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法国象征主义的著名诗人波德莱尔有句名言:“什么是艺术?献身。”谭利华当年迷上音乐后,就认定自己以后一

相关 About

谭利华 Tan Lihua 中国知名指挥家

2009-09-14 09:03 《爱乐者》 柳 逊

2009年8月30日第155期《爱乐者》

柳 逊

盛夏酷暑,溽热难耐。只好尽量呆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可以让人感觉清凉些。一个苦夏的夜晚,看了好一阵书的我有些累了,便打开电视,央视音乐频道正在播放一档人物专访节目,受访的主人公是北京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谭利华。听着他与主持人谈笑风生,畅谈自己童年时打架充当孩子王的有趣经历,畅谈自己第一次听到邻居的二胡从此迷上音乐,畅谈他对贝多芬、勃拉姆斯、马勒、肖斯塔科维奇的理解,仿佛一股明澈的清风吹来,让刚才还有些浮燥的我渐渐地平静下来,也让我想起了一件往事。

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开春,我去北京出差,记得那天北京下了一场雪,但飘飘洒洒的雪花落在身上一点都不冷,我兴冲冲地赶往和平里,去采访李德伦先生。李德伦先生看了陈燮阳先生写的介绍信,大概以为我是从上海交响乐团来的,寒喧了几句后,突然说道:“回去跟陈燮阳说说,让谭利华指一下上交。”我毫无思想准备,窘迫得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说实话,那时我已听说过谭利华的名字,知道他是成立不久的北京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而且是黄晓同、李德伦先生的学生,但仅限于此。李德伦先生的这番话,倒是促使我从此留意起谭利华和北京交响乐团的点点滴滴来。

经历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寒彻肌骨的低潮后,中国的交响乐界在90代中期风生水起,波澜壮阔,好戏连台。这时,我却发现,谭利华和他的北京交响乐团陷入了一个尴尬的位置,因为中国交响乐团轰轰烈烈的改制转型,以及中国爱乐乐团的不甘寂寞横空出世,使媒体和大众都将关注的焦点对准了这两家国字号乐团,让同处京师的北京交响乐团只能无奈地生活在两大乐团的阴影之下;而相比历史和底蕴更为深厚的上海交响乐团,北交更显不出优势和亮点。也许,这是志存高远的谭利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然而,即使如此,谭利华和他的北京交响乐团依然不甘蛰伏,兢兢业业,耕耘不息。从媒体零散的报道中,我们知道了,谭利华率领北交完成了演出季的改革;通过多年的努力,积累了不亚于国内一些老牌乐团的曲目,从他们完整地演出马勒的九部交响曲,即可见其实力于一斑;还与世界知名的唱片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始录制唱片;去年北京奥运会前,谭利华又克服重重困难指挥北交录制了专供奥运会使用的所有参赛国国歌的唱片专辑。这些累累硕果的收获,离不开谭利华多年的苦心经营,更离不开他对音乐艺术执着的追求和深沉的爱。

在央视音乐频道的交谈中,谭利华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年他在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求学时,正逢小泽征尔率领波士顿交响乐团访华,小泽大师抽空来上音指导。谭利华当时是黄晓同先生班上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他自信地认为自己最有资格和实力指挥上音乐队为小泽演出,不料黄晓同先生却把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给了一名藏族同学。他为此耿耿于怀过。但若干年后,谭利华终于明白了黄先生的一番苦心,那就是:艺术和人生都需要磨砺;没有什么东西是理所当然地属于你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在遭遇了人生的诸多磨难之后,谭利华的指挥艺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法国象征主义的著名诗人波德莱尔有句名言:“什么是艺术?献身。”谭利华当年迷上音乐后,就认定自己以后一辈子都离不开她。从此献身于音乐,赤诚不改。从他对指挥艺术执着坚韧的追求中,我们也许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