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A大调,OP.92,作于1811—1812年,完成于1812年6月。 1813年12月8日,由贝多芬本人指挥,首演于维也纳大学大厅,这是为奥地利与巴伐利亚伤兵而举行的义演。

试听 Plays

♬ 贝多芬 - A大调第七交响曲 Op.92 第2乐章 新芭网 ( 音频 )
♬ 贝多芬 - A大调第7交响曲 Op.92 新芭网 ( 音频 )
♬ 贝多芬 - 第7号交响曲(第2乐章)(李斯特钢琴改编版) 新芭网 ( 音频 )

简介 Introduction

A大调第七交响曲 Symphony No.7 in A Major Op.92

贝多芬是特立独行的,他也不想让自己作品风格有所重复,尤其是对于交响曲这个表现形式。在《第七交响曲》之前的几部交响曲可谓部部经典、成功——英雄的讴歌、青春的赞颂、命运的斗争、田园的纯朴。这时候贝多芬想到了用快乐、疯狂的舞蹈性的节奏来作为新作的创作主题。

《A大调第七交响曲》Symphony No.7 in A Major Op.92 作于1811-1812的秋、冬、春三季。这部作品在6月间完成,此时拿破仑战事已进入最后的高潮,大举侵犯俄国,旦夕之间溃不成军。历史迅速地向前推进。当这部交响曲第一次上演时,拿破仑帝国已到达了分崩离析的最后阶段。这部交响曲的寿命将超过卷进这场蔚为壮观的政治大变动中的所有帝国—法兰西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俄罗斯帝国和英帝国。贝多芬本人于1813年12月8日在维也纳大学大厅指挥了这部作品的首次演出,这是为奥地利和巴伐利亚伤兵而举行的义演。这是一首非常壮丽而杰出的交响曲,它的基本主题,也可以叫做“英雄与人民”,这是因为贝多芬深切地理解到,欢乐是斗争所期待的胜利果实。因此,第七交响曲不用戏剧性的冲突和斗争表达英雄的形象,而是着重描写胜利人民的凯旋和欢乐,贯穿着一种舞蹈的特性,整个乐曲使人感到精力充沛和充满活力。虽然是无副标题的作品,但是人们通常喜欢把它称之为“舞蹈性的交响曲”,如瓦格纳所说是“舞蹈的颂赞”。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当中,这部作品也是最受人欢迎的。

