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师宿舍区。总有各种乐器发出的混杂的旋律,摁响周广仁先生家的门铃,这些旋律中又多了一种声音,迎接我的是一首不知名的钢琴曲,周先生正在放以前演奏的录音。

相关 About

周广仁 Zhou Guangren 钢琴教育家

2009-05-02 01:31 中国网

周广仁
周广仁先生4月28日在“海泰杯”国际非职业钢琴比赛(天津•首届2009)启动仪式上致辞

    著名的Proust Questionnaire曾经在时髦的巴黎人沙龙中盛极一时,但这份问卷的创始人并不是著有《追忆似水年华》的Marcel Proust,只是因为其独特的回答而以他的名字命名。问卷包括被提问者的生活、思想价值以及人生经验。本栏目在此基础上,融合了社会广泛关注的同类问题以及独特的视角,并邀请各个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作答,了解他们如何看待人生的意义,试图给读者以借鉴。本期嘉宾:著名的钢琴教育家、钢琴演奏家周广仁。

  对你影响最深的一部艺术作品是?

  莫扎特A大调钢琴协奏曲

  你人生最正确的一次选择是?

  1949 年, 我决定留在国内, 没有出国留学

  通常用什么方式摆脱困境?

  既来之则安之

  认为自己所做的最有想象力的一件事是?

  办儿童学校

  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

  事业和家庭两不误

  最恐惧的事情是?

  骄傲自满

  最渴望拥有的能力是?

  学问

  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谁?

  伟人都是我的榜样。同行中有郑小瑛

  你最厌恶什么样的作品?

  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以为我接触的都是好作品

  你认为自己所做的最奢侈的事是?

  没有做过

  你最讨厌自己的什么特点?

  我为什么要让自己讨厌自己?

  你最讨厌别人身上的什么特点?

  我从来不去挑剔别人

  对自己的外表哪一点不满意?

  天生的东西无可非议

  最喜欢男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正派朴实

  最喜欢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有责任性, 贤惠

  你用过的最多的词是? 

  谢谢

  对朋友的定义是? 

  会为他人着想

  如果可以选择,你会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逝去?

  不给家人带来麻烦,安乐死

  你的座右铭? 

  活到老,学到老

  如果可以选择你希望什么重现? 

  弹钢琴

  你最喜欢的职业? 

  教师

  你对机遇一词的理解? 

  自己有能力, 再碰上好机会

  你认为人生必读的三本书是? 

  我书读得不够, 很难说

  你的血型星座? 

  o型, 射手座

  你认为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是?

  一半是先天决定, 一半是后天的主观努力

  你如何定义“钢琴教育家”这一称谓? 

  教育家就是教师, 可能是尊称吧

  周广仁,中央音乐学院终身教授,我国著名的钢琴教育家、钢琴演奏家。

  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师宿舍区。总有各种乐器发出的混杂的旋律,摁响周广仁先生家的门铃,这些旋律中又多了一种声音,迎接我的是一首不知名的钢琴曲,周先生正在放以前演奏的录音。

  周先生精神饱满,让人难以想象她已是79岁高龄的老人。她淡定自若,一身朴素的衣着,遮掩不了她优雅的气质,她总是浅浅地笑,将生命的美好与不幸都一一溶解在她的笑容中。 

    此时,我脑海中浮现出一张张曾经看过的照片:舞台上演奏时的周先生,与现在这个时候的她状态完全不一样,那是激情的、投入的、严肃的周先生。#p#副标题#e#  钢琴是她的生命,是她毕生的梦想。

  很容易就能注意到周先生右手无名指的缺陷,手指前端整整断去了一截,二十五年前的那场意外,让我难以想象对于一位钢琴演奏家会是一个怎样的打击?

  轻轻地问周先生,“现在弹琴不受影响吗?” 她很平静:“没有关系啊,我照样弹。”

  一句简单的回答,没有对于那场意外的遗憾,没有对于过去经历苦痛的抱怨,她依旧浅浅地笑。

  我确信,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能够深深地打动我们。

  断指之痛

  1982年,54岁的周广仁刚刚从美国载誉归国,重回中央音乐学院任教。两年前,作为文革后第一位走出国门的音乐家,周广仁到美国做学术交流,并成功举办了数场钢琴音乐会,她的国际声望,由此开始,很多美国学者也慕她之名来中国讲学。3月12日,正是植树节,全校的师生大部分都去郊区植树了,整个校园里空荡荡的。因为要接待美国来访的学者,周广仁留在了学校,谁能想到,一场足以改变她人生命运的意外,就在这天发生了。

