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吴玉霞的琵琶情缘要回溯到上世纪70年代。1970年,10岁的吴玉霞看见班里一些同学背着琵琶参加兴趣小组,很是眼热,她也希望能成为小琵琶手。一天,她在办公室看见郑亦卿老师在为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琵琶指甲,很是好奇。

相关 About

吴玉霞 Wu Yuxia 琵琶演奏家

时间:2016-09-25 23:42 中国艺术报 越声

琵琶演奏家吴玉霞有着很多头衔,然而圈内人都知道她对某些“高大上”的称谓不接受,敬“大师”、“大家”而远之,她宁愿质朴地称自己为“用布道之心传播琵琶者”。

9月24日,这位昔日从上海弄堂走出去的琵琶大家,就要回到家乡,以白居易名篇《琵琶行》中的经典语句“珠落玉盘”为题,登临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海上雅乐”舞台,呈现一台融惠民普及与多视角综合展示为一体的音乐会。早在半年前本次音乐会开票前,吴玉霞特地嘱咐主办方“海上雅乐”艺术总监王珑“票价不可过高” 。她希望进场的,不仅有特定的经过“海上雅乐”多年培养形成的固定观众群,更希望其他专业和非职业的观众都能有机会进入琵琶艺术欣赏的殿堂。

谈及音乐会的主旨,吴玉霞表示,有两点不可偏废:一是从艺术普及层面上,希望更多的人知晓这件乐器和这门艺术的演绎者;二是此次音乐会除了传统曲目,还带来了两首近年比较受欢迎也具备相当艺术高度的新作品。故而,这次音乐会在惠民普及的基础上,实际上也是对琵琶艺术的一次综合的、多方位多视角的展示。吴玉霞表示,无论从音乐会的设计标题还是具体曲目及演奏形式,还是形态的独奏到重奏、协奏,都很好地彰显了此次音乐会的雄心:以普及之名,引领观众渐入佳境,融古今智慧于一台,参差多态地在有限时空里令观众产生共鸣。据悉,本场音乐会的琵琶新作是作曲家王丹红创作的协奏曲《云想-花想》和作曲家罗永辉创作的二重奏《敦煌乐舞图》,两首均为近年广受好评的新创优秀佳作。

谈及音乐会的“综合性”,吴玉霞说,从节目单上不难发现,曲目很多元化,包括大曲、小曲、文曲、武曲,将使更多观众对琵琶产生兴趣,并最终成为传播者。吴玉霞曾在不同场合都说, “国家给了我们这么多的荣誉,我没有理由不去实实在在地为喜爱音乐的人做实事。”知行合一的她近年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致力于民族音乐的普及和公益活动,为琵琶艺术的推广做出了不懈努力。“德艺双馨”的优秀艺术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曾任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首席琵琶演奏家……多重身份让她有着多重视角去审视和传播文化理念,她坚信,今天的接受者将是明天的传播者。

吴玉霞的琵琶情缘要回溯到上世纪70年代。1970年,10岁的吴玉霞看见班里一些同学背着琵琶参加兴趣小组,很是眼热,她也希望能成为小琵琶手。一天,她在办公室看见郑亦卿老师在为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琵琶指甲,很是好奇。郑老师发现吴玉霞的手指修长,学乐器的先天条件很好,便问她有没有兴趣学习琵琶?这是吴玉霞求之不得的好事。没过几天,教手风琴的老师也选上了吴玉霞,希望她参加手风琴组,最终吴玉霞选择了琵琶。

吴玉霞在学琵琶的同学中属于起步较晚的,可她肯吃苦、有悟性。“老师让我们练早功,我上课前先把琵琶练了。”在严谨的环境中练琴,吴玉霞的进步很快。运气,就是机会碰巧撞到了自己的努力。在上海许多少年宫经常都有接待外宾的任务,吴玉霞在卢湾区少年宫学琴不久,就被选中为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演出,这对年少的吴玉霞来说,前行的目标也更加明确了。吴玉霞一直想拥有一把自己的琵琶。但当时几乎就是“奢望”,因为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不久,吴玉霞从数千琴童中脱颖而出,考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少儿合唱团乐队。之前父亲曾对吴玉霞说,如果你考上广播电台乐队,说明你有灵气,你还是有前途的,再艰苦也要给你买一把琵琶。

父亲为了兑现承诺,用原本攒下来买缝纫机的钱为她买了把琵琶。多年以后,吴玉霞参加一档电视节目,带去了父亲当年为她买的第一把琵琶,并讲了这把琵琶背后的故事,很多年轻人听后很感慨,她说:“这把琴真正的意义是对我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1977年,吴玉霞考入北京中央五七艺术大学北京舞蹈学院乐队学员班。凭借一把琵琶,吴玉霞要离开她熟悉的弄堂,离开父母和弟妹前往北京寻梦了。里弄里的街坊四邻互相传递着这个喜讯,夸赞着吴家出了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孩子。在吴玉霞的艺术生涯里,这是她人生的第二个台阶。毕业后,吴玉霞留在了舞蹈学院的乐队。1980年,吴玉霞参加了“上海之春”首届全国琵琶比赛获得二等奖,很快,她被中央民族乐团借调,顺利登上了人生和事业的第三个台阶。

回望走过的路,吴玉霞感慨道:当时中央五七艺术大学到上海招生,很多人去报考,我也不是音乐世家,在那个年龄段只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我的先天条件并不是最好的,在学琴的同伴中,天资外形都不具备很强的优势。只是肯吃苦,肯下功夫而已。”她不会忘记在学艺的道路上的迷茫和困惑,甚至无助。曾经得奖无数的吴玉霞在另一次全国比赛中颗粒无收。在失意的那些日子里,她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任泪水横流,感到前途一片灰色。琵琶演奏家、教育家李光华老师醍醐灌顶的几句话,让意志有些萎靡的她幡然醒悟。吴玉霞欣慰地说:“关键时刻总有贵人帮我,他们及时提醒我,敲打我。他们是我的恩人、老师。每个人都会有迷茫,要尽量缩短它。”

如今,演出、教学、练琴、创作,是吴玉霞生活的全部。她说:“我把所有精力都花在四根弦上了,挖掘自身潜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最佳”。她说,“在艺术领域里,我总有一种饥饿感。也许外人觉得我活得很累,已经功成名就了,何必疲于奔命?可命运把我推到这个位置上,我便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提升自己的水准。”

从上海弄堂走出去的吴玉霞虽然离开故乡多年,依然是一口上海口音浓重的语调,这是她的乡音,也是她的乡情。9月24日,上海东艺演奏厅的舞台上,我们将看到一位本色的吴玉霞,没有华丽的灯光和舞台效果,一人,一凳,弦曲切切,铮然有声。很多年过去,她回到了故乡。那是她艺术之旅出发的原点,她对音乐的理解和坚守初心的秘密,或许就在那一天,我们能管窥到些许。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