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当黄虎威回望一生时,他笑着说:“庆幸能有作品流传于世,也有学生继往开来。虽无著作等身,但有几部书著倾尽心血,以慰人生,并能答谢养育我的山川、热土以及父老乡亲。”

相关 About

黄虎威 Huang Huwei 作曲家

时间:2019-06-04 17:53 华西都市报 徐语杨

2019年05月27日《华西都市报》

年轻时的黄虎威
年轻时的黄虎威

黄虎威作品《乡村的节日》
黄虎威作品《乡村的节日》

黄虎威作品《乡村的节日》
黄虎威研读乐谱

“听得懂”成为了黄虎威创作的重要标准。那么,如何让听众“听得懂”呢?

“我在四川土生土长,应该算个‘土特产’了吧,那就应该把自己地方的特色写出来,如果每个地方的作曲家都能表现自己的‘地方特色’,那么音乐创作就会有一个‘百花园’的局面。”基于这样的原则,黄虎威的《峨眉山月歌》成为了为人称道的作品。

1981 年春,四川省小提琴比赛艺委会找到黄虎威,希望由他创作一支比赛曲目。他思前想后,决定选取他最熟悉的领域进行创作—古典诗歌。从小熟读诗书的黄虎威对古诗信手拈来,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当即成为他首选:“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太白诗歌唯美的意境化为黄虎威笔下悠扬的音符。旋律柔美动听,充满诗情画意,乐思波澜起伏,恰似流不尽的滔滔江水,绵延不断地诉说着思念。此曲一出便反响热烈,1984年,已故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将《峨眉山月歌》录制出版,一时红遍全国。


无心插柳
创作流行钢琴曲《欢乐的牧童》

黄虎威对新疆的情结很深。幼时诗书里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感染着他。中学时期,李惟宁的《玉门出塞》展示了天山与大漠广袤的意境。1963年夏天,黄虎威参加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的创作小组,到新疆采风,终于有机会圆梦天山。

到了新疆,他感觉自己真的进入了民间音乐的海洋,当地的民歌引起了黄虎威极大的兴趣,他仿佛成为一块干涸的海绵,被扔进大海,源源不断汲取着养分。

没过多久,他构思了一部小提琴与钢琴演奏的组曲《新疆音画》,得到当地民众喜爱,他因此受到鼓舞。

从新疆回来没多久,风暴来临,自己精心创作的《巴蜀之画》受到批评,作曲系解散,黄虎威陷入了人生的低潮,仿佛什么事都不能做。

但他一直忘不了新疆的人情风貌,脑海里始终有异域的旋律,他想为新疆创作点什么。因为一次偶然,名曲《欢乐的牧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作而出。

黄虎威的老伴王老师,当时在四川音乐学院对面的“五七艺校”为舞蹈学生弹钢琴伴奏,每天都要弹大量的伴奏曲。当时现成的伴奏乐谱很少,黄虎威便每晚帮老伴写曲子。有一天,王老师又没有曲子可弹了,她回到家,请黄虎威再谱一首口味不一样的,黄虎威只得点头答应。

怎样的曲子会显得特别、不一样呢?

他清楚地记得那一天,1972年6月12日的一个夏夜,他无意中在书架上翻到了由石夫编曲的新疆哈萨克族民歌《牧童之歌》,埋藏在心底的异域风情喷薄而出,脑海里瞬间闪现出了歌曲的全貌。大概只用了20分钟,黄虎威一口气便写成了《欢乐的牧童》。他心想,这下可以给老伴交差了。

次日,王老师在学校弹奏起来,得到了全部学生和老师的好评,称其节奏明朗欢快,十分好听。此后,《欢乐的牧童》成为了中国流传最广、弹奏最多的钢琴曲目之一,尤被儿童所喜爱。

对于黄虎威来说,这是一场意外的惊喜,本来只是无心插柳,没想到蔚然成荫。在他为新疆创作的曲子里,最受到他喜爱的,还是为长笛创作的独奏曲《阳光灿烂照天山》。这首在作曲界刮起旋风的知名乐曲,被称为“生活甘泉孕育的花”,同样创作于1972年。

当时的黄虎威因为病痛,刚做完胃大部切除手术不久,妻子被催下农场,幼女不在身边,在疼痛万般折磨之际,他构思出了饱含深情的《阳光灿烂照天山》。这支歌充满了青春活力、生机盎然。

因为历史原因,这首在当时造成轰动的曲子未得到出版。后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请到中央乐团首席长笛李学全夫妇演奏,这才流传全国,成为中国音乐学院长笛考级全通通用教材第九级乐曲,被载入9种音乐史书。


二十年心血
音乐教材被读者争抢一空

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是一本绕不开的必学书籍,首次出版于20世纪30年代,风靡全球至今。对于大多数音乐学生来说,书是好书,但理论略显艰涩,如果没有其他辅助材料,书后习题分析通常无从下手。

