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用心学,用心练,用心演奏,用心教,用心做事,是由熹教授一路走来的心语。追求知识,攀高远见是她一直的坚持。

相关 About

由熹 Xi You 钢琴演奏家

时间:2016-04-12 22:09 《音乐时空》 焱海

由熹

也许是出生在昆明滇池边一个书香门第的原因,由熹闲来总是喜欢去看看湖。她认为湖光山色恰似艺术的天成,给予钢琴家成长的养分。同时,世界各地的湖也见证着她在艺海进取之路上的成就。

作为钢琴演奏家,由熹有着从巴赫到现代派音乐丰富的曲目积淀,她的演奏足迹遍布中国、瑞士、美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韩国、德国、法国、卢森堡等国家的多个城市;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由熹在2008年首创中央音乐学院国际室内音乐节,任艺术总监至今;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研究生导师,由熹班上有从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小学到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不同学龄的学生。 她被中国文化部授予“霍英东优秀教师奖”,获教育部的“新世纪人才”提名;作为音乐界学者,由熹著书录像,出版了个人专辑《“熹之语”-----Les Affinites》,室内乐专辑《由熹和她的朋友们——音、诗、画室内乐专辑》《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音乐节演出精萃》,编订钢琴实用教材《南美钢琴作品精选集》等等。

用心学,用心练,用心演奏,用心教,用心做事,是由熹教授一路走来的心语。追求知识,攀高远见是她一直的坚持。

一、学梦昆明湖---

十岁,这个年纪的孩子通常对音乐是盲从的,他们大多只会跟着旋律伸伸手,弯弯腰,念着点童谣学蹦跳。也就那时,5岁开始学琴的由熹从昆明来北京“赴京赶考”,并且顺利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从此,她在中央音乐学院完成了附小、,附中和大学的学习。

“练琴,上课,重复着这样的日子。我那时觉得自己比不上一只小鸟。小鸟可以任性地展翅飞翔,而我却天天在绿草丛生,花园环绕的校园鸟窝里盼着成长。”由熹在后来的教学中是这样讲述在小学度过的时光的。为什么呢?有好奇的学生曾经问过。“想家,想继续过有父母宠爱着的日子是一方面;想学成,想一夜练成所有高难度曲子是另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想报恩,鸟儿学会高飞是本领,有了本领才对得起恩师的期盼。”

是的,少小离家孤身求学的由熹是肩负压力和厚望的。对学业的态度是倔强的。中学时期一次“星海杯”比赛,由熹的倔强被老师们常常回忆起来。那是一个冬天,小由熹在赛前十五分钟准备时,她想用热水袋暖手,可是不幸的是刚烧开的水洒在了她的手背上,瞬间一大片水泡让人心痛万分。小女孩没有退缩,忍着钻心的疼,坚持上台演奏完了曲目。尽管那次比赛没有拿到名次,但这个小女孩的名字让知情的评委们记下了。

在中央音乐学院就学的多年里,聪慧漂亮的姑娘,追求的东西应该很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会有人追求穿;“画眉描笑脸,采花弄长辫”会有人追求容;“凤女弹瑶瑟,龙孙撼玉珂”,浪漫地企盼着有一个美好的遇合,也会有人追求爱情。而那时的由熹总是有自己的想法,她是以优秀的成绩释缓她的肩负,以一点点的进步报答她的父母和师尊。启蒙阶段的云南艺术学院叶俊松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时期的陈比钢教授、李其芳教授都欣喜地看着她的成长,愉悦地给予由熹悉心的指导。由熹的成绩一直是优秀的。由熹上大学因为被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保送,“她没有机会参加高考”常常被同学带来调侃,这种调侃也许是对“学霸”型的由熹的一种肯定。

春来了,已经能够将莫扎特的协奏曲诠释得如行云流水般的由熹,大学生涯很快要结束了。春游颐和园,观赏昆明湖,看那里万点飞花,满湖朝阳的美景,由熹用这种方法放飞自己的思想,考虑接下来的路应该怎么走呢?旁边有人吟诵“青山绿水长静好,驹隙人生容易老”的诗句时,她颇有触动。她马上想到了继续追求她的理想目标,做一名职业钢琴家,读研是她的首选之择。