  为了调整好美国学者演奏所用钢琴的位置,周广仁和一位搬琴的于师傅共同将一架旧钢琴推到舞台的后面。按照常理,移动钢琴是需要专业搬琴师傅的,但不巧校园里其他搬琴师傅都不在,周广仁只好亲自动手。于师傅在键盘的位置,用力将钢琴往后推,周广仁在钢琴背面的位置,双手抓住钢琴底部往后拉。推到一半,只听一声巨响,一只钢琴脚突然脱落,巨大的钢琴如一块沉重的巨石,生生地砸向了周广仁仍然托着钢琴的手。这个时候,如果周广仁迅速反应将手指撤走,悲剧也许不会发生,但是周广仁没有松手,弹了几十年的钢琴,对任何一架琴她都有深厚的情感,她不忍心让琴生硬地砸到水泥地。于是,巨大的重量压在了右手上。来不及有任何反应,周广仁只感觉到右手一阵剧痛立刻又麻木了,她几乎是下意识地将右手往外一扯,三个指头立刻血肉模糊,一截断指还被压在了钢琴脚的下面,鲜血如注般迸涌而出,钻心地疼。

  回忆起当年这场意外的细节,周广仁记忆犹新,但是她语气非常平静。

  周广仁疼得说不出任何话来,于师傅慌张地用一块手绢将她仍然不断流血的手捂住,说快去医院。“我现在还记得,那条手绢非常脏的”,说到这儿,周先生又是浅浅地一笑。

  在去积水潭医院的路上,除了疼痛带来的烦躁,周广仁内心没有感觉到一丝害怕。周先生说自己是个后知后觉的人,当时真的没有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到了积水潭医院,大夫也有很多去植树了,一位年轻的李大夫接待了周广仁和闻讯赶来的学校师生。女大夫将手绢拿开,立刻意识到伤势的严重性,周广仁也被自己的手吓了一跳,无名指齐整地断了一截,中指和小指的骨头全碎了,皮肉粘连在一块儿,几乎看不出手指的模样。周广仁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将来都不能弹琴了。李大夫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切创缝合吧”。什么是切创缝合?就是将三个手指都锯短了再缝上。周围的人立刻炸开了锅,不停地对大夫说:“这是我国著名的钢琴演奏家,您一定想想办法救救她的手,手断了,她以后还怎么弹琴啊!”

  此时惟一没有说话的是周广仁自己,李大夫回忆当年的情景,她也没有想到周先生表现得如此平静。周广仁不发一语,过了一会对大家轻轻地说,“医生说缝上就缝上吧,没什么的”。周围的人安静下来,目光都聚集在周先生的身上。周广仁从9岁就开始弹琴,几十年过去了,钢琴带给了她快乐、荣誉,为了钢琴,她牺牲了与丈夫、孩子共处的时光,牺牲了生活中的一切,所有人都知道钢琴就是她整个的生命,可如今…… 

  “我只是觉得大夫的话总得听,锯掉就锯掉吧,不弹就算了,我可以有这个心理准备”,这是周先生对当时心态的解释,坐在沙发对面的我,不想追问,等待着周先生更细致地解释,但是接下去却是沉默、沉默……没有了一句多余的话。

  就在所有人感觉绝望的时候,音乐学院的一位老师匆匆赶来了,他带来了周广仁留在钢琴脚下的一截断指。女大夫想到了一个大胆的手术计划,她决定在周广仁身上尝试一下。最终,周广仁断指的皮肉被移植到小指和中指上,无名指只好牺牲了,这就是现在周广仁无名指仍然缺一截的原因。但是至少,手术后救活了两个手指,而且三天后,嫁接的指头没有发炎。但是接下来,周广仁要面对的,却是残酷的断指训练。如果还想再弹琴,必须锻炼手指的触觉,移植的两个手指需要半年后才能练习,首先需要锻炼的是无名指。