1991年,恰逢《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重新翻译出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当时的音乐理论编辑室主任韩建邠便向黄虎威发来邀约,请他为本书的习题解答制作答案,成为《和声学教程》的配套书籍出版,以便学生理解。彼时,已经59岁的黄虎威即将退休,便欣然答应下来。

未曾想,1993年8月,韩建邠意外去世,黄虎威与人民音乐出版社的联系就此中断。但他想着既然已经开了头,不能中途放弃。哪怕不是用于出版,当作一个教学工作也极有意义。两年后,人民音乐出版社专门派人到成都拜访黄虎威,希望《习题解答》一书的合作能够继续。

黄虎威迟疑了一下,当时手里工作尚有另外几件,且《习题解答》工作量巨大,如果按照合同约定日期,未必能如期出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当即回复到,什么时候写完什么时候出。黄虎威这才吃了定心丸,开始专心致志整理答案,没想到这一整理,就是20年光阴。

2000年,《习题解答》的上册先行出版,全部工作的完成则一直持续到2011年。1992年退休之后,黄虎威不再进行新的音乐创作,而是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习题解答》的制作当中。

对于和声的理解,黄虎威有一套自己的认识,那就是传统和声应该与自己民族的音乐语言结合起来。中国传统音乐强调旋律的运用,妙不可言。然而和声是外来的,如何把这个舶来品与中国的民族音乐语言结合,可以说是几代中国作曲家共同奋斗的目标。

在此初衷下,黄虎威写成了《和声写作基本知识》,人民音乐出版社连印四次均被读者争抢一空。《转调法》一书则是其在教学过程中累积的理论经验,同样由人民音乐出版社连印三次,并很快被各大音乐院校和声教师用作教材或参考书。


耕耘数十载
培育学生享誉国内外

1980年,黄虎威被聘为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委员;1983年,文化部聘任他为“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评奖”评委;1985年,他成为首届教师节“成都市优秀教师”;1986年,文化部聘任他为“文化部博士、硕士学位专家初审会”成员……

生命的小溪在不停流淌,在创作和理论道路上从未停歇的黄虎威如今已满头白发。他对创作的态度依然坚定,对学问的探索依然严谨。虽然87岁的黄虎威耳聪目明,近些年也时常有老友向他邀曲,但他都婉然拒绝。并非他故作姿态,而是出于对音乐的虔诚。

“我已经过了创作的黄金时期,写肯定能写出来,但是肯定无法达到曾经的水平,要写就写最好的,所以干脆不写为好。”黄虎威认为,音乐创作必须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技巧和灵感,再好的技术,若没有灵感的迸发,也很难写出好作品。就好似他当年写成名曲《欢乐的牧童》,也不过20分钟的事情。

黄虎威宁肯要一个好作品,也不允许自己创作100个平庸的作品。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如自己孩子般的作品的负责。1992年退休之后,黄虎威便几乎不再创作,而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了理论研究与教学。

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何训田是黄虎威的学生,1995年,何训田开创了国际唱片史上在全球发行第一张中文唱片的历史,享有国际声誉。何训田在川音作曲系读大二时,艺术歌曲《鱼港恋歌》在《音乐创作》上发表。这是他第一次正式发表作品。一天,黄虎威突然收到学生何训田的发表刊物,只见封面上,写了一段话:“敬爱的黄老师,如果没有您的培育,埋在我心中的音符是不会发芽的,在这每一个音符里都凝结着您的心血。”

1986年,100名歌手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同声高唱《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流行乐曲从此载入史册。它的发起者兼作曲者郭峰也是黄虎威曾经的学生。黄虎威曾教授郭峰两年和声,成名后,郭峰曾致信黄虎威:“若没有黄老师把我这盏灯点亮,就不会有我今天的光芒。”学生宋名筑和杨晓忠都已跨出国门,进入国际乐坛。陈黔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等三所大学客座教授,他的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国交响管乐作品创作的成就。

多年来,黄虎威为中国乃至国际乐坛培育出了许多优秀的作曲家、钢琴家、音乐人,他历来认为,作曲的道路是多样化的。“我并不希望和要求每个学生都走我的路子,他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目标,走自己的路,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所成就。”

采访的当天下午,黄虎威还有两名学生要来上课。家中的阳台上简单置放了一张木桌,两把椅子,他总是和学生对坐窗前,身后是一架钢琴和满屋的书。黄虎威的教学质朴古雅,像极了小时候母亲在案几上教他诵读诗书、描摹丹青的模样。

当黄虎威回望一生时,他笑着说:“庆幸能有作品流传于世,也有学生继往开来。虽无著作等身,但有几部书著倾尽心血,以慰人生,并能答谢养育我的山川、热土以及父老乡亲。”

封面新闻记者徐语杨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