机缘巧合,在中央音乐学院完成了学士学位后的由熹又成了苏黎世音乐学院的研究生。

二、苏黎世湖畔的新蕾---

初到苏黎世,由熹就喜欢上了这里的湖。

苏黎世湖是由向西北流动的林特冰川和莱茵冰川形成的一个冰蚀湖。七月的苏黎世湖,几乎每天都要下一场雨,雨后便晴空万里。于是,听雨成了苏黎世湖每天的一道风景。淅淅沥沥的雨,洒在草地里、在森林里、在树枝上、在花瓣上,便又化作草地的一抹新绿、松树林中的缕缕清香、挂在枝头的累累硕果,绿叶中的新蕾绽放,也化作森林小溪中哗哗的流水。那清澈的溪水顺着石阶奔腾而下,落差大时,变成飞流而下的瀑布,转而又流淌在山间林中小道。那哗哗的水声、雾气,响彻和弥漫了整个森林。

这段文字描述出来的视觉效果,听觉效果都是那样的美好。可是由熹在这里上学的第一天就被专业教授来了一个下马威式的警告。老师告诉一直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比较有信心的由熹,从第二节课开始不再用英语授课,所有授课语言使用德语。尽管Homero Francesch教授可流利使用五国语言,但是第二节课起,老师对由熹真的只说德语了。“来招了,就要接住。”考验是成功路上路标指示,分道叉路何去何从,选择正确的方向,选择正确的方法都是考验的一部分。得益于由熹的爷爷由稚吾是中国早年的一名大英文翻译家,《大地》《青鸟》《西方艺术通史》等文学名著都是他的译作。由熹用的是她爷爷用过的学习方法。每天清晨,由熹会买当地德文报纸看,将之作为德语教材,仅用三个月她就克服了听说的语言障碍。

在苏黎世音乐学院期间,由熹演奏的舒曼作品渐至佳境。舒曼的作品是用心用情细琢出来的,诗意般的灵动和浪漫的想象需要演奏者去唤醒它们的意境气韵,让作品的美从黑白双键的抖落里,顺着呼吸送出第一个细节,让人听来回味无尽。其实,由熹领悟到的比这更多、更深、更透。舒曼的作品是由熹喜爱的,每当有演奏的机会,她总是会选择合适的曲目来上台演奏,和听众分享她的理解。

也是大量舒曼作品的音乐会,让她在瑞士有了一批“粉丝”。她的乐迷“粉丝”经常请她演出,评说她是从苏黎世湖飞起来的美丽天鹅。这时的由熹总是自谦地说:“我还是丑小鸭呢。”是呀,来自中国的由熹,身上肯定带着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气质特色的。可是,演奏出来的琴声已经告诉了大家,由熹内心的小宇宙已经爆发了。她在琴台上的那份激情洋溢,那份绕梁余音,那份小桥细雨,那份静谧和合,那份乐语韵动,都是无法遮掩得了的。两场曲目不同的独奏会,她以满分通过了演奏家文凭的考试;三场曲目不同的独奏会及两场室内乐音乐会,她以满分通过了博士文凭的考试;她的个人音乐会让苏黎世的朋友为她喝彩不止。

苏黎世镜报评论“她的音乐带着爱与灵魂。”

雪绒花吐蕾,少女峰呈祥。由熹已经从稚气未脱的女孩,成长为优秀的钢琴演奏家了。

三、加利利湖的觉悟---

在苏黎世音乐学院收获了演奏家文凭后,由熹在一次自己的音乐会里认识了一位瑞士女士莉丽安。聊天中,她十分无意地和由熹讲起了她自己游历过的以色列加利利湖。加利利湖,湖光就是几条长而流畅的直线,影子在水里变化着,一泓湛蓝,泛着粼粼波光。老人对湖景美色的描述让由熹心里有了加利利湖。

