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08年12月30日和31日,一场名为“‘月之源’新世纪中国乐”的音乐会,夹在多场西方乐团中出现在新年音乐会盛宴上,显得毫不起眼。

2009-02-19 10:07 中国文化报 吴 丹

  2008年12月30日和31日,一场名为“‘月之源’新世纪中国乐”的音乐会,夹在多场西方乐团中出现在新年音乐会盛宴上,显得毫不起眼。

  “说实话,一开始我们很担心票房。”月之源乐队创立者、青年琵琶演奏家俞彬坦言,在西方音乐垄断的新年音乐会市场和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喧嚣中,“跨界民乐”能否经受商业市场的考验,他们心里都没底。出乎意料的是,首场票房销量颇为满意,12月31日的演出则被闻讯而来的几家公司全部包下。演出中,《西域晨光》、《月之源》、《麒麟》等融入国际音乐元素又不失中国民乐精髓的原创曲目,令乐迷们为之倾倒。琵琶、二胡、笛子、管子、唢呐等古老的中国乐器与西洋电子音乐相结合,呈现出一道迷人风景。

  月之源乐队由10位科班出身的年轻演奏家组成,除了俞彬是“70后”,其余都是“80后”。当他们学成毕业走向市场,都有一样的困惑:自己辛苦10多年学来的民乐,谁来欣赏?前途在哪儿?

  2003年,俞彬拉上一帮同样玩民乐的朋友成立月之源乐队,悄悄开始试着把电子乐、西洋音乐元素糅进民乐中,试着用中国乐器来演奏爵士和古典音乐。他们原创了第一首曲子《西域晨光》,以人声来烘托悠扬大气的西域风情,以强烈的节奏展现策马奔腾的壮阔场景。

  俞彬推掉了“商业气息太浓”的酒吧演出,寻找民乐发展更大空间。“月之源”只有5种乐器,更加凝练小巧,也更能突出每件乐器的特性。在《西班牙》中,俞彬在爵士乐和西班牙舞曲的基础上加入民乐器,以唢呐代替萨克斯风,将琵琶变为更灵巧的吉他;在《苏三舞月》中,他把“苏三起解”的大段京腔片段融入乐曲,做出周杰伦《东风破》式的流行韵味;而最能代表民乐精髓的《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也成为他创作的来源。每次完成录制,他总要请些非音乐专业的朋友听小样,“如果专业和非专业的人都能说好,证明我们的方向没走错。”俞彬说。

  近几年,“月之源”的演出逐渐转向一些大型活动。他们受邀为卡地亚、万宝龙、IBM等国际知名品牌及F1大赛、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开幕等大型活动做演出嘉宾。几乎每场演出,都有外国人询问他们是否有唱片可卖;而在时尚圈中,他们也逐渐成为特立独行的跨界民乐的一个新坐标。

  与女子十二乐坊不同,俞彬没有把自己的风格称为新民乐,而是跨界组合、混搭模式,“我们做的是Fusion Music,一种跨界和融合的音乐。” 混搭式的Fusion Music正在音乐界蔚然成风。“对年轻一代、中产阶级和高端人士来说,他们需要时代感,也需要文化底蕴的呈现。”俞彬觉得,在西方音乐审美根深蒂固时,中国传统音乐一旦与爵士、Funk、流行音乐,甚至西方古典音乐结合起来,就像调味剂一样,中和出一种陌生而新鲜的滋味。

  吴 丹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