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上海音乐厅的辉煌岂止五十载,在其绚烂夺目的历史背后,在老一辈的艺术家再次相聚的时刻,我们更可以尽情展望音乐厅未来的远大前程……

相关 About

上海音乐厅 Shanghai Concert Hall 全国第一座音乐厅

2009-10-20 17:00 新民周刊 王悦阳

上海音乐厅的辉煌岂止五十载,在其绚烂夺目的历史背后,在老一辈的艺术家再次相聚的时刻,我们更可以尽情展望音乐厅未来的远大前程……

上海音乐厅

图片 徐储立 史训锋

   推荐:上海音乐厅50周年专题

撰稿·王悦阳(记者)

岁月如歌,都说循着音乐的名字就能见出时代的颜色,谁知上海音乐厅这座承载音乐的金色殿堂也随着自己名字的变迁,谱写了一曲光阴的歌。

回顾历史,上海音乐厅跨出的每一步都如此掷地有声,从南京大戏院那阴差阳错的1.5秒,到北京电影院的红色背景,上海音乐厅今时今日的成就离不开沧桑岁月的洗礼。“风雨同舟五十载,华彩乐章半世纪”,在普天同庆国庆60周年之际,上海音乐厅迎来了命名50周年的大好时光,也即将迎来建立80周年的大寿。

在这些岁月里,新中国的音乐教育翻开了新的篇章,而音乐厅也伴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为音乐普及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双周免费音乐会到星期广播音乐会,上海音乐厅逐渐成为广大市民普及音乐的家园。从西洋乐到民族乐,从交响乐到室内乐,上海音乐厅将古典音乐带向千家万户。

上海音乐厅的辉煌岂止五十载,在其绚烂夺目的历史背后,在老一辈的艺术家再次相聚的时刻,我们更可以尽情展望音乐厅未来的远大前程……

南京大戏院:阴差阳错的1.5秒

19 世纪末,法国实业家卢米埃尔兄弟在里昂的咖啡馆放映了世界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一列呼啸入站的火车如同试图闯出银幕的洪水猛兽,让在座的上流社会的公爵贵妇们看得目瞪口呆。七个半月后,世界最早的几部电影就闯入了十里洋场,这种上海人称之为“西洋影戏”的新玩意一下子成了上海滩的时尚尤物,沪上时髦人士争相前往上海徐园的“又一村”,一睹为快。然而,这种时髦又是一种奢侈的时髦,在那个物质文明还不发达的年代,一只烧鹅不过两毛钱,还只是逢年过节才吃得到的美食,可一场电影的花销竟要抵去两只烧鹅。

这般令人瞠目结舌的高价依旧挡不住时髦人士的热情,电影业的蓬勃发展让老外们看到了巨大的商机:虹口大戏院、维多利亚影戏院等洋人投资建造的电影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29年,一些海归人士决定要在上海建造一座属于华人且具备国际水准的电影院。在多方集资后,社会名流何挺然以名下的联怡公司向潮州同乡会会馆租地,在上海八仙桥爱多亚路(后改名延安东路)523号投资建造南京大戏院。当然,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联怡公司出资建造南京大戏院的缘由,坊间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何挺然不愿电影院一直由外商把持,乃民族情感所致也;也有人说,电影业的丰厚利润,实在是块令人不忍舍弃的“肥肉”,他不过是当了一回刀俎罢了。

可无论如何,上海第一座由中国建筑设计师设计建造的电影院应运而生。民国时期,一批从欧美留学归国的建筑师云集南京,他们既沐浴过欧美的春风洗礼,又经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其中,第一代留洋归来的范文照、赵深无疑是一览众山小的佼佼者,在何挺然的热情邀请下,两人接过了南京大戏院的设计大旗,这也为日后南戏特有的西方古典主义色彩奠定了格局。在南戏施工那年,第一部“百分之百”的“有声”影片《纽约之光》刚刚在美国完成,故在建造南京大戏院时也考虑到了建声效果。然而,富有戏剧性的是,不知修建时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本该不超过0.8秒的电影放映混响时间,结果却做成了音乐厅恰到好处的1.5秒。一位音乐厅设计师告诉记者,这个混响时间在世界一流音乐厅范畴内也是屈指可数的。不但需要高超的设计水平,还必须得凭借一点天时地利和运气。当年的设计师似乎成了预言家,而这阴差阳错的1.5秒加上南戏的窄靴型厅堂设计果真为南戏日后变身为“上海音乐厅”打下了伏笔。