乐章

它拥有贝多芬所写出的最著名的慢版乐章以及最著名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

  • 第一乐章 稍稍绵延的-活泼地,引子很长,展开得很充分。一个雄伟而朴素的主题在乐队中至上而下地阔步走来,除了用全乐队的全奏和弦偶尔加以强调外,甚少渲染.这个素材和另一个更优美、娇柔的第二主题结合起来宏伟地展开。接下去才是这一乐章的快速的主要部分,它是根据一个轻松、跳跃的音型写成的,柏辽兹对此极感兴趣,称之为“农民的轮舞”,但不久它就逐断增强,超越了任何人间舞蹈的界限。在这里贝多芬一反十八世纪管弦音乐的一些法则,把主要的地位交给了管乐器组,由于配器上的这一特点,使这乐章充满了阳光般的光辉。但它巨大的能量从未失去控制,但贝多芬的同时代人对它感到迷惑。例如,本章结束前的一段著名音乐使韦伯感到吃惊,他大声喊到:贝多芬“是该进疯人院了”。这段音乐出现在尾声中,在乐队的低音区,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着一个强有力的五音乐句,不断地反复(来自那个跳跃的主部主题),上方的乐队增强到宏伟的最后高潮。
  • 第二乐章 小快板,虽然标记是小快板,但这一乐章绝不是轻快的。我们知道,贝多芬曾犹疑过,是否把它标为行板。以木管吹奏柔和的旋律为开端,随后是低音弦乐器上安静的节奏搏动—与其说它是一支旋律,倒不如说它是不停跳动着的心脏,它一直伴随着这整个主题和后面的一组变奏,围绕在它周围的是中提琴和大提琴交织起来的声部。不久,伤感的a小调转到明朗的大调中去,单簧管和大管在这里用另一种节奏吹了一些更为流动的旋律。即使在这里,如果你留心听的话,以前的节奏搏动仍在乐队的低音区轻声地作响。当高潮平息下来的时候,这主题的片断时而在这个乐器上,时而在那个乐器上低声耳语,最后,这一乐章在小提琴的叹息、回响声中结束。低音乐器的节奏搏动、单簧管和大管的流动、小提琴的叹息,使这个乐章弥漫着淡淡的忧愁。它所体现的不是乐观、有朝气的舞蹈形象,而是送葬的行列,表达了作者对死和厄运的思考,成为第七交响曲中最迷人的乐章。在这部交响曲的首次演出中,这个乐章就被听众要求重演;对慢板乐章来说,这是少有的荣誉。它不久就受到普遍的欢迎,因此,有些指挥把它插进人们不太熟悉的第八交响曲中去借以博得掌声。
  • 第三乐章 不太快的急板,这是一首谐谑曲,预示了浪漫主义作曲家在谐谑曲方面许多神奇美妙的特点:轻快而十分戏谑的旋律进行、辉煌的配器、鲜艳的和声和调性效果。它充满着使人惊异的爆发性和动力性的对比,这倒不是由于它轻快的节奏、多变的乐队色彩以及情趣横溢的机智,而是由于各主题的绝妙联系和曲式上的高度完善。开头两小节的坚实笔触用细雨般的顿音加以对比。这个突然的对比在开头的小节(这时缩剩前面的四个音符)从弦乐组的低音区跳向高音区时.变得更为强烈。这时,妙趣横生的三声中部中两个音符构成的短小音型在木管的高音区中来回摆动,和主要部分呼应。三声中部本身即富有对比,它出其不意地从谐谑曲各主要段落中突现出来.它再一次地从头至尾再现。在本乐章的末端,当它好像还要作第三次反复时,被全乐队演奏的五个尖锐和弦打断,令人感到幽默的不耐烦。
  • 第四乐章 精神抖擞的快板,这是一首色彩浓烈而节奏粗犷的终曲。以无尽的狂喜、忘我的狂欢,加上激烈的节奏和光辉的色彩,在雄伟的乐思中构成群众性极为壮丽欢快的终曲,令人神迷心醉。在这个旋风般的末乐章中,舞曲的冲力以更有力的方式出现。确如瓦格纳出于对贝多芬的仰慕,把这乐章称为“舞曲的极品”。开头的主题可理解为一种大型的弗吉尼亚舞曲,但不久它就发展成壮丽无比的、令人激动的篇章,使任何舞蹈花式都相形见绌。这种不停息的旋动席卷全篇,像是酒神的狂怒;一个高潮接着一个。奇怪的是,这些都发生在传说的奏鸣曲曲式之内,它最后结束在难以描述的宏伟的尾声中。萧伯纳曾说这第四乐章那狂欢般的节奏和气氛,连黑人最具狂欢性的舞蹈都不能比拟。

赏析赏析

贝多芬:第七交响曲 BEFTHOVEN: Symphonie No.7

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A大调,OP.92,作于1811—1812年,完成于1812年6月。 1813年12月8日,由贝多芬本人指挥,首演于维也纳大学大厅,这是为奥地利与巴伐利亚伤兵而举行的义演。

这首作品包括4个乐章:

  • 1.稍慢速,活泼地,引子很长,一个雄伟朴素的主题从上至下阔步而来,展开成很宏伟的效果。快速部分根据一个轻松跳跃的音型写成,柏辽兹称之为农人的轮舞,但它很快就上升到似乎要失去控制的高潮。
  • 2.小快板,以木管吹奏的柔和长弦开端,然后是低音弦乐器的节奏搏动,单簧管和大管的流动,小提琴的叹息,这首小快板乐章中弥漫着淡淡的忧愁,有人说它表达了对死与厄运的思考,有人说它表达了送葬主题,这是一个非常优美的乐章。
  • 3.谐谑曲,急板,是充满爆发性和动力性的对比,充满情趣横生的机智。三声中部中两个音符构成的短小音型在木管的高音区中来回摆动,对比得惟妙惟肖。
  • 4.朝气蓬勃的快板,开始是弗吉尼业舞曲,但不久就发展成令人激动的旋动,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像是酒神的狂怒。瓦格纳称之为“舞曲的极品”。

这劳作品的演绎,应显示出极漂亮的跌宕起伏。

    作品分析

    《A大调第七交响曲》,作品92,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812年创作的四乐章交响曲。全曲欢快、明亮、积极,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被瓦格纳誉为“舞蹈的升华”。其第二乐章多被用于影视作品中,因而广为人知。

