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6月9日,世界著名的四重奏组合——上海四重奏将登上国家大剧院,为北京观众奉上一场题为“叶的私语”的四重奏音乐会。

相关 About

上海四重奏 Shanghai Quartet 组建于1983年

2011-06-02 09:03 新浪娱乐

上海四重奏登台大剧院奏响“叶的私语”

上海四重奏登台大剧院奏响“叶的私语”

新浪娱乐讯 国家大剧院一年一度的5月室内音乐节虽已华丽落幕,但其掀起的室内乐热度余温未了。6月9日,世界著名的四重奏组合——上海四重奏将登上国家大剧院,为北京观众奉上一场题为“叶的私语”的四重奏音乐会,这一受到国际广泛认可的的职业化本土组合将以三首经典的四重奏曲目展现出华人组合在四重奏领域的最高水准。

28年一脉相承:比莱比锡四重奏资格更老

作为最成功的华人本土室内乐组合,上海四重奏的历史可追溯至1983年。如同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四重奏组合,例如哈根四重奏一样,上海四重奏的最初成立也有着兄弟血缘的促成因素,自上海四重奏成立之初,李伟刚、李宏刚这对亲兄弟便以与生俱来的默契成为了这支组合的核心。

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四重奏屡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级的室内乐比赛,先后在伦敦国际比赛、芝加哥新发现人才比赛等重大比赛中获奖,早早便奠定了其在中国室内乐领域的权威地位并建立起了国际声望,而乐团整体赴美国深造这一在当时中国还属“奢华手笔”的行动则深化了该组合的音乐积淀,并打通了他们的国际化之路。在美期间,上海四重奏以后起之秀的姿态凭借着令人惊艳的音乐演绎在纽约等音乐重镇成功征服了美国的媒体和观众,更赢得了里士满大学等多所院校的驻校四重奏、客座音乐家等荣誉称号。

作为室内乐组合,上海四重奏在成员上的相对稳定也让他们的艺术风格更加统一并具有连贯性。最为传奇的是,在组合前任中提琴离开乐团之后,原本担任第二小提琴的李宏刚改学中提琴以填补声部空白;继而生于北京、彼时在美研习的小提琴家蒋逸文加入乐团担任第二小提琴。乐手“改行”而组合艺术水准不降反升,类似的传奇在著名的阿玛迪乌斯四重奏团也发生过。随着2000年美国大提琴家萨瓦拉斯的加入,乐团当前的阵容已经保持了十一年。对于一个四重奏组合,默契除来自于乐手天生的乐感之外便来自于长期磨合,他们28年的团龄甚至超过了莱比锡四重奏等组合的历史,上海四重奏稳定的人员构成无疑确保了对室内乐团而言至关重要的默契程度。

中国四人组合用音乐征服全世界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上海四重奏逐渐走红之时,便有美国乐评人称他们是继东京四重奏之后第二支来自东方的世界级水准四重奏组合。他们从九十年代开始录制的一系列唱片也成为了其高超艺术品质的“铁证”。从1993年起,上海四重奏为Delos唱片公司录制的一系列唱片成为该公司最畅销的唱片之一,他们以德奥曲目为核心、民族乐派为辅、中国作品为特色的风格特征也成为上海四重奏的金字招牌,并使得他们受到了与之合作过的艺术家、包括马友友、葛哈尔德·奥皮兹、让-伊夫·蒂博代、祖克曼等人的高度称赞,乐团定期在伦敦、纽约、阿姆斯特丹、米兰、费城等音乐重镇的巡演以及遍布欧洲、南北美、亚洲和大洋洲的足迹也证明了他们广泛的国际认可度。

最令人信服的是,在2003年,上海四重奏为了纪念成立二十周年而进行了贝多芬系列的环球演出,从纽约、日本到上海、北京上演了贝多芬全部弦乐四重奏作品,对于四重奏中最重要文献全本的高水平演绎不仅树立了中国室内乐的影响,也成为他们确立国际地位的最有力说明。《纽约时报》曾对其称赞道:“听完(上海四重奏的)音乐会他们美妙的音乐会驻留心中良久”。该组合常年的新唱片录制发行计划也说明了上海四重奏的不断进取的音乐追求和乐迷对他们的一贯喜爱。

“不曾写下的日记”:别致曲目营造别样意境

此次在国家大剧院的音乐会上海四重奏一共准备的三首四重奏作品,分别是西班牙作曲家图里那的《斗牛士之祭奠》、潘德列茨基第三弦乐四重奏和舒伯特不朽的名著《死与少女》。

作为二十世纪初的西班牙作曲家,图里那与同胞法雅被看做那个时代最能代表西班牙的两位作曲家,而《斗牛士之祭奠》则正是图里那的代表作品,这部有着琉特琴四重奏、弦乐四重奏及弦乐乐队三个演奏版本的作品在国内极少上演,此番由上海四重奏演奏无异于是给予了观众直达图里那音乐核心风格的最佳良机。

潘德列茨基则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当代作曲家,其与中国有着长达数十年的不解渊源。值得一提的是,潘德列茨基的第三弦乐四重奏正是作曲家在 2008年为庆贺乐团成立25周年而专门题献给上海四重奏的作品。这部标题为《不曾写下的日记》的作品中,潘德列茨基“背叛”了他自己一手缔造的前卫主义,开始回归传统,发人深思的旋律使得这部作品每每上演都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而深的潘德列茨基“亲授”的上海四重奏演奏这部作品无疑是最为权威、最能表现出作曲家本意的团体。

舒伯特的《死与少女》则是所有乐迷心中室内乐领域中最神圣的“珍宝”,这部总时长近40分钟的作品堪称德奥室内乐传统的核心曲目,历来成为每一个想要青史留名的四重奏组合必须征服的音乐之巅。无论是对音乐家个人的演奏技巧、成员间的默契程度还是组合的深度音乐解读能力,《死与少女》都堪称室内乐的“试金石”。对于观众而言,每当这部旋律直触心底的作品想起,都是一次德国式的精神旅程的开始。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