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1909年,霍尔斯特创作了他的降E大调第一组曲,一首完全为管乐队创作的革命性的作品。在那个时代,管乐队主要演奏从管弦乐队的谱子缩编下来的作品,特别是某些标题音乐。

简介 Introduction

1909年,霍尔斯特创作了他的降E大调第一组曲,一首完全为管乐队创作的革命性的作品。在那个时代,管乐队主要演奏从管弦乐队的谱子缩编下来的作品,特别是某些标题音乐。霍尔斯特希望丰富为管乐队演奏的音乐会作品,而他这部作品就是他这个努力的第一步。

这部作品(降E大调第一组曲)以恰空开始,次中音的16个音符组成的旋律逐渐扩展到整个乐队;在曲子的中部,长号演奏出了由这个旋律反演(inverse)形成的旋律。

第一乐章终部进行得很缓慢,然而全乐队都以FF(FFF)的力度记号演奏,而高音声部的管乐器奏出的坚实的和声最终转给低音声部的管乐器并最终结束。

第一组曲首演于1920年。这部作品分为恰空曲、幕间曲、进行曲三个乐章。

乐曲形式、结构与配器原则

从总谱来看,可以清楚的看出是利用非常清新而不同于当时管弦乐式的管乐配器法所写出。乐曲当中,有时可以感受到传统英式铜管乐队(British Style brass)所发出的独特声响,另一方面亦可以享受到小型室内乐的声响。

《第一号军乐组曲》是首单纯的器乐合奏曲,与两年后所写的第二组曲完全不相同。[9]《第一号军乐组曲》是依循原主题的展开来支持三个乐章的乐曲,因此,G. Holst在总谱上写下了下述的话语:

三个乐章必须无间断地演奏(The three movements should be played without a break)

第一乐章 Chaconne

Allegro Moderato,3/4拍,降E大调,主题加上十五个变奏的形式

Chaconne是巴洛克时代的三拍子舞曲,原本是反覆进行固定和声的舞曲,逐渐演变成主题在低音声部进行而产生各式各样变奏,亦为变奏曲的前身。主题一般以八小节为单位,通常尽量单纯且有具有特色,以利于变奏。

在第一乐章中,主要是以大二度与完全五度的音程关系为中心,而构成低音声部的八小节主题,这样的音程关系为整首曲子最重要的乐念构思,前后贯穿整曲三个乐章。整个乐章在多处对比中展开与前进,亦可看出两个变奏为一组的呈现。形式上亦可解构成主题加上第一大段的变奏(第一到第八变奏)再加上第二段的反行动机变奏(第九和第十变奏)最后又回到主题变奏(第十一到十五变奏),整首曲子虽是变奏曲形式,但还是可以看出大三段体的架构。

主题-以大二度、完全五度音程以及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为中心所构成的旋律,由上低音号及低音号以八度音程及piano的音量奏出Chaconne舞曲的低音主题。前后句则构成一上下旋律线及一上行旋律线。在和声上,前句结束在V级的半终止上,而后句也结束在V级的半终止上,或是在之后其他乐段中,会结束在I级的完全终止上;结束在V级会有音乐持续的效果,而灵活加上主音而使形成完全终止,亦可展示乐曲告一个大段落。(谱例一a)。

第一变奏-利用铜管重奏形式(Brass Ensemble,此处为短号加上长号),奏出与低音主题形成圣咏般的乐句。

第二变奏-整个旋律线交给了木管乐器,音响上则与第一变奏呈现极大对比,变奏形式与第一变奏相近,但和声更为丰富一些,二十二小节起加入第三变奏的十六分音符新节奏,音量此处亦开始渐强。

