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买了著名古钢琴家、音乐学家比尔森(Malcolm Bilson)的音乐讲座DVD《Knowing the Score》,看下来颇有心得。这里说的是有关贝多芬的两段。

相关 About

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乐圣 德国作曲家

2010-08-29 21:05 文汇报 马慧元

■马慧元

    买了著名古钢琴家、音乐学家比尔森(Malcolm Bilson)的音乐讲座DVD《Knowing the Score》,看下来颇有心得。这里说的是有关贝多芬的两段。

一、关于“大跳”

    比 尔森谈到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Op111,第一乐章开头一小节是左手间隔很大的八度。当时右手没在忙,所以理论上来说可以用两只手来弹。有人问比尔森,这可 不可以用两手弹?不然这么远的大跳,开音乐会的时候多吓人?比尔森说不行,不吓人就不是贝多芬了,尤其开音乐会,本来就该吓人——当然,他的原话大概是, 这里这种紧张和悬念,本来就是贝多芬的一部分。

    如果仅仅从听觉上讲,一只手弹和两只手一样吗?比尔森说,有一位教授分别 用一只手和两只手弹给他听,弹了十次,事实证明很不一样。两只手弹的时候,那种紧张没有了。以我的理解,比尔森所谓紧张,不仅仅指音符正误之间的冒险,还 包括一只手的大跳造成声音之间的间隙。弹者总是尽量弥补这种间隙的——尽管不可能填满,这种以意愿引导方向而事实上不可穿越的沟壑,在表演艺术上确实是一 种颇有历史的手段。我们通常所谓的“生动”不正与此有关么?欣赏者在表演者的挑动下想象并期待——这正是创作者渴望获得的,而一个令人放心的圆满表达并不 能真正达到这样的效果。当然,这样的效果也如点睛一般,不必多而不可缺。

    说到贝多芬的作品,其实大跳不止这一处,大家心知肚明,必须得按他的方式去冒险,哪怕有一上来就弹错的危险。不然的话,他干吗把谱子写成那样?好吧,我们都知道贝多芬一向可恶,就依了他。可惜,手指的跳跃和危险,光看或听的人永远想象不出。

    贝 多芬的作品中,有不少“为难而难”的地方,也就是说,从钢琴上来说,是以“运动”的本身形成音乐的心理体验。这样的做法,其实巴赫在各种乐器上都可能有 (我就弹过这样的,明明一只手弹更容易,但他标明要分到两手,我的老师说,因为两手交替看上去更有趣)。巴洛克时期另一炫技家斯卡拉蒂的乐谱,我虽然看得 不多,但猜测也会有类似的例子。似乎只有莫扎特,没有太多故意为难的地方——他确实“界面友好”,不把“运动紧张”当作必要手段。因为在他的时代,要卖乐 谱给音乐爱好者,写得太难自然影响销路。
    
    在贝多芬之后不用说了,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的钢琴音乐都是给键盘上的“运动 健将”写的,所以他们的音乐真要自己弹过才能透彻体会。音乐中炫技造就了心理体验,而心理体验总是和表演现场相关——在文明社会中长大的音乐,往往包裹在 环境的漩涡中,只有舍身投入的人,才能真正深入其间。

     二、关于“混响”

    比尔森说,他希望能从乐 器能力的对比中,发现更多的音乐,尤其是被现代钢琴损失的东西。举例而言,现代的钢琴的弦是交叉跨越的(cross-string),琴弦相压,导致声音 有更多的“混响”,而贝多芬时代的钢琴不是如此,弦是直的,彼此平行。所以很多那个时代的和声,现在听起来,是太“浑”了。如果作曲家用的是现代的钢琴, 应该不会这样写。不仅如此,现代的跨弦钢琴容易造成右手旋律、左手伴奏的效果,这在今天看来理所当然,但很多音乐,这里他举出莫扎特的奏鸣曲K333,双 手要独立,因为各有各的趣味,谁也不能损失。——这真是有意思的话题。事实上,作曲家的创作通过演奏家,再到听者耳里,被“翻译”了两次,怎么可能信息无 损?

    关于现代钢琴,有个说法是,如果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拥有现代钢琴,他们肯定更愿意用它而不是用早期钢琴。没错,作 曲家永远都梦想更好的乐器,即便有了现代钢琴,现在咱们还嫌它这个那个不好,还希望有更好的琴呢。但是,梦想归梦想,巴赫也好贝多芬也好,谁也说不准以后 的钢琴会变成什么样,会出现哪些具体的优点和缺点,他作曲也不可能根据“梦想”来写给未来的乐器——即使他真这么干,效果也不会准确到符合梦想。贝多芬会 欢迎很多现代钢琴的优点,但是不是一定能接受现代钢琴的缺点就难说了,更何况,他不知道自己的音乐在别的琴上,会有哪些具体得失。令我小吃一惊的是,比尔 森认为,现代钢琴对贝多芬而言是最糟糕的,因为现代钢琴上只有轰鸣的强音,没有sforzando(加强),也没有声音变化的弧线,说到这里他在早期钢琴 上弹了一个句子,在现代钢琴上又弹一遍,果然,早期钢琴上那种闪烁和渐变的生命力让音乐凸现出“毛刺”,充满锋利的边缘。比尔森说,贝多芬对钢琴的表达力 极其在意,他不会高兴音乐在现代钢琴上的损失。

    今天咱们听音乐弹琴,总会遇到一些非常别扭、难听、让人难以接受甚至怀疑 谱子写错了的地方。大概总结一下,明显的原因大概是:一、听众尚未习惯这个作曲家的表达方式;二、这别扭本来就是作曲家想要的效果。还有两条不太明显,但 牵扯无尽讨论的原因:一、乐谱印刷错误;二、作曲家用的琴不是我们的琴。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