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1999年,拉特尔才44岁,在指挥界还是个“新人”,相较之下,57岁的巴伦博伊姆的音乐素养要更高一点。

相关 About

西蒙·拉特 Simon Rattle 英国指挥家
柏林爱乐乐团 Berlin Philharmonic 世界级的管弦乐团

2010-10-05 14:06 联合早报 胡文雁

胡文雁(长途电访)

能坐上柏林爱乐乐团的龙头之位,西蒙拉特尔爵士(Sir Simon Rattle)绝非泛泛之辈。

想当年,柏林爱乐全体159名团员经过两个多月的两轮秘密投票后宣布由拉特尔当选,结果充满戏剧性。

世界一流乐团掌门人的权位交递,是国际乐坛的头号大事,柏林爱乐尤其。它是一支由团员自己当家作主的乐团,当世界很多乐团的总监人选是由董事会决定,柏林爱乐百年来遵循的却是“民主制”,由团员一人一票选出他们的无冕之王。

   据闻当年的候选人除了拉特尔,还有穆蒂(Riccado Muti)、海丁克(Benard Haitink)、马泽尔(Lorin Maazel)、列文(James Levin)、杨颂斯(Mariss Jansons)、泰勒曼(Christian Thieleman)和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第一轮投票后,总监之选最后落在拉特尔和巴伦博伊姆身上。

1999年,拉特尔才44岁,在指挥界还是个“新人”,相较之下,57岁的巴伦博伊姆的音乐素养要更高一点。但拉特尔年轻力壮,事业正处上升期,艺术触觉 敏锐,意识先进但不守旧,个人风格强烈之余又具有与乐队融为一体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他的粉丝中,有大量是年轻一代的白领;他的时代感和冲劲在指挥家中也 是少见的。

时势造英雄,传统积淀深厚的柏林爱乐在需要革新和注入时代感的前提下,选择了拉特尔为乐团第六任音乐总监。就这样,这位年轻的英国指挥登上了世界乐坛的“珠峰”,为此,英国人激动不已,主要媒体甚至刊登热情洋溢的社论表示祝贺。

世界上最有威望、最辉煌、最优秀,也堪称最伟大的交响乐团,柏林爱乐总舵主之位是拉特尔难以拒绝的荣耀。他受访时感性地说:“这是天赐的礼物。”

访问通过越洋电话进行,拉特尔正与他的大军在巡演的路上,风尘仆仆,马不停蹄,要调时间并不容易,但他还是答应拨冗受访,一口标准英国腔,人出乎意料的亲切随和,语带幽默,机锋淡露,丝毫没有台上那种“王者”风范。

他说:“我们一直很想来新加坡演出,听闻这里有很棒的观众,对古典音乐充满了饥渴,哈哈。这个计划我们谈了有三年,很高兴终于可以和新加坡观众见面。”

突然就中了指挥的病毒

1955年生于英国利物浦,拉特尔以“蓬头指挥神童 ”绰号闻名。他自幼学习钢琴和小提琴,7岁就看懂萧斯塔科维奇和拉赫曼尼诺夫的管弦乐总谱,小时候的愿望是想当爵士鼓手,但11岁那年随父亲观赏了马勒《第二交响曲》后,便立志要成为指挥家。

他促狭地说:“当时年纪小,根本不知道指挥家是怎么一回事,只是突然就中了指挥的病毒。我现在仍病得不轻,但是一个快乐的病人。哈哈。”

1970年,年方15的拉特尔首次登台指挥利物浦爱乐乐团演奏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神童”之名不胫而走。

   次年,拉特尔进入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指挥,因为参加在伯恩茅茨(Bournemouth)举行的约翰普列尔国际指挥比赛(John Player International Conducting Competition)得首奖而受到瞩目。他被任为伯恩茅茨交响乐团助理指挥,之后又当上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助理指挥,从实践中吸收了不少现场演出经 验,对他日后的指挥工作极有帮助。

1980年,年仅25岁的拉特尔出任伯明翰市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四年后调升音乐总监,直到1998 年。期间,拉特尔锋芒毕露,他不仅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城市乐团提升至世界一流水平,而且还主持建造了一个超现代的一流音乐厅——伯明翰市立音乐厅,在英国 国内古典音乐市场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把伯明翰变成英国新的音乐中心,并赋予以工业制造为主的城市一个全新的文化面貌。 40岁未到,拉特尔便被英女王赐封爵位,名气如日中天。

