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米沙·麦斯基(Mischa Maisky),一头狂乱爆炸式的银发低垂着,弓着背哈着腰把大提琴“深埋”在怀抱里,即便指挥喊停,他还刹不住这股癫狂

相关 About

麦斯基 Mischa Maisky 以色列大提琴演奏家

2009-10-16 13:29 东方早报

米沙·麦斯基(Mischa Maisky),一头狂乱爆炸式的银发低垂着,弓着背哈着腰把大提琴“深埋”在怀抱里,即便指挥喊停,他还刹不住这股癫狂,自顾自地在那里继续跺脚,让你感觉他好像磕了药。

是的,米沙·麦斯基活像搂着一件摇滚乐器。特别是当他演奏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时,那简直是他离奇人生的写照——压抑、苦楚、濒临崩溃的嘶叫,锒铛入狱、逃离前苏联、转投以色列的一幕幕跃然眼前。

麦斯基

米沙·麦斯基在演奏时总把大提琴“深埋”在怀抱里。

17岁便赢得全苏联大提琴比赛的桂冠,18岁夺得柴可夫斯基大赛大提琴组首奖,并保送至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罗斯特罗波维奇——麦斯基堪称天才。

对于古典乐,他认为“要慷慨地付出和传达,演奏古典乐时,演奏家要退居第二位,我们只是听众与作曲家之间的纽带。”

我是世界上最幸运的大提琴家

本月初,麦斯基与上海交响乐团二度合作登台,但担任伴奏的乐手仍然十分兴奋。

排练时,麦斯基不像其他演奏家那样背离乐队,而是和他的同伴对坐,直面他们,他怀抱的不仅仅是他的大提琴,还有整个乐队。除了从头至尾多动症般 地踮脚“伴奏”,他还时不时突然跳起来舞蹈一般地在空中划出旋律线,告诉大家他为之陶醉的演奏应该是怎样的。这个很爱发表意见的人比指挥还激动,那份忘我 的投入,令乐团气氛活跃起来。排练结束时,乐手们竟然纷纷找他合影、请教,如同面对偶像。

褶皱效果的白色麻质衬衫,领口在胸前敞开,一根粗重的印度金项链格外打眼。笑着走向记者的麦斯基落座不久,他年轻美丽的妻子恰好推着刚刚出生三 个月的宝宝经过。麦斯基没有丝毫遮掩地把头埋进婴儿车里亲吻小家伙,脸上满是幸福地翻出手机里的家庭照片给记者。“看,这是我的二儿子4岁时跟我一起在家 里演奏;我的二儿子在他2岁时在后台跟着监视器"指挥",他可是背谱在指挥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啊;看他在我排练时睡在琴盒里;哦,还有这个小家 伙,大家都说他超越了哥哥,因为他2周大时就开始模仿卡拉扬了!”

采访中,他不断提到自己的幸运,“我是世界上最幸运的大提琴家。”他说。这话并不为过。因为最著名的两位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和皮亚蒂戈尔斯基,都曾是他的老师,他们如同他的第二位父亲,令他暗淡的生命重焕新生。

没有音乐的18个月就像18年

“我认识老罗的前一年,父亲正好去世。他对我而言就像第二个父亲。在老罗去世前,我们见过一次,那是在一个德国的大提琴节上,我来到他的避暑小 屋,那天他对我说,你就像我的儿子一样。当时肖斯塔科维奇的避暑小屋离我们很近,老罗带我见了他,使我得到了他的亲自指点。”麦斯基称那段音乐传承好似“ 直接输血”。

“我人生中最重要的音乐教育都得益于前苏联。”他说。但是,他的苦痛也源于此。上世纪70年代,随着大批犹太人移民以色列,前苏联政府开始遏制 优秀的犹太裔人才外流。23岁的麦斯基为此被前苏联关押劳改,18个月没有接触音乐,彻底失去自由。回忆起没有音乐的日子,麦斯基觉得“就像18年那么漫 长”。最终,一位美国赞助人向前苏联政府支付了巨额赔偿金,使他终于在1973年踏上以色列的重生之路。这时他遇到了另一位重要的恩师皮亚蒂戈尔斯基。

当时皮亚蒂戈尔斯基患肺癌已经病入膏肓,“那段时间我们朝夕相处,整天待在一起吃饭、聊天、下棋、散步、拉二重奏。他似乎有种预感,所以尽可能 多地把自己的一切都教给我。”皮亚蒂戈尔斯基并不直接告诉学生该怎样做,而是始终在一旁说故事,不厌其烦地引导年轻人体会作曲家的意图,聆听自己的演奏, 他认为存在着无数种表达方法可以触及作品的深处。1976年,大师辞世,麦斯基成为他最后的学生。

听众是非常细致敏感的

麦斯基的很多音乐理念都来自于两位大师:“我的两位老师都教导我说,音乐是最重要的,乐器是为音乐服务的。这句话很正确。因为你看现在这个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人将原本的乐曲加速演奏,把琴弹得又快又响,这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观念。”

早年,当麦斯基刚刚展开职业生涯时,他的英国经纪人也曾为了噱头强调他“坐过牢,被送进精神病院”等传奇经历。麦斯基极为排斥:“这就像硬币的 两面,过分渲染任何一面都是不正常的。”对于音乐、对于不同于常人的人生波折,麦斯基说自己的感悟是要“求同存异”。“这样一个多元的世界,一定是异大于 同的。音乐的乐趣就在于体会微妙的异。有人曾问我,为什么很少演奏现当代作品,我告诉他难道我演奏的巴赫不是现代作品吗?巴赫的音乐是很有前瞻性的,别人 认为应该很正统地去演奏,但我认为没必要把自己"调"到300年前,因为至今我们才终于跟得上他(的脚步)。”

麦斯基举例说自己曾收集到五十几个版本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协奏曲,他将其中的三四十个版本中的序曲放在MD中连续播放比较,竟然感觉那不是同一 首曲子。“这就是音乐千变万化的奇妙之处——它是一种有机的生物,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个性的演奏家们,总能为同一份乐谱演奏出不同的风格。”他说。

对演奏异常投入的麦斯基,最后强调,当从事音乐成为动手动脑,那么好音乐和坏音乐只有一步之遥。“要尽全力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音乐,因为听众 都是非常细致敏感的,他们能感受得到。”他给出一个坚定的眼神,“流行歌星把自己当回事,这在古典乐坛是难以想象的。因为我们每天接触那么多天才的作曲 家,必然会学会谦卑和尊重。”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