第三变奏-十六分音符断奏的上升音型出现,使整个的奏节感加强,与低音徐缓的主题形成对比,独奏短号加入,带领其他铜管乐器与木管乐器慢慢合而为一。

第四变奏-以第三变奏的十六分音符断奏为基础发展下去,亦在此处形成整个乐团的齐奏,音量继续渐强下去。

第五变奏-木管奏出流畅华丽的连续十六分音符,铜管乐器则奏出八分音符断奏式的主题,两者又造成对比,此时音量达到Fortissimo。

第六变奏-音量突然转至Pianissimo,主题则转由高音声部的短号以和弦式奏出。主题第一次结束在完全终止上,而形成了一个小段落;低音则奏出沉重的八分音符。

第七变奏-只采用单簧管及法国号的室内乐乐曲构思,由第三部单簧管及第一部圆号奏出主题,第一、二部单簧管做出对位旋律。

第八变奏-与第七变奏一样室内乐形式的乐念,但改变了乐器,借此感受乐器改变所造成的音色差异,音型则加入了三连音,亦多添了几许变化。在此为长笛、双簧管、降E调单簧管、中音萨克管所组成的四重奏。主题由中音萨克管奏出,最后再次以完全终止做结束,又形成一段落。

第九变奏-此处可视为一个大段落的开始,主题在此做了反向的进行,并且停止了明朗的降E大调而转向c小调。另外,相对于开头的主题提示,以及由铜管乐器演奏的第一变奏,此处的反行提示是始于木管,且旋律线条与主题完全相反,这样的对比可看出作曲家缜密的乐曲设计。(谱例一b)

第十变奏-反行乐句转移至铜管乐器,又与前一变奏(木管)形成对比。在此三拍的反行主题,却是跟随著看似三拍,但实际是展现两拍的低音。

第十一变奏-过渡的乐段,跟随著两拍的低音,长号吹奏出高三度的主题旋律。

第十二变奏-主题又回到了降E大调上,由短号及上低音号八度奏出,即像最初的主题呈现,但音域则提高了八度,而短号明亮的音色则有不同的效果。此外,出现了降B(降E的属音)的持续长音,可看出乐曲在V级上发展扩张的效果。音量持续地渐强。

第十三变奏-主题在中、高音声部出现,降B的持续长音继续着,而加入的八分音符更提高了乐曲的张力。在此变奏最后部份,首次破坏了小节的均衡,形成了九小节的构成,可看出主题些许地展开。

第十四变奏-主题又回复到低音声部,木管出现圣咏般的旋律(乐谱指示庄严地“Maestoso”演奏),其实可看出与第一变奏相似之处,但音响上则呈现极大的对比,且持续扩大中。

第十五变奏-持续长音变成主音降E,主题突然高五度由长号奏出,看似进入了降A大调,实际还是在降E大调上,但却有强烈解决到降E主和弦的感受。乐曲最终处出现切分效果并渐慢,更将音乐推向最高处。第一乐章最后结束在强而有力的高音主和弦中。

第二乐章 Intermezzo

Vivace,2/4拍,c小调,AB两段体加上Coda的形式

小节数乐曲结构
1-8主题
9-16第一变奏,铜管的重奏形式
17-24第二变奏,22小节起动机先現,加入第三变奏的新节奏
25-32第三变奏,十六分音符断奏的上升音型(Letter A)
33-40第四变奏,第三变奏的节奏为基础发展下去
41-48第五变奏,主题以「Staccato」出現,相对于木管「Brillante」(华丽的)的流畅乐句(Letter B)
49-56第六变奏,主题移至上声部,低音部成为以八分音符为主的「Pesante」(沉重的)
57-64第七变奏,单簧管与圆号的室內乐重奏形式(Letter C)
65-72第八变奏,三連音的变奏
73-80第九变奏,主题的反行提示转为c小调
81-88第十变奏,继续反行主题低音呈現兩拍反复的低音(LetterD)
89-96第十一变奏,主题以高三度再現
97-104第十二变奏,主题回到降E大调(Letter E),低音声部出現了降B的持续低音
105-113第十三变奏,八分音符提高了乐曲的张力,最后部分破坏了八小的均衡,成了九小节的结构,主题也可看出些许的展开
114-121第十四变奏,主题回到低音声部(Letter F)
122-131第十五变奏,主题突然高五度,降D音的出现,看似进入降A大调