南戏的首映,一时成了沪上最轰动的新闻。为了给首映的美国环球电影公司的歌舞片《百老汇》造势,联怡公司把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词写得天花乱坠——“全部歌舞对白悲欢离奇巨片”。盛况空前的首映也为南戏带来了美国米高梅公司和福克斯公司的新片专映权。然而,何挺然的话却改变了南戏的命运。他说,“昔者影片俱来自西国,片中并无华文说明,匪受有相当之西文训练者,必不能会其志趣,观众既乏兴趣之可索,戏院营业,更何有发达之足言。”于是,第一部国产片《银河双星》登陆南戏,创造了上映数月客满的历史纪录。

不管放的是国产片还是好莱坞大片,南戏始终是大上海的时尚地标,著名文史学者鲲西对此是深有体会。70余年前,他正是在南戏遭遇了生平最离奇的“露背装事件 ”,那天,老先生坐在正厅稍靠前的位子,一位身着露背装的西欧女子扭动腰肢悠然人座,引得整个大厅交头接耳,老先生曾如是感叹道,“要晓得,那个辰光,露背装穿在街上是犯忌的。”#p#副标题#e#    上海音乐厅:中国音乐家的乐园

1949年,新中国建立。1950年11月18日,南京大戏院有了历史性的第一次易名,改名为北京电影院。但它却独树一帜地依旧上映福克斯、米高梅等电影公司的好莱坞电影,也为解放后的上海人民送去了别样的精神食粮。

1959 年正值建国十周年的盛典,为了庆祝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以及举办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海需要相应的演出场地。而另一方面,国内音乐专业逐渐繁荣和发展,上海市民特别是音乐爱好者的确需要一个欣赏高雅音乐的专业场所,设立上海音乐厅成了众望所归之事。然而,国庆盛典日益临近,择选人员却是火上眉梢:偌大的上海,却没有一座专门演出音乐会的场所!作为首选的大光明电影院却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宽银幕电影改造工程,于是就歪打正着地考察了北京电影院。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影院的混响竟是浑然天成的音乐厅配置。拿同济大学建筑声学教授王季卿的话来说说:“1.5秒的混响时间,打着灯笼也难找!”

当时,为了测试上海音乐厅混响时间,还有个小故事。考虑到人体对声波的吸收,有关部门特地从部队调来1000件军大衣。夜深无人时将大衣一件件地蒙在座位上,模拟全场坐满上千名观众的情景。经过测试,北京电影院符合各项条件,在全市30多家影剧场中名列第一,最适合演奏交响乐。

于是,一次重大的设备整修使得北京电影院一下子成了面目一新的上海音乐厅:填掉了原有的乐池,拆除了前排的位子,拓展了舞台的深度以满足乐队演出要求。音乐厅的天花板上挂着许多反声板,这些反声板的大小、形状、安放位置和角度都经过精确设计,以便把舞台的声音反射到音乐厅的各个角落。是年,《人民音乐》杂志就用“上海音乐厅盛会迎国庆”这样醒目的标题报道了上海音乐厅鼎沸的开幕盛典。但改建之余也有可惜之处,原本欧洲古典风格的装饰浮雕原作被“残忍”地铲去,改为我国歌舞人物及少先队员向英雄模范献花的形象浮雕,虽然很符合时代背景,却也让后人再也无法欣赏上海音乐厅的原貌。

