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曾在EMI工作多年的Brian Southall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EMI最辉煌之时,公司硕果累累且挥霍无度:“当时EMI是一家极端强大的公司

2013-01-04 10:38 搜狐音乐 JIVE

EMI

在英国,EMI孕育了披头士、滚石以及性手枪乐队,近一点如雷贯耳的名字还有Pink Floyd、Radiohead等等……单单清理一下艺人名单,这个曾经的唱片业巨人之于欧美流行乐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曾在EMI工作多年的Brian Southall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EMI最辉煌之时,公司硕果累累且挥霍无度:“当时EMI是一家极端强大的公司……咱们有的是钱,也总花钱,闭着眼睛砸钱开派对,全为些不是理由的理由。我还记得,公司开派对已经频繁得别人都不愿意去了,包括Pink Floyd,他们最著名的就是从来不出席自己的专辑发布会!”

EMI的历史可以追溯至音乐产业的最初,Emile Berliner在1897年成立Gramophone公司生产首批录音唱盘,其后公司改名为Electric and Music Industries(简称EMI),开始以古典音乐为跳板,统治英国流行音乐销售市场。

单一经营 叫卖唱片最终惨淡落幕

但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在Brian Southall执笔的《EMI沉浮史》(The Rise and Fall of EMI Records)中,他清楚注明,EMI的衰颓与音乐行业近十年的骤变脱不了干系,但早在骤变发生之前就有不少诱因。EMI曾与电器公司Thorn合并,后又于上世纪90年代分道扬镳,也就是说,与Warner Brothers和CBS等多方插足的竞争对手不同,EMI在最需要注入新血时依旧保持初衷,做一家彻头彻尾贩卖音乐的公司。

“它跟如今的唱片巨头截然相反,别人在各行各业都分一杯羹,绝不吊死在买唱片一棵树上;而EMI则完全依赖于唱片销售,这相当于直坦坦地暴露自身弱势——只有唱片卖得好,公司才能获利。”

但拜托,唱片不好卖,十年前便发生了,如今唱片的销售数字都比不上十年前的一半!自然而然,EMI垮了。它的音乐发行分支并入Sony ,旗下唱片子牌则以低于200万美金的低价卖给了Universal Music Group,而有点本事的艺人,例如保罗麦卡特尼和Radiohead,则早早找好了退路,自立门户玩起了独立厂牌。

数字市场 主流厂牌掌握生杀大权

有了互联网,似乎任何一个独立小厂牌的无名小卒都能绕过主流推广的高门槛,把作品直接推销给观众,拥有自己的一片天,但主流大厂牌的势力依然强大。

非营利组织“未来音乐联盟”(Future of Music Coalition)副总监Casey Rae说:“大家总觉得主流厂牌已死,或者将死,但我想就算是苟延残喘,它们至少也像丧尸般强大。主流厂牌似乎与普罗大众日渐疏远,实际上它们在操控数字市场架构上依旧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其中,Rae最为担忧的莫过于本次Universal与 EMI之间的收购行为,会让数字音乐服务的版权费用飙升。该组织多次反对Universal购入EMI子牌,因为收购成功后,Universal将占据40%的录音市场份额!

英国著名独立厂牌Beggars Group主席Martin Mills表示,此举无疑赋予Universal新生数字音乐服务的生杀大权。由于Universal拥有众多音乐作品版权资源,“也就是说所有音乐服务商都必须依靠Universal生存,与Universal合作,接受Universal的合作条款。”

早在接手EMI之前,Universal就以向刚起步的新音乐公司收取高额版权费用而“名声在外”,换言之,几乎是把对方扼杀在襁褓中。 Mills说,曾有一家新兴音乐服务商名为Beyond Oblivion,由于向Universal等唱片巨头交付大量金额,无法支付其他后续经营费用,最终未能上线。“该公司为版权支付了1亿美金,其中大部头全是交给Universal!新的数字服务上线,必须有足够的营销宣传费用才能在市场立足,而当大部分成本都用于支付音乐版权费用,成功上线并站稳脚跟的机会就更小了。”

同时,厂牌收购,减少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也并非好事。Universal变得过分强大,甚至让欧洲相关管理部门颤颤巍巍,作为收购条件,他们要求Universal再次售出EMI部分作品目录,包括Parlophone等子牌(但Universal依旧持有披头士乐队的作品)。

Universal CEO Lucian Grainge拒绝就本文接受采访,但他在美国参议院委员会作供时曾表示,Universal绝无扼杀任何数字音乐媒体的意思。“削弱市场相当于商业自杀。我们是投资EMI,做更多音乐,创造更多选择,提供更多平台,挖掘好作品,让歌迷合法购买。”

EMI艺人 主流惨淡抑或独立风骚?

说到底,EMI分崩离析对旗下艺人影响最大。Southall说,主流厂牌越来越专注于打造热门单曲,这种专注,已经发展到完全忽视其他艺人和作品的地步。“除非能像Katy Perry或者Coldplay,否则艺人压根得不到多少资源。会有一些艺人,应该说好些艺人,在合约期满后不会被续约,可谓伤及无辜甚多。”

但说白了,到底如今的艺人对主流厂牌的依赖程度如何,也未能盖棺定论,看看Paul McCartney和Radiohead,似乎独立之后风生水起;再看看性手枪乐队?人家几十年前就已经对主流厂牌不屑一顾了。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