喜欢看湖景的由熹,计划着游历加利利湖。她希望去旅行,去了解那里种种人文的起源故事;去感受世界文明融合的文化。

已经完成硕士、博士学位准备做职业演奏家的由熹被触动了。万籁俱寂的晚上,她失眠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演奏家各阶段的课程像电影镜头般涌来。贝多芬奏鸣曲、普罗科菲耶夫奏鸣曲、梅菲斯托圆舞曲、斯克里亚宾奏鸣曲、大学毕业音乐会里的舒曼协奏曲、在苏黎世学习的几乎全部莫扎特奏鸣曲、舒曼全部奏鸣曲、幻想曲、交响练习曲,甚至是学习过的大型、高难的曲目都涌现在脑海里。

通晓西方音乐史的由熹明白自己已经掌握了大量德奥派曲目,但是对俄罗斯作品、南美作品还没有触及其精髓。如果要学习这些曲目,她需要去美国。

“天哪!你疯了吧!”瑞士朋友听到她有这个想法时,惊诧地叫出声来。因为这个想法的背后意味着由熹的人生从此又要改写。那时的美国和瑞士的学历文凭是不被互认的,去美国学习,由熹必须重新申请就读研究生、博士生、演奏家文凭;去美国学习,由熹面临好多演出活动的取消;去美国学习,由熹需要放弃欧洲几个大学任教的可能性;去美国学习,由熹将失去了快拿到手的瑞士国籍。每一样都是沉甸甸的选择。

哲学家黑格尔和康德,在先是“质”还是先是“量”的认识上是不同的。由熹只要控制好已经掌握的知识,在“质”上不断提高就不需要去美国重新开始;由熹如果要在知识的“量”上有突破就得去美国。黑格尔对从“质”到“量”,最后进展到“度”。“度”是质与量的统一,质是一定量的质,量又总是一定质的量。在得到开明达理的双亲同意下,由熹不但放弃了去以色列旅行的计划,同时放弃了在瑞士的一切。她决定考读美国纽约的曼哈顿音乐学院。

英国著名哲学家乔治·贝克莱在《人类的知识原理》中提到:“一个能感知的主动实体,就是我所谓的心灵、精神、灵魂和自我。”加利利湖,让一个钢琴家重新感知自己对知识的追求,那一种追求是无涯的追求,与物质无关的追求。

的确,这个追求是自我的觉悟,是心灵、精神和灵魂的所谓。

四、七湖,演奏家的追求---

纽约北面的熊山附近有个七湖,湖边,树木婆娑;湖面,清澈细吟。想象中,它便像西方调式的七个音符缀成一起。正是这七个音符奇幻而变化成的十二个音,是音乐家们的一生追求。

由熹,是他们中的一员,她对音乐事业的追求是孜孜不倦的,她在纽约的同学笑话她是“求学无涯的苦行僧”。

来到美国纽约曼哈顿音乐学院,由熹重新从研究生课程起步学习,三年里拿下第二个硕士、演奏家文凭。对钢琴演奏如此虔诚的由熹,天天面对纽约这个行色匆匆,街衢纵横,现实势利的名利场,她将散落着的时代广场、帝国大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百老汇剧院区、洛克菲勒中心、大都会歌剧院、华尔街、第五大道、麦迪逊广场花园等等视为华丽流转的音乐。

由熹的老师是俄罗斯学派奠基人涅高茨的传人Nina Svetlanova,在教授严厉得几乎不近人情的训练下,由熹逐渐对苏俄这个底蕴深厚的大学派有了深刻的认识理解,并和德奥乐派的思想精髓得以交融。

这时期的由熹已经有大量的演出邀请,众多的媒体评价她的演出。

“一个才华横溢的钢琴家,带着她非凡的音乐感染力,由熹对音乐由衷、温暖的诠释和她演奏的光彩,紧紧地联系着她和她的所有听众。”——美国纽约音乐会评论

“由熹的音乐融汇多种风格,演奏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前途无可限量。”——纽约星岛日报

“通过由熹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由熹保持着诠释贝多芬作品的忠诚。”——美国宾州音乐评论

“由熹弹奏的肖邦是如此自如优雅,贝多芬奏鸣曲则是纯正的风格和激情的完美结合,她的音乐带着爱与灵魂”。——苏黎世镜报

在这样一篇篇好评声中,有一位特别的听众出现了。那就是对由熹的钢琴演奏生涯影响极大的世界著名钢琴大师维森伯格(Alexis Weissenberg)先生。在一次听完由熹的现场比赛演奏后,由熹被维森伯格先生选为他唯一的中国籍学生。到大师家里上课,通常是需要飞越大西洋打“越洋飞的”。大师的家在欧洲,而此时学生已经离开欧洲来美洲了。

