒战身受重伤被冉阿让救起从下水道逃走。
爱潘妮次女高音泰纳迪埃之女,沦落为流浪女,暗恋着马里于斯。回到街垒后中弹在心上人的怀中死去,在剧末和芳汀的灵魂一起引导临死的冉阿让上天堂。
珂赛特女高音芳汀的私生女,拥有悲惨的童年,在冉阿让父亲般的关爱和保护下长成为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孩,与马里于斯相爱,最后成婚。
ABC之友社成员们男中音革命的学生们,除了马里于斯都在街垒战中阵亡。
格朗泰尔男中音ABC之友社的一员,爱着安灼拉,他最好的朋友之一。酗酒,在整部音乐剧中随时带着酒瓶醉醺醺的。

歌曲

  • 序幕
    • 1.1序曲 / 工作之歌(Work Song)
    • 1.2假释(On Parole)
    • 1.3主教之歌(The Bishop)
    • 1.4尚万强的独白(Valjean's Soliloquy)
  • 2第一幕
    • 2.1长日将尽(At the End of the Day)
    • 2.2我曾有梦(I Dreamed a Dream)
    • 2.3可爱小姐(Lovely Ladies)
    • 2.4芳婷遭捕(Fantine's Arrest)
    • 2.5我是谁?(Who Am I?)
    • 2.6芳婷之死(Fantine's Death)
    • 2.7正面冲突(The Confrontation)
    • 2.8云端城堡(Castle on a Cloud)
    • 2.9酒店主人(Master of the House)
    • 2.10讨价还价(The Bargain)
    • 2.11一瞬之间(Suddenly)
    • 2.12天可怜见(Look Down)
    • 2.13抢夺(The Robbery)
    • 2.14繁星(Stars)
    • 2.15咖啡馆 – 红与黑(The ABC Café – Red and Black)
    • 2.16你有听到人民在唱歌吗?(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The People's Song))
      • 2.16.1其他语言翻唱
    • 2.17我的一生(In My Life)
    • 2.18爱已满溢(A Heart Full of Love)
    • 2.19日复一日(One Day More)
  • 3第二幕
    • 3.1筑起堡垒(Building the Barricade)
    • 3.2形单影只(On My Own)
    • 3.3落下小雨(A Little Fall of Rain)
    • 3.4首波攻击(The First Attack)
    • 3.5与我共饮(Drink with Me)
    • 3.6带他回家(Bring Him Home)
    • 3.7伽弗洛什之死(The Death Of Gavroche)
    • 3.8最后战役(The Final Battle)
    • 3.9下水道 (The Sewers )
    • 3.10贾维自尽之歌(Javert's Suicide)
    • 3.11转变(Turning)
    • 3.12人去楼空(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
    • 3.13每一天(Every Day)
    • 3.14尚万强的告解(Valjean's Confession)
    • 3.15婚礼(The Wedding)
    • 3.16宴席中的乞丐(Beggars at the Feast)
  • 4最终幕
    • 4.1尚万强之死(Valjean's Death)
    • 4.2终曲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音乐剧《悲惨世界》
作品信息
作曲 :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 1980
原作 :雨果 1862
脚本 :阿兰·鲍伯利 1980
体裁 :音乐剧
链接 :维基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20-03-04 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