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当克莱斯勒在1923年访华的独奏会中拉响他的《中国花鼓》时,人们无不感叹于这位此前从未到过中国的大师,竟能以如此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捕捉到中国音乐的神韵。

相关 About

克莱斯勒 Fritz Kreisler 美籍奥地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
李严欢 Yanhuan Li 知名乐评人

时间:2018-03-05 14:07 新民晚报 李严欢

他在琴弦上奏响中国的声音 —— 忆弗里茨·克莱斯勒

李严欢

步入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老一辈大师相继淡出舞台,以及独奏会曲目编排方式的改变,由小提琴大师弗里茨·克莱斯勒创作和改编的小品,有很长一段时间消失在音乐会节目单中。甚至在一些抱着优越的屈尊心态的年轻演奏者看来,过去的小提琴家们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演奏这些作品,“只是为了迎合那些艺术品位浅薄的听众”。但事实却是,他们中很少有人能将克莱斯勒的音乐演绎得淋漓尽致,因为这不仅关乎过硬的技巧和自然的乐感,更需要演奏者有一颗真诚的心。

也许克莱斯勒的演奏并不似海菲兹般,有舍我其谁的王者气概,但他那变幻万千,又始终蕴藏着温馨和美感的琴声却让闻者过耳不忘,回味再三,历经岁月变迁,依旧打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听众。只需听一听他演奏自己的那些小品,人们便会发现他将许多个人标志性的、富有表现力的演奏技巧都巧妙地注入其中。从节奏明快、尽显其双音揉指技巧的《维也纳随想曲》,优雅灵动、让人莞尔的《美丽的罗斯玛琳》,到在甜蜜的乐思中渗透着丝丝愁绪的《爱的忧伤》,每个音符都在与追求美感的耳朵进行着最密切的交流,传递出生动的意趣。面对他在德尔德拉的《纪念曲》、福斯特的《故乡的亲人》、爱尔兰民谣《伦敦德里小调》等小品中所流露的那片真挚之情,再铁石心肠的听众也很难不为所动。

在以扣人心弦的演奏给听众带去无尽享受的同时,克莱斯勒创作和改编的小品——这些时刻映射出他高雅的艺术趣味和对美的追求的精致之作,不仅在当年让他征服了整个世界,也成了他留给后世的无价之宝。作为一位富有魅力与独创性的作曲家,克莱斯勒的作品在结构、和声及音乐的想象力等方面,都堪称这一领域的一座新的里程碑。无论《维也纳随想曲》中感伤的、让人陷入回忆之中的抒情旋律;《美丽的罗斯玛琳》中宛若一位天真活泼的少女旋转起舞般明快优雅的主题;或是《吉普赛女郎》中对吉吉普赛热情奔放却又细腻深沉的多重性格的刻画;《维也纳小进行曲》中以轻松活泼的音符表现出的维也纳人民特有的乐观和自信……在克莱斯勒的音乐中,灵感的火花总能以如此自然的方式闪现。

当克莱斯勒在1923年访华的独奏会中拉响他的《中国花鼓》时,人们无不感叹于这位此前从未到过中国的大师,竟能以如此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捕捉到中国音乐的神韵,在这件西洋乐器上奏响“中国的声音”。难以想象,假若二十世纪的小提琴艺术史中从未出现这些作品,我们的音乐生活将失去多少光彩和乐趣。

所幸,人们没有忘记这位将无与伦比的优雅与魅力带到小提琴艺术世界的大师,在帕尔曼等名家的大力复兴下,新一代演奏家们重又认识到这些作品的价值所在,纷纷将它们纳入自己的保留曲目。同时,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赛事也开始将克莱斯勒的作品列为指定曲目,如今年将在沪举行的第二届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就要求每位入围半决赛的选手都须演奏一首他的乐曲,以此让年轻的参赛者重拾起对克莱斯勒音乐的记忆。

面对克莱斯勒至高的艺术成就,卡尔·弗莱什当年曾说:“他不仅作为一位促进艺术发展的天才艺术家而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而且也是我们整个时代最宝贵的象征。” 我们虽无缘与大师同处一个时代,但每当他的琴声响起,每位听者都会发现这份影响与感动至今仍在延续。在弗里茨·克莱斯勒逝世56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这位真诚又富有魅力的大师。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