由熹这种对知识追求的自觉、距离对人追求知识的真诚性考验,让人感动。

由熹的努力,老大师是称许的。维森伯格对由熹演奏的德彪西《意象集》第一、二册,李斯特《但丁奏鸣曲》、《b小调奏鸣曲》,舒曼升F 小调 Op. 11奏鸣曲等曲目特别欣赏,还特意邀请她参加在瑞士卢塞恩的音乐节,并授予她“特殊演奏奖”。

维森伯格说:“你的音乐应该被世界上最好的听众拥有。”

由熹先后就读于瑞士苏黎世音乐学院及美国纽约曼哈顿音乐学院,并一直以突出优异的成绩赢得这两个学院的最高奖学金,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及演奏家文凭。在她国外艺术成长的道路上,曾师从Homero Francesch, Solomon Mikowsky, Nina Svetlanova, Robert MaDonald, Alexis Weissenberg.等国际著名钢琴家、教育家。

由熹在欧美学习期间,曾多次参加世界著名钢琴家Rudolf Bucbinder, John Perry,Yeheved Kaplinsky及Richard Good, Paul Badira-Skoda的国际钢琴大师班。由熹也倾力于世界现代音乐的演奏并全力推广中国作曲家的新作。她在伦敦世界首演了瑞士作曲家 Arturo Cuellar为钢琴与乐队所作的 Fantasy in F;在北京国际现代音乐艺术节中与中央音乐学院少年交响乐团合作,首演徐之彤的协奏曲:《岛》, 该首演录音获得全国交响乐作品三等奖;在北京世界首演叶小纲的《五彩经幡》《迷竹》。她还不断应邀赴国内外多所大学讲学。

也有人将纽约的七湖比作一串稀世珍珠,由熹在美国的努力,就像似一位勤奋采珠人,用心掬取多个乐派的演奏精华,揉碎了,又融合了。

五、攀登,俯瞰巴特米尔湖---

英国大湖区的巴特米尔湖,18世纪画家吐纳的作品让人熟知。湖边平缓的小径很适合轻松漫步,观赏湖景,而喜欢户外运动的人,更喜欢在霍尼斯特进行极限攀岩,在悬崖上俯瞰巴特米尔湖的美景。

2008年,由熹在中央音乐学院创办了以举办国际性高水平的音乐会、开设大师班和讲座及大力推荐中国琴坛新秀作为主要形式的一个国际室内乐音乐节。今年已是第九个年头了。这是一种新体验,新挑战,她像勇敢的在霍尼斯特进行极限攀岩的攀岩者。组织音乐节工作是繁琐和辛苦的,要让活动越来越显现出其独树一帜的魅力,付出和过程的辛酸是难免的,但结果也如美景入目,硕果累累。

由熹任艺术总监的中央音乐学院国际室内乐音乐节让多元多样的世界音乐、跨界音乐、现代原创音乐同时绽放魅力;让国际大师级艺术家和国内的优秀青年演奏家同时登台,用音乐展示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它是中央音乐学院创建的一个世界平台,它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它正在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室内乐音乐节和国际交流的艺术平台。