上海音乐厅也为许多中国音乐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海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曹鹏正是在这片音乐殿堂内,迎来人生的新起点,当时,还在苏联留学的曹鹏回归故里,第一次站上上海音乐厅的指挥台,执棒莫斯科交响乐团。正是这次演出,曹鹏被上海交响乐团的老指挥家黄贻钧先生一眼相中,黄老当场对曹鹏袒露心声,学成以后,还是留在上海吧,“那个年代只有上海音乐厅,它培养了很多听众,对于乐迷来说就是一个圣殿,可以说在上海的音乐演出史上有最重要的核心地位。”学成归来后,曹鹏应允了自己对黄贻钧先生的诺言,将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全部倾洒在了上海音乐厅的舞台上……

#p#副标题#e#    平移工程,谱写未来

1980 年代,从“文革”的黑暗中走将出来的上海音乐厅重新恢复了往昔的辉煌。1982年开始,被封闭禁锢十余载的交响乐重新登上了上海音乐厅金碧辉煌的殿堂,一经上演立刻成为最受欢迎的节目。那个时候开始的星期广播音乐会更是让半导体收音机都热销了,因此“半导体”还奇妙地成了80年代的一大关键词。尽管,音乐会的票价不及解放前的电影票那般洛阳纸贵,一张票的售价仅3毛钱,可演出的质量却一点都不含糊。由于电台以直播形式帮音乐家介绍曲目,音乐家们竟然一度争着抢着要上星期广播音乐会,而张培等一批节目主持人也是从这些音乐会上开始逐步被观众接受并喜欢的。

1985年9月开始上演的贝多芬系列音乐会更是将上海音乐厅的交响乐盛典推向高潮。为了求购门票,凌晨4点就已有人守候在售票窗口前,还有甚者是通宵达旦地站队,架势一点不比如今春运抢购火车票来得差。那时候音乐厅周围都是居民区,排队的观众在老弄堂、小巷子里绕了一圈,煞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架势。一些音乐厅的老工作者回忆,当年的点票员练就了一手速点功夫,以至于在全市的点票大赛中成了获奖专业户。而直到90年代中期,上海音乐厅的交响乐上座率都达到95%,社会上也由此诞生了一句俚语:要想弄出名堂,先上上海音乐厅舞台。

然而,迈入21世纪后的上海音乐厅毕竟也跨进了自己的古稀之年,上海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让“年事已高”的上海音乐厅疲态渐露。正门正对着上海车流量最大的延安路高架,汽车尾气形成严重侵蚀,破旧的室外空调机在正面欧式装饰上触手可及,音乐厅南侧紧邻居民居住区,居委会的巡夜人提醒居民“小心火烛”的喊声对隔音设备老化的音乐厅构成了不小干扰。2002年,为配合城市改造,上海市中心综合改造规划决定对上海音乐厅进行保护性迁移和功能完善性修缮,使之远离车水马龙,走进绿荫丛中。2002年8月31日,上海音乐厅举行了平移重建前的最后一场告别音乐会《再见,我的珍爱》。带着些许的哀愁和对未来的憧憬,上海音乐亭在音乐会后的第二天被重重“打包”起来。

2004 年夏末,移位后的上海音乐厅售出了换了新颜后的第一张门票,而著名的“星期广播”也随之复出。改建后,音乐厅的空场中频混响时间经测试,由平移前的1.5 秒提高为1.83秒,噪音指标从42分贝降低到29分贝。观众厅内各个部位的声音效果丰满均匀,逼真度高,层次感强,富有张力,令人满足。意大利钢琴巨匠毛里奇奥·波利尼来此演出后给予高度评价:“上海音乐厅是我在中国遇到的音响效果最好的音乐厅。”波兰钢琴家帕恰克已多次来这里演出,他说:“我非常喜欢来到这里演出,这里的建筑风格和艺术氛围总是能激发我的音乐灵感”。“音质世界一流,它可以和世界上任何知名音乐厅一较高下,它与巴黎香榭丽舍音乐厅非常相似,较之悉尼歌剧院,音质那是要好得多了!”著名指挥家陈燮阳这样评价上海音乐厅。

50年太短,80载何长?昔日的南京大戏院早已是历史的沉寂,上海音乐厅美轮美奂的建筑风格和从它内里流泻而出的曼妙乐音足以让每一个亲近它的人感受到岁月弥留下来的魔力。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