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迪阿贝利变奏曲》 创作于1823年。当时,奥地利作曲家兼出版商迪阿贝利写了一首圆舞曲,请音乐家们据此各创作一首变奏曲,准备合成一部集子出版。

相关 About

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乐圣 德国作曲家

2010-08-08 23:56 新民晚报 柳 逊

波里尼

   意大利著名钢琴家波里尼去年第一次来上海,在音乐厅得到申城乐迷的狂热欢迎。对于浩如烟海的钢琴音乐作品,大师有着严格的选择标准。他说:“我的原则就 是只选那些与我有关的作品,或者是情感经历,或者是成长记忆,总之那些曲子能找到属于我的某些特质。”毫无疑问,贝多芬的钢琴音乐就在他擅长的曲目范围之 内,他录制的贝多芬《迪阿贝利变奏曲》,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特色。

《迪阿贝利变奏曲》 创作于1823年。当时,奥地利作曲家兼出版商迪阿贝利写了一首圆舞曲,请音乐家们据此各创作一首变奏曲,准备合成一部集子出版。参加这一活动的有贝多 芬、舒伯特、车尔尼、胡梅尔和李斯特(当时年仅11岁)等51位作曲家。贝多芬写的这首变奏曲有33个变奏,由于篇幅过大,只好单独作为上卷,其余50人 的则合为下卷出版。

贝多芬写作《迪阿贝利变奏曲》时已经53岁,步入了人生的晚年。他 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完成了这部自巴赫《哥德堡变奏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变奏作品。但是,这首乐曲在1824年出版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一直遭遇冷落,直到著名钢 琴家、指挥家彪罗大力推广,其艺术价值才得到了世人的重视和认同。

迪阿贝利的圆舞曲小 巧平和,而贝多芬的《迪阿贝利变奏曲》则气势宏伟,变化丰富。它是贝多芬钢琴艺术的概括。其中第22变奏采用莫扎特歌剧《唐璜》的主题,第31变奏是巴赫 “柔板”的再现,最后一个小步舞曲速度的变奏则可能是“乐圣”对海顿和莫扎特时代的致敬。从明快的喜悦到粗犷的豪爽,从深邃的沉思到直率的幽默,这一系列 让人眼花缭乱的变化中,我们可以听到贝多芬乐思的演变和对声音充满创造力的想象。舒曼曾评价这部变奏曲是贝多芬在用钢琴向听众告别。

波里尼在《迪阿贝利变奏曲》中的演奏令人赞叹。他的音色清澄干净,音粒饱满,闪耀着稍带些冷峻的金属质的光芒;对速度、力度与节奏有着十分精确的控制,深思熟虑而又不着痕迹地加以表现。曲中情绪变化多端,但波里尼的掌控非常到位,收放自如,让人浮想联翩,陶醉其中。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