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广州演出前夕,南都记者专访了周龙、陈怡夫妇,倾听他们对音乐创作的理解和诠释。

相关 About

周龙 Zhou Long 美籍华裔作曲家
陈怡 Chen Yi 美籍华人作曲家

2011-06-12 18:10 南方都市报 颜亮 邵英杰

南都讯 记者颜亮 实习生邵英杰 6月12日晚八点,华人作曲家周龙、陈怡夫妇将携手北京新乐团,在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为广州观众献上传统碰撞当代的中国新乐声。其中包括以小提琴诠释箫、以钢琴模仿古琴的《琴箫引和剑舞》,运用钢琴与大小京锣营造钟盘齐鸣声效的《钢琴锣》,以及周龙早期作品《太平鼓》等。

周龙、陈怡夫妇于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78级堪称中国当代音乐的梦之队,除周龙、陈怡之外,还涌现出谭盾、叶小纲、刘索拉、郭文景等音乐名家。周龙、陈怡在上世纪80年代双双赴美留学,几十年来创作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音乐名作。陈怡更是于2005年入选美国国家文理科学院,而周龙则于2011年凭借歌剧《白蛇传》成为第一位荣获普利策音乐奖最高荣誉的华人。

广州演出前夕,南都记者专访了周龙、陈怡夫妇,倾听他们对音乐创作的理解和诠释。

南都:为什么会选择在广州举行这样一个室内音乐会,曲目方面有怎样的编排?

周龙:这场音乐会是北京新乐团运营总监赖淑君提出来的。我在做歌剧《白蛇传》时,赖淑君刚好是做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节目策划,她当时说,广州大剧院刚成立,是不是做个现代音乐的小型音乐节?于是我们就做了策划。这次拿来和广州听众见面的,都是与传统和古代音乐有关联的。

我觉得广州大剧院一成立就主动想到现代音乐很不容易,因为时下流行曲的盛行,古典音乐不容易运营,轻音乐在海内外都是不容易推广的。尤其是现代音乐,对城市文化发展很有意义,很有前瞻性。

南都:这次带来的都是很有传统意蕴的歌曲,中国文化在你们的音乐创作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周龙:我们这代中国作曲家,不会脱离中国文化的整体。我的这几部作品都是在美国创作的,主题和素材都与中国音乐传统一脉相连。我在海外创作,站在一个更客观的平台上、用更好的视角来回顾中国文化传统,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

我们也在做教授,鼓励年青一代一定要有自己文化的根基,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和特性。现代音乐有各种流派,但是作为华语作曲家,没办法脱开自身的文化背景。

南都:现在你们的成就已经这么高了,在音乐方面有没有想追求和突破的东西?

陈怡: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文化的积淀需要时间。我自己也搞过多媒体的音乐作品,包括《中国神话大合唱》,作为第一个女作曲家在美国开多媒体交响作品音乐会。最近也尝试把合唱团和各个种类、不同编制的室内乐团结合,作为一种新颖方式,是前人没做过的。不断地在自己的经验和实践的基础上有新的体悟。创作是不能预料的,明年、后年说不定会有更多的新主意。

南都:说起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77、78级学生,除了二位,还有谭盾、叶小纲等名家,你们这一代可以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现在国际舞台上的年轻华人音乐家也越来越多,你们对他们有没有什么建议?

周龙:我们这代作曲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经历了“文革”、上山下乡、恢复高考,有幸进入大学学习。我并不认为这一代是精英,是大师。我们只是引路人,给年青一代树立榜样。至于评价作曲家的话,还是交由观众来吧。

陈怡:华人作曲家,从老到小,好几代人,在近十年更普遍更深入地打入国际社会。年轻人的技术基础比上几代要强,我们更注重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更深的感情,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如果没有自己的语言,就不能在创作中和别人对话,就不会有自己的个性。我在美国也倡导、组建很多音乐比赛,以鼓励年轻人,不仅仅是中国年轻人。鼓励下一代是我们的职责,也是传承文化的一种方法、策略。

周龙:我觉得年青一代要避免浮躁,真的深入到悠久的传统文化中。我们这代人之所以能做到今天,一个是特殊的经历,还有一个就是体验到了传统文化对我们的深入影响。现在经济发达,各方面条件都这么好,年轻人更要踏踏实实学习自己的文化,发扬文化传统。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