参加“中央音乐学院国际室内乐音乐节”活动的多位钢琴大师,在德国宝丽金公司出版的一套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唱片——“世界二十世纪最伟大钢琴家系列”中榜上有名。如:美艺三重奏创始人之一、六次格莱美大奖获得者曼纳海姆·普莱斯勒(Menahem Pressler)先生;德奥钢琴作品最具权威的诠释者、奥地利著名钢琴家保罗·巴杜拉-斯柯达(Paul Badura-Skoda)先生;著名匈牙利钢琴家、布达佩斯交响乐团前任音乐总监、肖邦钢琴大赛第一名获得者塔马斯·瓦萨里(Tamas Vasary)先生;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教授、伦敦国际钢琴大赛、曼切斯特国际协奏曲大赛和“玛利亚·卡纳尔斯”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马蒂诺·提里莫(Martino Tirimo)先生;A·鲁宾斯坦金奖得主、著名波兰/加拿大钢琴家克日什托夫·雅布隆斯基(Christopher Jablonski)先生;奥地利Elena-Rombro Stepanow Competition金奖得主、瑞士日内瓦钢琴比赛肖邦奖获得者、意大利塞尼加利国际钢琴比赛评委、美国皮博迪音乐学院教授文龙姬(Yong Hi Moon)女士;当代最有实力,被称之为“龙舌”的美国单簧管演奏家罗伯特·斯普林(Robert Spring)先生;著名单簧管演奏家迪米特里·阿什肯纳齐(Dimitri Ashkenazy)先生;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金奖得主、波兰小提琴演奏家阿嘉塔·兹姆泽夫斯卡(Agata Szymczewska)女士;中国著名钢琴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全国“金唱片”奖获得者鲍蕙荞女士;享誉国际的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姜建华女士;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曾获中央电视台首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第二名、英国第三届卡迪夫世界声乐比赛水晶杯奖男声组第一名等众多世界级大赛奖项得主范竞马先生;瑞典诺尔雪平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及意大利罗马室内乐团的总监、英国曼彻斯特·哈雷交响乐团及英国伯尔茅斯交响乐团的常任客席指挥吕嘉先生;匈牙利“奥尔”弦乐四重奏, 奥地利海顿弦乐四重奏、波兰双钢琴双打击乐等组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北京现代室内乐团等来自世界各国的重量级演奏家、教育家们及音乐团体参与“中央音乐学院国际室内乐音乐节”的演出与教学。更有堪称是“音乐界的活化石”的德裔美籍钢琴家曼纳海姆·普莱斯勒先生,他参加“第三届中央音乐学院国际室内乐音乐节”, 这既是他的首次访华,也是迄今为止他在中国的唯一一场演出。

在历时八年的发展与努力下,“中央音乐学院国际室内乐音乐节”从最初不到二百人的观众群,发展到可以引爆北京文化热点的文化盛事。在历届“中央音乐学院国际室内乐音乐节”的日程中,亦有一项持续性强、水平高、朝气蓬勃的特殊系列音乐会——“琴缘”(Enchanted)。该系列音乐会为表演专业的学生们长期有计划地提供上台演奏室内乐的机会。

“中央音乐学院国际室内乐音乐节”曾先后获得波兰共和国大使馆、法国驻华大使馆、韩国大使馆、法国文化传媒部、法国弗兰西斯·孔泰大区会议文化局、法国文化中心、德国大使馆、CCTV音乐频道、北京青年周刊、波兰密茨凯维奇学院、钢琴艺术杂志、中国广播交响乐团、欧文风范、天裕风范文化公司、漫步者音乐家基金会、中国交响乐基金会、欧美同学会、库克音乐、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教育基金会与中山音乐堂等机构的大力支持。相关活动被《北京青年报》、《人民音乐》、《钢琴艺术》等杂志多次报道,CCTV音乐频道也曾多次转播相关音乐会盛况,还出版了年度性的“中央音乐学院国际室内乐音乐节演出精粹——永恒的难忘之夜”。

曾经有人用康定斯基的话说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艺术类活动:“艺术家为他的技巧、视野和经验寻求物质奖励。他们的目的变为满足虚荣和贪婪。”而这个音乐节已经在中央音乐学院的打造下成为有自身精神追求和艺术造诣的活动,它是中国国际音乐文化交流的一部分。

美国著名大提琴大师林哈尔 Lynn Harroll说:你是攀岩的人,中国中央音乐学院的。

每次看湖,由熹不像游人一般陶醉在之中,却总是另有一番别样的领会。多年不同的日子,她站在不同湖边看不会重复的不同湖景:无风湖静水如镜,随心神往;微风细漪波如谱,乐声自成。组织音乐节,她攀高远瞻这个音乐节也不是简单的内容重复,它演绎着不同的艺术精典。