  每天,周广仁都要强忍着剧烈的疼痛,让无名指一下一下地敲打病床的边沿,眼泪不自主地哗哗流下来。周广仁不是一个爱哭的人,过去经历了那么多的困难、挫折,她也不愿在大家面前流泪。但是这个时候的疼痛,让她根本控制不住。就这样,从开始的大夫帮助敲打手指到自己自觉地练习,周广仁每次都是泪流满面。刚开始练琴的时候,周广仁只能戴着胶皮手套,里面手指的部位垫上一点棉花,轻轻地碰键盘。大概一年多之后,周广仁竟然能够弹奏一曲肖邦的《摇篮曲》,她甚至在北大礼堂开了一场演奏会。轻柔的旋律中,舞台上那个艰难但坚定的演奏者,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如今24年过去了,现在弹琴的时候周广仁还能感觉到断指的疼痛,但已不是当初那种不能忍受的剧疼,而是有一点点手指发麻。就是带着这样的残指,周广仁给我们奉献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演出,1995年,她应邀到英国伦敦演奏莫扎特《A大调钢琴协奏曲》;同年5月18日,周广仁与另外四位女钢琴家举行“双钢琴演奏会”,音乐会最后,四人的八手联弹《匈牙利舞曲》把演奏推向高潮。2002年,周广仁与刘诗昆等八位中国顶级钢琴家在北京和上海分别举行了激动人心的“九人音乐会”。 #p#副标题#e#  九岁,梦想开始起飞

  1928年,周广仁出生于德国的汉诺威,后来在德国生活了五年。周广仁开始学习钢琴非常偶然。本来学习钢琴的机会是父亲专门为大姐准备的,然而由于周广仁太爱钢琴了,她坚持要和大姐一块学。起初父亲不同意,不过最后还是妥协了。就这样,9岁的时候周广仁开始放飞自己的钢琴梦想。

  周广仁有幸跟随我国第一代钢琴家钱琪、丁善德,琴艺进步很大。但是在决定是否要专业学习钢琴的时候,周广仁却遭到了父亲坚决的反对。父亲的意见很明确,学习钢琴可以增加个人素养,但是决不能作为挣钱的本事,从事演奏钢琴肯定将来没有前途。父亲郑重地宣布:要想继续学琴,学费不能依靠家里供给。

  但是令父亲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周广仁却真的开始严肃应对了,她决定利用教钢琴的收入来继续自己的钢琴学习。这时周广仁已经转到意大利名师梅·帕契先生处学习,这位外国钢琴家艺术水准是第一流的,但学费在上海也是一流的,每月20美元。而当时周广仁教一个学生一个月的收入才一美元,这就意味着她每月至少要教20个学生。周广仁拿到第一笔收入就买了一辆自行车,每个星期都骑着自行车满上海在各学生家之间飞跑。就这样,非常辛苦地,周广仁将钢琴学习坚持了下来。 

    1945年10月,周广仁17岁,在学习钢琴七年之后,她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钢琴,从而结束了租琴学习的历史。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周广仁爷爷的一位德国朋友要离开上海归国。当打点完所有的物品之后,这位朋友的太太为无法安置自己心爱的钢琴而发愁。这时候,周广仁的爷爷告诉她,自己的孙女非常喜欢钢琴,而且已经学习了相当长的时间,是符合她“赠琴”条件的最佳人选。于是某天下午,刚刚上完课的周广仁接到了爷爷打来的电话,让她去一位朋友家。周广仁问是什么事,爷爷只是简单地说,“好事,到了你就知道了”。

  骑着自行车,周广仁到了与爷爷约定的地点,她也看到了那架后来属于她,并且跟随她很久的三角钢琴,这是一架产自德国的布绿特纳牌名琴。德国夫人看着周广仁,十分客气地对她说:“你能弹一段,让我听听么?”周广仁安静地坐在琴边,弹起巴赫、肖邦的作品。随着周广仁的琴声,夫人的眼泪流了下来。弹奏终了,她高兴地握住周广仁的手说:“太好了,这架琴跟着你比跟着我还好!”周广仁就这样成了这架钢琴的新主人。她常说,有一架好琴对于自己的艺术生涯有着重要的作用。至今,她仍然保留着这架钢琴。

  解放后周广仁本可以有机会去法国留学,但被当时的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院长贺绿汀留下了。1951年, 22岁的周广仁与小提琴家马思聪、歌唱家喻宜宣和郭兰英等参加了中国艺术家代表团,访问捷克,并出席了在其首都举行的“布拉格之春”音乐节。之后,周广仁又被选入中国青年文工团,赴东柏林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周广仁在比赛中演奏了四支曲子,并获得了中国人前所未有的三等奖。她的成功,是中国钢琴家在世界钢琴比赛中获奖的第一次。在新中国的钢琴发展史上,镌刻着长长的获奖者名单,而名单中排在第一位的无疑就是周广仁了。

