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克莱斯勒1935年创作的小提琴曲《前奏与快板》(Prelude and Allegro),原名《普加尼风格的前奏与快板》(Praeludium and Allegro in the Style. of Pugnani)。是他根据普加尼作品的主题并结合自己的演奏改编而作。

试听 Plays

♬ 克莱斯勒 - 前奏与快板 新芭网 ( 音频 )

简介 Introduction

克莱斯勒在小型作品领域里获得了艺术大师的声誉,其《前奏与快板》(Prelude and Allegro)是特别出色的一首,又是器乐小品中的不朽之作,很多小提琴大师都热衷演奏此曲。《前奏与快板》,原名《普加尼风格的前奏与快板》(Praeludium and Allegro in the Style. of Pugnani)。加埃塔诺·普加尼(Gaetano Pugnani, 1731-1798)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他曾拜科莱利(Arcangelo Corelli, 1653-1763)的弟子索米斯(Giovanni Battista Somis, 1686-1763)为师,他的学生中有著名的小提琴家、作曲维奥蒂(G·B·VIotti, 1755-1824)。普加尼作有歌剧,康塔塔,舞剧,9首小提琴协奏曲,14首小提琴奏鸣曲,6首弦乐四重奏和其他作品。

1935年克莱斯勒承认《前奏与快板》完全是他自己的作品,此曲为他结合自己的演奏根据普加尼作品的主题改编而作。在此作品中小提琴技巧的运用十分恰当合理,表现出克莱斯勒运用小提琴技术表现音乐内涵的娴熟的技巧。它同时具有着古典与浪漫的双重色彩。前奏部分古典意味浓厚,略微悲壮而强劲有力的行板,令人心旷神怡。活泼的快板写作规范,却有着浪漫主义的风格,变奏与炫技令人回味无穷。这是一首气势宏大的小品曲目,既含蓄又兼顾气势,细腻而又恢宏。

赏析

克莱斯勒1935年创作的小提琴曲《前奏与快板》(Prelude and Allegro),原名《普加尼风格的前奏与快板》(Praeludium and Allegro in the Style. of Pugnani)。是他根据普加尼作品的主题并结合自己的演奏改编而作。

克莱斯勒在小型作品领域里获有艺术大师的美誉,其《前奏与快板》是特别出色的一首。《前奏与快板》是家喻户晓的作品,是器乐小品中的不朽之作,很多小提琴大师都热衷演奏此曲。

一,前奏:克莱斯勒将自己置身于18世纪晚期的意大利,用一个简洁而典雅的旋律担当“前奏”主题,构建了返朴归真的音乐世界。前奏之中的插部好似咏叹调,充满忧伤的抒情风格。插部过后,在渐强的行进中,前奏主题被衬托得有荡气回肠之感。

二,快板:快板酝酿出强烈的动机,为发展铺平了道路。变奏中的炫技是繁华似锦的现代风格,在这里却显得自然而流畅,对比前奏主题的朴素,作品已经呈现出“部分的”小提琴套曲形象。几个变奏之后,回归到僵硬的弓法,以浓烈的深沉情绪统一到结尾,好似一幕悲歌剧落下了大幕。

在此作品中小提琴技巧的运用十分恰当合理,表现出克莱斯勒运用小提琴技术表现音乐内涵的娴熟的技巧。它同时具有着古典与浪漫的双重色彩,古典的外表和现代的灵魂,充满古朴抒情韵味和现代时尚气息。

前奏部分古典意味浓厚,略微悲壮而强劲有力的行板,令人心旷神怡。活泼的快板写作规范,却有着浪漫主义的风格,变奏与炫技令人回味无穷。

这是一首气势宏大的小品曲目,既含蓄又兼顾气势,细腻而又恢宏。堪称是古今融合的典范之作。

爱乐随笔

克萊斯勒在名未見經傳的時候,常常把自己的仿古作品假稱是一些前輩的作品來演出,以此吸引更多聽眾。隨著克萊斯勒的出名,事情也逐漸敗露,人們反而更加好奇這些作品了。

《前奏與快板》在學小提琴的朋友當中應該是家喻戶曉的作品,因為他首先不是為了炫技而作,充滿古樸韻味:

克萊斯勒將自己置身于18世紀晚期的意大利,用一個簡潔而典雅的旋律擔當“前奏”主題,構建了返璞歸真的音樂世界。前奏當中的插部好似詠嘆調,充滿憂傷的抒情風格。插部過后,在漸強的行進中,前奏主題被襯托得有蕩氣回腸之感。

快板醞釀出強烈的動機,為發展鋪平了道路。變奏中的炫技是繁華似錦的現代風格,在這里卻顯得自然而流暢,對比前奏主題的樸素,作品已經呈現出“部分的”小提琴套曲形象。幾個變奏之后,回歸到僵硬的弓法,以濃烈的深沉情緒統一到結尾,好似一幕悲歌劇落下了大幕。

古典的外表和現代的靈魂,克萊斯勒的“音樂魔術”曾經蒙蔽了不少聽眾和評論家,不過這個音樂,也堪稱是古今融合的典范之作。 (无疚)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克莱斯勒 - 前奏与快板
作品信息
作曲 :克莱斯勒 1910
时长 :0:05:34( 平均 )
乐器 :小提琴
链接 :IMSLP乐谱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8-12-12 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