六、贝加尔湖的宁静---

“诗人面对她,诗句变美了;哲人面对她,思维深邃了;军人面对她,不想打仗了;恋人面对她,抱得更紧了。”这首俄罗斯民歌中的“她”,说的是沉睡在西伯利亚的世界上最深的湖贝加尔湖。在教学育人方面,已经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由熹,是安静的。她安静细致地为学生安排课程,安排学业,安排比赛,安排演出,甚至是默默地安排他们的生活和学费。学生面对她,也是安静了的。他们视老师为知己、亲人,安安心心学习,踏踏实实进步。

贝加尔湖的水是那样的晶莹剔透,和老师的心一样;贝加尔湖是那样的富裕深广,它是世界上最深的湖,像老师的学识一样。

有一位刚接手的学生家长在第一次听完由熹老师上课后,很是激动。“老师您几句点拨,竟然让孩子手上碎片似的杂音变成了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的旋律。真的十分感激老师!钢琴,它是完美的。”一句话中内容太多了,我们只能说:由熹老师,是棒的!

有几位由熹的学生,年纪不大但各种大赛的奖项得了不少,写出来的个人获奖简历上是长长的一串,好让人羡慕。然而,由熹对他们的要求是极严格的。“水深不语,质重不飘”是老师对他们的谆谆叮咛。

做由熹老师的学生也不轻松。由老师组织音乐节,担任比赛评委,上大师课给学子们带来了不少的锻炼机会:他们有时上台演出,有时又是音乐节助理的角色,有时还要为国际级大师翻译;特别让学子们又兴奋又紧张又受益的是:由熹老师还经常让他们接受国际大师级钢琴家的指导。良师总是为学子的未来铺路的。

因为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董强先生是由熹老师音乐方面的好友,由熹屡次用他翻译的《弗兰西斯·培根》这本书里的话教学。钢琴演奏可以有“三种节奏,一个是‘积极的’,变化越来越强,越来越大;另一个是‘消极的’,变化是渐减的,渐弱的;还有最后一个就是‘见证’的节奏。”“见证的节奏”,是形象的,是听众,也是思想者。由熹对学生们经常说:“演奏要溶进自己的思想,清醒地面对自我,突出一个个性格迥异的演奏特征。”如此育人,老师的修养和学识,可见可敬。

平静专注的教学生活之余,由熹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严格的。保证对学生授课和自己上台演出的质量,对她来说都需要认真严谨。沿袭模拟,平庸粉饰她认为是“假言、假教”,领悟声音,情趣感人她认为是“真心、真性”。所以学生身体上,学习上,思想上细小的不同,她都会记下来,分析并及时矫正变化对学生技巧应用的预期。如此用心,老师的职责和关爱,同样可见可敬。

正是这样,由熹数次获得“中国音乐小金钟奖”“珠江-恺撒堡杯”“星海杯”“深圳钢琴公开赛” “金葵花杯”等全国比赛颁发的“优秀教师奖”及"园丁奖”证书,曾获得文化部“霍英东”优秀教师奖。她的学生也无数次在国内外知名钢琴大赛中获奖。

安静教学,就像李渔笔下的“态”。其实,它是一种精神和风致。它既不是存心养成,也不能有意生成,而是在无心的动作,无意的表现中显现。由熹,她的教学是自然的,是常态性的,贝尔加湖一样让人喜欢。

由熹是一个优秀的音乐家、钢琴家、教授。

曾在瑞士获音乐比赛一等奖。她在纽约赢得“艺术家国际”头奖,并二度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个人独奏会。她应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邀请,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光荣绽放”——十大青年钢琴演奏家音乐会,她的专访在《音乐人生》节目中播出;她获得过“北京文化创意大赛”二等奖。《北京青年报》《琴童》、波兰电台、CCTV音乐频道、北京广播电台、纽约华语电台、《小演奏家》《钢琴杂志》《人民音乐》《Cap 33 航向法国》等媒体对她进行了采访和报导。 2015年被评选为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造物主将四季的美倒映在世上所有的湖里。轻轻漫漫的水面,时而碧蓝,时而微漪,仿佛是在重现艺术家的琴声。

演奏如其人,由熹的心境如湖泊,安静而内蕴万千 。

本文原载于《音乐时空》2016年4月(上)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