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宓多里说:我现在每天都会练六七个小时,如果按个人意愿,还想更久,但如果当天有音乐会,超过8小 时会影响演出发挥。

相关 About

宓多里 Midori Goto 美藉日裔小提琴演奏家

2010-11-07 17:01 广州日报 苏蕾

小提琴大师宓多里:音乐家要“一心多用”

小提琴大师宓多里:音乐家要“一心多用”

宓多里携手林大叶执棒的广交倾情演出。

携手广州交响乐团为亚洲音乐节揭幕

前晚,备受瞩目的“2010广东亚洲音乐节”在星海音乐厅拉开帷幕,日裔天才小提琴大师宓多里携手青年指挥家林大叶执棒的广州交响乐团献演了开 幕式音乐会,现场气氛无比热烈。演出结束后,许多慕名到现场的乐迷都表示“不虚此行”。昨天下午,本报记者还独家探访了宓多里在星海音乐学院举行的大师 课,除手把手指导了两名优秀学生外,她还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成功“法宝”。这个日裔小提琴大师酷爱麻婆豆腐和中国绿茶,一下飞机就让工作人员帮忙准备……

本报记者 苏蕾/文

邵权达/摄

宓多里炫技 乐迷叫“好”

前晚,当身穿素色连衣长裙的宓多里和林大叶一同步上舞台,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而这位从未亮相广州舞台的当代小提琴大师则以灿烂的笑容向观众致意。虽然整场音乐会只安排了两首曲目,但都分量十足。

上半场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宓多里发挥得淋漓尽致,活泼的节奏轻巧灵动,悲怆的慢板动人心弦,左手手指在指板上快速的运动令人目 不暇接,每个落点都如电脑设定般的精准,右手执的弓更像长在琴弦上一样,不论多么高难度的段落弓与弦都契合得不差毫厘,高超的技巧令人叹为观止。演奏过程 中,宓多里始终闭着眼睛,带领观众一同沉浸在作品时而梦幻、时而悲伤、时而欢快、时而狂热的气氛中。一曲奏毕,全场掌声雷动,不少乐迷更激动地大声叫 “好”。

下半场,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是古典乐迷耳熟能详的,不断以各种形式重复的优美旋律魅力十足,而“黑人民歌”和“印度安 民谣”等元素都令之与传统的交响乐相比更具个性。这是一首颇考乐队管乐的作品,而选择它作为广州交响乐团在此次音乐节上的首次亮相,常任指挥林大叶可能是 别具用心的。气势恢弘的终曲让全场观众情绪激昂、欲罢不能,几次返场之后,同样激动的林大叶又指挥广州交响乐团献演了刘天华的名曲《良宵》,为这场音乐会 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传道:

想象有只耳朵在最后一排

4日下午才到广州,5日在和广州交响乐团紧锣密鼓的排练之余,一直格外关注音乐教育的宓多里抽空来到星海音乐学院,进行了两小时的大师课。即便记者相当业余,也能听得出,在她的指点下两个学生的突飞猛进。

提起宓多里,很多乐迷的第一反应还是那个有着传奇色彩的“音乐神童”,而当年近不惑的她背着小提琴盒出现在星海音乐学院大礼堂,灰色针织衫搭素色印花长裙,一头黑发束在脑后盘起,脸上已没有半点青涩。

大师课开始,星海音乐附中高三的陈佳斌演奏了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的第五乐章。一曲奏毕,宓多里用招牌式的笑容表示肯定,并表示首先要调整 的,是他的音色。“你只注意了声音的轻重,而音色的变化不够多……同样是响亮,也带有不同情感的……同样是快速的,有的要拉出光彩夺目,有的要拉出生机勃 勃,不同的形象一定要拉出来……”

年少即随母亲移居美国,宓多里身上有着日本人的礼貌和美国人的效率,她的语速很快,并以唱的方式简单明了地告诉学生回旋曲每次出来的效果都应不 同,有时是微笑的,有时是骄傲的。她以不同的形容词来解释不同的乐句,告诉学生们每段音乐都有自己的性格,演奏者必须进入“角色”。