一头与生俱来的银白色鬈发,像瀑布下的激流,拉特尔的“特征”与他的指挥技艺一 样叫人难忘。他具有天才性的节奏感,那果断的精神和敏捷反应,以及掌握和理解作品风格及内容的深度和速度,都让人倾倒。其指挥风格生动流畅而富有朝气,同 时也有着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和极好的乐队驾驭能力,在指挥现代作品方面尤其得心应手。

“恋爱”并不一帆风顺

和柏林乐团 的“结合”,拉特尔形容是一场“爱恋”。他说:“我们彼此吸引,对指挥家来说,这是最理想的恋人。它的历史,它的传统是那么的丰厚,世界上再没有别的乐团 可与之匹敌。此外,乐团的音乐活力和团员间的默契也很让我心动。在这个乐团,彼此的眼神交流和‘调情’比在少男少女的派对还多。”

拉特 尔是在2002年上任的,但这段轰动的“恋情”蜜月期不长,第一个乐季过后不久,高傲、保守又挑剔的德国人发现,这位外来“媳妇”的诸多习惯和作风跟柏林 爱乐的传统有点格格不入,尤其他对某些经典作品的解读和对现代作品的偏爱,德国人更是耿耿于怀。2004年,德国乐评家吉特尔(Klaus Geitel)甚至撰文批评,认为拉特尔是柏林爱乐乐团有史以来他见过最差的音乐总监。

回忆起这段往事,拉特尔笃定地说:“这肯定不是一个一帆风顺、无惊无险的旅程,任何人坐上这位子都知道它对个人的需索和要求是极大的,但我很享受这过程的每一分每一秒。我和柏林爱乐的关系确实有过一点动荡,但不至于出现太大的破坏性。”

   拉特尔与柏林爱乐峰回路转的一年发生在2006年,正当德国媒体对拉特尔百般刁难之际,钢琴大师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公开投书,以坚定的立场捍卫拉特尔的领导方向。不久后,拉特尔与柏林爱乐录制的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获得德国留声机最佳古典唱片大 奖,同时布鲁克纳的《第四交响曲》和马勒的《第九交响》也获得好评。

这一切,改变了德国人对他的看法。拉特尔终于以实力证明,他虽擅长现代音乐,但对古典音乐的诠释亦深有功力。

2008年,柏林爱乐再次启动选举程序,把拉特尔的合约期从2012年延长到2018年,他的领导权再次获得信任与肯定。

拉特尔形容,他在柏林爱乐这些年,一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清楚看到,他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挑战。

一个开放的头脑看见了未来

走过128年风雨路,柏林爱乐即使在战火炮轰下,也从未间断演出。它经历彪罗(Hans Von Bulow) 、尼基什(Arthur Nikisch)、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切利比达凯(Sergiu Celibidache)、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阿巴多(Claudio Abbado)等伟大指挥家的时代,在长期努力下,建立起极致优美的音色以及在理性的演奏下激流奔涌的“柏林之声”,使它成为音乐世界的坐标和音乐演奏的 丰碑。

拉特尔说:“这种声音是多么的独特,即使闭上眼睛,我也听得出这就是柏林爱乐,只有它能发出如此厚重浓郁,令人窒息的音色。那是一种波浪状的音图,排山倒海而来,仿佛有一团火在不停燃烧,能量特别大,情感特别灼热。”

面对前人所铸就的宏伟基业,拉特尔说他的使命就是要制造一种平衡感,既要保持传统,演奏贝多芬、布拉姆斯、布鲁克纳等的作品,也要发展新的现代音乐。“一个没有特色和传统的乐团,不可能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但守住传统,也会慢慢走向消极。”

   在前任阿巴多的努力下,柏林爱乐迈入“后卡拉扬”时代,厉行年轻化的改革,吸纳了不少不同学派与技巧的演奏家,变得更有冲劲和包容性。拉特尔说:“我们 像个小联合国,团员来自20个不同国家,他们喜欢新挑战,也愿意做出新尝试,跟他们一起,我没有一刻是觉得沉闷而无趣的。”

拉特尔说,他无意撼动乐团强大而优秀的传统,这是它维系乐团未来的镇团之宝,但在这个基础上,他带来了曲风的变化,也在探索用一种新的声音,来重新演绎经典作品。

这是一个开放的头脑,他看见了未来。

40年前英国《每日电讯报》对拉特尔做过深有远见的预测:“这位15岁的年轻小伙在舞台上那种指挥若定的架势和庄严稳重的神态,使我们仿佛已经预见了一位未来的大师。”

而今,年轻小伙确已成为大师,正准备带领柏林爱乐走出巨人的身影,进行一次伟大的逾越。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