从第一乐章转变成轻快的乐曲,但却是使用小调。开始两个小节的连续八分音符更显使出其轻快。灵活运用了第一乐章的主题音程,在此展现了完全不同的性格(谱例二a)。一开始是由两部降E单簧管奏出两小节连续的八分音符,而两部降E单簧管的配器却又是在之后管乐团配器中相当少见的,这里因要建立明亮而轻快的和弦式节奏型态,所以采用两部降E单簧管,这也是这首曲子相当独特的地方,但总谱也指出可以以第一部降B单簧管代替吹奏[10]。在两小节导奏之后,由独奏单簧管、两部双簧管齐奏及装上弱音器的独奏短号,所奏出的主题旋律。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音响效果相当接近木管,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不适宜在户外演奏。因此笔者推测,这首曲子应是为室内演出所写,如果是在室外演出,独奏短号及单簧管则应有两个人以上吹奏的情形产生,不然音响绝无法平衡。第一主题再现则由全体高音木管及独奏短号奏出呼应。过渡乐句处呈现上升音型,由乐器的重重叠入增强其能量,最后在Letter B之前半拍由铙钹爆发奏出fortissimo(fff)的音量与由piano音量奏出的第一主题相重叠,呈现出极大的对比。Letter B处第一主题群加入了拨奏的低音音型及整个木管群在做第一主题呼应。

第二主题改变拍子及乐风,音乐呈现柔美线条,由独奏单簧管奏出,但构成的元素亦不离最初的主题音程,配器像是两组木管五重奏的混和(谱例二b)。之后的第二主题群再现由小号奏出,则出现相当古典的对位手法。回到一小段再现之后,乐曲转成C大调,这里也正是整个乐章的精华处。G. Holst将第二乐章的所有主题做混和并且包括了过渡乐句,展现出融合的高级作曲技巧,最后结束在pianissimo(ppp)短笛的独奏及各声部乐器串接的八分音符中。

第三乐章 March

Tempo di marcia,2/2拍,降E大调,AB二段体加上Coda的形式

小节数乐曲结构
1-4动机导奏
5-12第一主题
13-28第二主题
29-36第一主题
37-40進入Trio的导奏,转成降A大调
41-48Trio主题第一部份
49-64Trio主题第二部分及其展开
65-80Trio主题第一部分及其展开
81-88Trio主题第一部份
89-96降A大调上的第一主题及发展
97-108以第二主题为主的过渡(Letter C)
109-122第二主题与动机导奏混和的发展
123-130再現降E大调上的第一主题(Letter D)
131-146第二主题与其发展
147-153第一主题
154-168Trio主题群再現
169-179以第二主题为主的结束句

 第三乐章开始于c小调及fortissimo音量的反行动机,相较于第二乐章最后结束在C大调pianissimo中,形成一非常强烈的对比;因此,也可看出作曲家刻意不在乐章中间放入间歇的构思用意。但在第五小节之后,立即转成降E大调,值得注意的是,衔接两个关系调的转换桥梁竟然是一声大鼓的独奏,因此,这声大鼓独奏显得特别重要。第五小节只有使用铜管吹奏主题旋律及加上打击乐器,这样的配器展现出英国传统铜管乐队快速行进的风格(quick march style),这样的风格一直持续到Trio之前(谱例三a)。进入Trio即转成降E大调的下属调,降A大调;此时配器方面则转变使用了木管群,这里的主题旋律也相对于前面的节奏型态,许多乐句更是相接在一起,并且无法分开,这样的旋律亦是从之前的主要动机发展出来的旋律(谱例三b)。Trio之后降A大调上的第一主题及些许发展,由木管以piano的音量奏出,跟第五小节主题处呈现出极大差异的感觉。之后接入的是第二主题为主的过渡及其后与动机导奏混和的发展,此一构思使得再现部向后延迟。再现部时,所有乐器都加入了演奏,除了第一主题及第二主题的发展外,Trio的旋律亦加了进来,整曲结束在木管的上升音阶中。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霍尔斯特 - 降E大调第1军乐队组曲 Op.28 No.1
作品信息
作曲 :霍尔斯特 1909
编号 :Op.28.1
时长 :0:11:00( 平均 )
体裁 :管乐曲
链接 :维基 / IMSLP乐谱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8-08-20 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