    背景

    贝多芬对该作品的构思起于1809年。1811年,在波希米亚的温泉小城特普利采疗养时,贝多芬创作了该作品。翌年夏,作品完成,并题献给弗里斯伯爵。

    首演

    1813年12月8日,维也纳举行了资助在哈瑙战役中受伤士兵的慈善音乐会。该作品即在此音乐会上首演,同时还有应景之作《威灵顿的胜利》。乐队包括许多当时最伟大的音乐家:斯波尔、胡梅尔、萨列里、梅耶比尔,以及低音提琴大师德拉戈奈蒂。据说意大利的吉他大师朱里亚尼在首演时演奏了大提琴。指挥由贝多芬亲自担当,每当有突强时,贝多芬都会“剧烈地摇动胳膊”,甚至在进入强奏部分时“跳到空中”。

    首演时该作品大受好评;第二乐章当场作为安可重复。

    配器

    该交响曲采用双管制,所需乐队规模较小。

    木管乐器

    • 2 长笛
    • 2 双簧管
    • 2 单簧管(A调)
    • 2 巴松管

    铜管乐器

    • 2 圆号(A调)
    • 2 小号(D调)

    打击乐器

    • 定音鼓

    弦乐器

    • 第一、第二小提琴
    • 中提琴
    • 大提琴
    • 低音提琴

    结构

    该交响曲有四个乐章:

    • 1. 略迟延地—活泼地
    • 2. 小快板
    • 3. 急板—非常的急板
    • 4. 有活力的快板

    全长约35分钟。

    第一乐章

    首乐章,开始是慢速的引子(就像贝多芬的第一、第二、第四交响曲一般),以乐队齐奏和弦起头,双簧管奏出平和的旋律,然后是一长串上行音阶组成的庄严乐段。引子结束于属调E音上,并由木管乐器的吹奏作为揭示节奏动机的桥梁,进入快板部分。

    首乐章的引子,弦乐部分上行音阶。

    之后进入了奏鸣曲的形式,以及跳舞般的轻快节奏。该乐章有着民众欢庆的性格,还包含富有特色的固定节奏和淳厚的和声。以E音为根音的和弦,前后共出现了不下六十次。发展部是同类作品中的典范,各主题进行了奇妙的变化。结尾处有低音提琴在低音区反复演奏半音的乐段,属贝多芬的独创。

    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a小调,慢乐章,虽然速度标式是小快板(Allegretto)(可说成快一点点)但跟其它三乐章比较起来是算慢的。此乐章是非常受欢迎的,且在首演时被要求再演一次。就跟第一乐章一样,节奏以及旋律是很重要的特征。四分音符、两个八分音符和两个四分音符的固定节奏型一再出现。第一主题重复了四次(一次比一次强),第二主题方渐渐显露。在该乐章中,贝多芬运用了复调的手法,将几个动机用三声赋格段结合在一起。该乐章优美、哀而不伤,固定节奏时常有八度的跳跃,造出色彩上的变化。结尾是一个没有得到解决的和弦,有着梦境般的气氛。

    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F大调,谐谑曲与三声中部。在此,根据奥地利朝圣者的赞美诗所做的三重奏被反复了一次。这种三重奏ABA形式扩充到ABABA的方式,在这个时期相当常见于贝多芬的其它作品中,例如他的《第四交响曲》以及《第八弦乐四重奏》。该乐章的旋律来源于奥地利的民间音乐。贝多芬在这里用了不符合常规的调性转移,从F大调直接进入了A大调。三声中部中,小提琴占主导地位,单簧管和双簧管分别演奏一个明亮的、乡土味的旋律。圆号在此处有一个由主旋律衍生出的乐句。节奏上的不稳定也给听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第四乐章

    末乐章,奏鸣曲式。托维在他的《音乐分析论文集》(Essays in Musical Analysis)里说到,这个乐章是“酒神的忿怒”。该乐章的尾声含有贝多芬作品中少见的fff(特特强)标记。

    该乐章高亢、充沛,有欢腾的气氛。其第二主题有着匈牙利舞曲的特征。弦乐部分的震音和出乎意料的休止都加重了快乐的意象。贝多芬在该乐章中,还用了极其先锋的七度和弦,并依然保持了稳定的效果。期间调性变化极具戏剧性;尾声则响亮、光彩逼人。柴可夫斯基对该乐章评价道:“ 一整套绮想的图画,充溢着不羁的欢乐、生命所带来的福祉和愉悦的感受。”

    评价与解读

    此作品因节奏动机的使用而著名。同时在调性的使用上也很微妙,为了使张力明显而使用了A大调、C大调以及F大调。第二乐章是使用A小调并穿插A大调,以及谐谑曲是使用F大调。

    对于这部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也有不同的看法,包括“乡村的婚礼”、“骑士生涯”、“假面舞会”、“《田园》的续集”等。

