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戴教授邀请多位作曲家,为她和学生们写了一些能让古琴与其他乐器同时演奏的室内乐重奏作品,并着手出版乐谱,希望以此改变几千年来古琴孤芳自赏的传统形象。

2012-03-11 22:16 新民晚报 沈次农

◆沈次农

   自从2003年“申遗”成功后,古琴一改以往清冷孤寂的境况,活跃了起来。茶楼酒肆,时有古琴挂壁,间或也有人上前抚弄一曲,以为茶楼招徕客人的手段; 年轻人各种爱好中,古琴也悄然成为一抹风景,让旁人自叹不如;申城的各种音乐会中,古琴音乐会时有出现,已经不再让人感到陌生;而去年12月中旬,更出现 了以古琴为主的一台原创古琴重奏音乐会——古琴开始未必非古曲不弹了。

种种现状当然有借“申遗”成功的东风。但浮躁年代,人们确也需要寻找更能让人远离尘世的寄托所在。周遭环境虽不免陷于红尘滚滚,身心疲惫之余借“秘方”安抚内心也不失为良策。那么,因风乍起的古琴涟漪,又会走向何处去呢?

我曾请教上海音乐学院戴晓莲教授,对此她也深感焦虑。对她来说,习琴者多当然是好事。但操琴者走向商业化道路,却让人始料不及。戴教授并非是一个见不得有人拿古琴去赚钱的保守人士,只是在众多乐器中,古琴是太独特的一件物事。

古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含蓄内在。古人操琴不是为了表演,更多是作为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工具,是弹给自己听的,随心所欲,连乐谱都不是固定的。因此,古琴的交流范围一般很小,若有知音则更难得。这是这件乐器的独特个性,与其他任何乐器在本质上有根本不同。

   但社会毕竟已经走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上千座位的音乐会剧场,必须依赖电声设备才能进行表演的现实……事实上古琴既要保持原本的样子,又要在大庭广众面 前享受掌声是不现实的。因此,今天的古琴,必须借扩声设备在大面积音乐厅为听众演奏。对原本抒发内心情感的本质,只能是琴家独处时的消遣方式了。

戴教授邀请多位作曲家,为她和学生们写了一些能让古琴与其他乐器同时演奏的室内乐重奏作品,并着手出版乐谱,希望以此改变几千年来古琴孤芳自赏的传统形象。

合奏与重奏讲究的是团队合作,是相互间的配合,这是现代音乐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戴教授认为自己的努力是否会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古琴。她表示自己还会继续努力下去,她是上海音乐学院目前唯一的古琴专业教师,她希望自己能为古琴尽一份绵薄之力。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