她教得很具体,“左手也要有节奏感”;“高把位的时候,大臂和身体的间距拉开一些,手指快速运动会更容易”;“不能只是拉给第一排的观众听,也 要达到最后一排,要想象自己有一只耳朵在最后一排,这样拉出来的内容就多了”……这些细节陈佳斌在迅速调整后,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探班大师课

古典“飞人”演出前地板上打个盹

授业:左手总要走在右手前面

在指导过程中,宓多里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很多心得。“在琴房练习时要多一些想法,这些在舞台上往回拿很容易,但就怕琴房里想得不够,到了舞台上表现不出来。”

宓多里强调:“最重要的是‘听’,听自己的节奏感、方向感。”除了乐句的色彩,她也加强揉弦和把弓拉满两个细节来调整陈佳斌的音色,虽然看似很 容易就能做到,但再出来的效果却大不同。当乐曲行进到一段西班牙舞蹈,宓多里问他知不知道西班牙舞蹈是怎么跳的,这个高三的男孩子腼腆摇头,宓多里笑着 说:“应该非常有吸引力地,几乎像调情,你要把这种感觉拉出来。”到了一串快速的节奏,宓多里又问他这串音符中有没有哪里可以“微笑”一下,而陈佳斌的悟 性也相当不错,让宓多里赞赏。“音准必须非常精确,手要在哪个位置、指间的间距自己都必须很清楚,而你在高把位时做得不够”;“揉弦在炫技的作品中非常重 要,尤其是歌唱性强的乐句,高把位也要揉弦,这会让声音明亮、穿透力更强”;“和弦时弓的落点要注意,出来的音色会不一样”;“左手总是要走在右手前面, 这一点非常重要,有时候一两个音听上去不清楚,就是因为左手的滞后”……

之后,对于星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大四学生汪倩涵演奏的《流浪者之歌》,宓多里则指出必须让乐曲听起来更完整,而不是一个个分裂的部分,这就必须注 意音乐的节奏感和逻辑性。对于汪倩涵纠结的跳弓技法,宓多里表示,感觉上必须轻巧,否则会越来越重;当被问及泛音的演奏技巧,宓多里则表示,手和手指的位 置很重要,手指应放平一些……

解惑:

演奏者必须诚实面对情感

由于宓多里十分强调乐句的“形状”和情感色彩,在自由提问时间,记者问年轻的学习者如何在拿到一首乐曲时知道应投入怎样的情感。宓多里回答说: “情感的表达和人的阅历其实并没有必然联系,而是与生俱来的。当然,随着阅历的增长,情感表达可能更丰富。我还必须纠正一下,并不是先有作品的情绪,再加 入自身理解的;而是应该以自己的情感来界定作品,当你看到它、听到它时感觉怎样,应该真实表达,不能本末倒置。”宓多里强调,演奏者必须诚实面对自己的情 感,才能完美表达出来,很多演奏者往往过分注意技巧而忘了自己作为人对乐曲应有的情感表达。

自言出得厅堂,入得厨房

记者问她除了勤奋之外还有什么法宝,宓多里微笑着说:“我现在每天都会练六七个小时,如果按个人意愿,还想更久,但如果当天有音乐会,超过8小 时会影响演出发挥。”立时,台下惊讶声一片。“至于‘法宝’,很难回答,音乐不是一种技术,必须有多方面的灵活性和很好的适应性。拿我来说,每个星期前三 天教学,后四天则在各地表演,很多时间耗费在路上,所以,我必须在飞机上能睡,甚至有时在音乐会之前的20分钟,我也会在休息室的地板上打个小盹。”

宓多里说:“其次,要有承受压力的能力,我是比赛型的,压力往往让我更兴奋、更专注;再次,必须可以应对不同的工作,我在大学教小提琴,在音乐 厅演奏,也到社区与人们分享音乐,我还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会做家务,也烧得一手好菜。”她笑言,学琴的人都有“一心多用”的能力,应该把这种能力应用到 更多领域。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