    该作品在首演时大获成功,之后的十星期中,该作品甚至被重演三次;听众掌声雷动,情绪高亢。这部作品同样有着贝多芬式的规模和情感,但不像《第三交响曲 “英雄”》那样较难理解。其第一乐章的自信、第二乐章的美丽、第三乐章的急切、第四乐章的充沛,都使听众印象深刻。贝多芬欣喜地称之为“我可怜的才华所造出的最欢乐的作品”。

    后世的评论家也对该作品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并从中得到了灵感。一位作者写道:“末乐章一丝不停的步调横扫整个乐队,使音乐厅在这一完美的交响曲所创造出的纯粹的欢乐中沸腾。”作曲家、评论家霍普金斯评价道“[这部交响曲]给了我们真正的鼓舞,音符仿佛都要飞出纸页,让我们沉浸在这充满灵感的作品中。”最有名的评价也许来自理查·瓦格纳,他将该作品活跃的节奏称为“舞蹈的升华”。柏辽兹在对贝多芬交响曲的分析论文中称:“ 该交响曲的美,是不能用吵闹的叫好声来评价的。 ”

    但并非所有人都欣赏这部作品。韦伯认为第一乐章中低音提琴的半音旋律非常难以接受,并称贝多芬“确实是该进疯人院了”。同样,20世纪指挥家汤玛斯·比彻姆也说“就像一群牦牛在跳来跳去”。

    影响

    • 费城交响乐团知晓现任或退任团员死亡时,会在团练时播放第二乐章。
    • 1821年后,在巴黎演出贝多芬的《第二交响曲》时,常会同时演出该作品的第二乐章,甚至用来替代前者的慢板。

    唱片

    其版本;首选:

    • 1.克莱伯(C. Kleiber)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DG,415 862—2(1976年录音),这张正价片上只有《第七交响曲》一首。DG 1995年终于把第五、第七合为一张,编号为447 400—2。
    • 2.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卡拉扬51/52年指挥爱乐乐团的单声,EMI,CMS7 63310—2。DG公司的60年代版,429 936—2(5张全套);70年代版,419 050—2(第二,第七);80年代金版439 003—2,(第四、第七);《企鹅》评70年代版为三星,评金版为三星保留一星。
    • 3.阿巴多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1988年录音),《企鹅》评为三星,DG,423 364—1(第七,第八)。
    • 4.朱里尼(Giulini)指挥斯卡拉爱乐乐团,Sony,SK 48236(第一、第七)。
    • 5.加德纳(Gardner)指挥革命和浪漫乐团,DG,439 900—2(5张全套,1992年录音,1994年制作〕。

    《企鹅》评为三星的另有:

    • 1.马克拉斯(Mackerras)指挥皇家爱乐乐团,EMI CD-EMX2212。
    • 2.阿什肯纳济(Ashkenazy)指挥爱乐乐团,Decca 430 701—2。
    • 3.克莱姆佩雷尔(Klemperer)指挥爱乐乐团(1960年录音),EMI CDM7 69183—2。
    • 4.比彻姆(Beecham)指挥皇家爱乐乐团,EMI CDM7 69871一2。
    • 5.伯姆(Bohm)指挥维也纳爱乐,DG,429 5090—2。

    《第七交响曲》的历史录音:

    1. 富特文格勒有1943年录音(柏林爱乐),MUSI,MACD— 824;EMI指挥维也纳爱乐版,CDH7 69803—2。
    2. 托斯卡尼尼有1936年录音(纽约爱乐),PEAR,GEMMCDS 9373(1990年重制);RCA,GD60316(1992年重制);有1951年版(NBC交响乐团),RCA,GD60324(1990年重制)。
    3. 珍贵版本还有理查•斯特劳斯指挥柏林歌剧院乐团,KOCH,37115—2(与第五共为一张,1992年重制);
    4. 门盖尔贝格 (Mengelberg)1939年录音(柏林广播交响乐团),ARHI,ADCD111(1993年重制);
    5. 魏因加德纳 (Weingartner)1936年录音(维也纳爱乐),MSCM,MM30269(1991年重制);
    6. 斯托科夫斯基(Stokowski)指挥费城乐团1927年的录音,BIDD,WHL033(1995年重制)。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贝多芬 - A大调第7交响曲 Op.92
    作品信息
    作曲 :贝多芬 1811-1812
    编号 :Op. 92
    时长 :0:48:00( 平均 )
    体裁 :交响曲
    献给 :Moritz Reichsgraf von Fries
    链接 :维基 / IMSLP乐谱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8-05-1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