  追求梦想就意味着牺牲生活

  谈到自己难以计数的学生时,周先生嘴角洋溢出欣慰的笑容。作为钢琴教育家,六十年来,周广仁点燃了无数人对于钢琴的梦想,她将自己身上追求钢琴艺术的星星之火,发展成了燎原之势。著名的钢琴演奏家陈萨、李云迪,都是她的学生。

  经历了断指之痛的挫折之后,周广仁必须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在演奏上她显然不可能有太大的突破了。很快,周广仁便决定将今后事业的重心放在钢琴教育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全国青少年对于钢琴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但是却苦于没有正规的学习场所。1983年,周广仁创办了第一所青少年钢琴学校,当时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举措,对于中国钢琴界的重要意义。报名第一天,一下子来了一百多位带着孩子的家长,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周广仁的心被震撼了,眼前的情景更激发了她办学的热情。一时间,周广仁的钢琴学校成为首都音乐界、教育界讨论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了周广仁的学校。在中央音乐学院和钢琴学校间跑来跑去,非常辛苦,周广仁以55岁的年龄竟然学会了骑摩托车。就像当年她在上海教学满城骑自行车一样,如今她又骑着一辆摩托车在北京的街道上不停息地忙碌奔波。

  现在,已经快进入耄耋之年的周先生,每周仍然在音乐学院承担满工作量,一周要上20节课。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周先生仍然在将她的钢琴梦想传递下去。

  在2006年庆祝中央音乐学院建院55周年的音乐会上,周广仁还以78岁高龄再次登上舞台,而登台演奏之前她因为患风湿性多肌痛,几乎全身都已不能动弹,每天上下床,她都是用胳膊肘作为支点,慢慢地挪动身体。可就是这样,周广仁坚持登上了舞台,奇妙的是,全身不能动弹的她,手指却能自如运动,凭借心中坚强的意志力,周广仁再次演出了人生精彩的一幕。 

享受生命 单纯的美

  周广仁的人生极富戏剧性,她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钢琴演奏家,但是历史的变迁也给她的生活带来种种磨难;她享誉海内外,但在人生高峰的时候不得不面对断指的悲痛;她光环四射、事业丰收,但谁又能说她不是一个内心孤独的追逐者。为了追逐自己对于钢琴的梦想,她不遗余力,她奋不顾身,但却也让生活处处留下难言的遗憾。

  曾经问过周广仁的几个学生,是否愿意成为像周老师这样成功的人。回答有两种:有人说,不愿意,因为不羡慕她这样的生活,有一点苦行僧感觉的生活;有人说,我不可能成为周老师,因为她对钢琴的付出、对事业的坚定和执著,不是一般人可以学到的。

  周广仁的人生,是一种单纯的美,单纯到只有钢琴,没有一点杂质。正是这份单纯,让她享受生命;正是这份单纯,让她有面对一切的勇气。周先生在遭遇任何一个突如其来的磨难时,她总是平静得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甚至不近人情。然而,难道只有哭诉才能表达悲苦,只有怨艾才能传递愤怒?坚忍,是人生的一种高贵品质,很少有人能做到吧。而支撑周先生的,显然,是她不变的钢琴梦想。

  周广仁有一儿一女,但难以置信的是,儿女们曾经一度非常排斥自己的母亲,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关系紧张,甚至不说一句话。在儿子陈达的记忆中,小时候家里就像旅店,住满了妈妈的学生,而妈妈的视线里只有钢琴和学生,自己、妹妹和爸爸都是不重要的人。

  文革中,丈夫陈子信自杀,周广仁接到这个消息,立刻骑上自行车赶往医院,但被通知人已离世,第二天来处理后事。半夜三更,周广仁只能一个人骑车再回到中央音乐学院的宿舍。冷风吹在她冰凉的脸庞上,双脚木然地蹬着自行车,没有人知道此时她内心波澜起伏的复杂情感。回到音乐学院,大门已经关闭,周广仁默默地将自行车放到门口的一个土堆上,然后踩着自行车翻进了学校。一路无语,一路也没有流下一滴眼泪。这个家庭,后来一直都是周广仁带着两个孩子支撑着。陈达说,从没有见过母亲在生活中示弱,即便是父亲离开人世后,母亲也从不抱怨生活、从不到处哭诉自己有多难,她是生活中真正的强者。

  如今,儿女们都能理解母亲对钢琴事业的付出,他们也先后从美国回到了母亲身边,与母亲相伴。 周广仁说,自己从没有想过,晚年会这样的幸福。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