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圆寂于泉州。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

相关 About

李叔同 Li Shutong 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

2008-07-16 13:59

我们沿着音乐历史的河流,寻找对已逝岁月的研究者、记录者以及音乐家后代,以他们的视角来重新审视那段历史,那些人物。深入挖掘一些人物身上鲜为人知或尚未公布的传奇故事,将最忠于事实、忠于历史的历史人物以口述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以飨读者。

   20世纪初年, 黄浦江畔,一群风华正茂的爱国青年,继承和发扬中国古老的音乐文化传统,吸收西方音乐文化的精华,推出一大批优美清新的学堂乐歌《祖国歌》、《送别》、《黄河》……掀开了中国现代音乐的新时代,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沈心工、李叔同……他们是我国第一代音乐家。

   学堂乐歌从学生到群众,从学校到社会,广泛流行,唤起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的发祥和序曲。

   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尤如一阵春风,催生了一大批新音乐社团和音乐教育院校。北大校长蔡元培亲任会长的“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和中华音乐会、“国乐研究社”纷纷创立,“北大音乐传习所”、“上海国立音乐院”等音乐院校先后开办,中国的第一代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萧友梅、赵元任、刘天华等堂而皇之地走进古老的中华课堂。从此之后,音乐的五彩音符,便永远地把歌声和快乐添加进严肃的校园之中。
   ……

李叔同:伟大的人格决定他成为大师
本期人物:李叔同(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圆寂于泉州。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他在音乐、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被认为成为中国现代音乐起点的学堂乐歌的传入与其有着紧密的联系。

作客嘉宾:金梅

   金梅:原任《天津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理事,著有:《孙犁的小说艺术》等,研究李叔同数十年有余。著有专著《李叔同影事》、《李叔同——弘一法师影志》等。

特别注释:年逾古稀的金梅先生因受到李叔同大师伟大人格感染,数十载投入到对弘一法师的研究当中,以其对大师的崇敬之情与严谨的做人原则通过自己的研究与考证纠正了许多著作上关于大师的记载偏差与错误,更加真实地为我们还原了这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使历史更加贴近于真实。

嘉宾观点:李叔同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是一位血肉丰满的人,而不是神。但是正是这样一位看似平凡的人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才值得我们去研究与学习。只要是人,就不应该是完美无暇的,伟人身上也有瑕疵,所以只有尽可能的将这些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事情还原给大家,才能更加凸显出大师的伟大。

嘉宾口述:

李叔同的祖籍谜团

   我觉得,关于弘一法师的祖籍问题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天津、山西、浙江,三个相距甚远的地方都不断有坊间传闻出来证实这位已经作古的大师为各自地方人氏。李叔同生于天津已被后人确实,但是究竟是祖籍山西还是浙江呢?

   李叔同的侄孙女李孟娟在《弘一法师的俗家》一文中说过“我家里的长辈对晚辈们说过说李家的祖上是由山西迁过来的,靠串街卖布为生。”在后来,又有记载说,山西有人来李家续家谱。由此有人推断,李叔同原籍山西。但是此事并非准确,确切的记载中提到了山西人续家谱一事,但是尚有记载证明,李叔同的二哥对续家谱一事断然决绝了。由此可见,李叔同系山西人一事并非准确。

   祖籍是哪里自然是尊重本人的意见,包括李叔同的一些好友,诸如黄炎培、夏丏尊、柳亚子等人都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指出李叔同为浙江嘉兴平湖县人。而李叔同本人在书法字帖中均落款“当湖布衣”等字样,而当时的当湖便是如今的浙江嘉兴的平湖县。

李叔同的父亲与李鸿章是何关系

   在许多有关李叔同的史传中记载,李叔同的父亲李筱楼与清朝重臣李鸿章是“同年”,是同一年的进士,所以两位李姓人物私交甚好,在这一点上我做过具体的考证,这个说法其实是错误的。据我考证得知,李叔同之父李筱楼亲与1847年中得进士,而李鸿章是1865年中得进士,所以由此证明李叔同父亲与李鸿章并非“同年”。只是因为当时李叔同家在津城属巨商,又是进士身份,所以李鸿章当时任直隶总督,所以私交甚好也未可知。良好的家庭背景为李叔同之后的留洋生涯以及本人的文化造诣提供了基础。

李叔同为母亲举办的西式葬礼

   众所周知,李叔同生于天津一个富商家庭,他的母亲为他们家的第三房姨太。自小看尽母亲在整个家庭中委曲求全的生活状态的李叔同对母亲充满了怜悯与同情,他母亲去世时,李叔同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为自己的母亲举办一场西式葬礼,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丧事应该穿白衣服,但是当时李叔同却坚持穿黑衣服,据天津的老人讲,当时围观的人群相当多,因为之前没见到这样一种葬礼。尽管受到了家人的非议,但是他还是决定一意孤行。身穿黑衣的李叔同在教堂为母亲弹奏了一首钢琴曲,自己边哭边弹奏,可以说他用自己的琴声送走了赐予他生命的母亲。在此可以看出音乐在李叔同的人生核心价值中处于何种位置,也再次证明李叔同对于封建世俗的厌恶。

李叔同出家的原因并不简单

   关于李叔同出家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有一条两条者,但是我始终不同意有的人将李叔同出家的原因归纳的相当简单,甚至有人说,李叔同生来就具有慧根,这是没有根据的。李叔同出家的原因异常复杂,据他自己说有远因与近因一说。远因其一是李叔同自幼受到佛家思想的影响,他的父亲也是比较具有佛教倾向的,据记载,李叔同的父亲李筱楼去世时,按照他的遗嘱曾邀请高僧为其超渡,另外就是李叔同的侄媳妇等都是信仰佛教。在李叔同四五岁的时候便经常跟着这位史书上记载的侄媳妇去寺庙诵经,去过几次之后便将佛经的部分内容烂熟于胸。以至于后代人做出了李叔同天生就归于佛学那属于漫谈式的结论。

   1912年秋天,李叔同来到杭州,当时的杭州佛教庙宇非常之多,他所在的浙江第一师范(时称)周边庙宇甚多。于是,一个人在杭州生活的李叔同便时常去周边的庙宇游历,有的时候干脆住进去。在这个时候,李叔同逐渐开始对佛教产生了浓烈的兴趣。这只不过是原因之一。

   李叔同出家的近因也并非史书上写的那么简单,1916年夏天,李叔同与好友夏丏尊看到日本的一本名曰《断食方法》一书,大概内容为控制进食只喝清水可以修身养性、治疗相应的病症。因为李叔同当时已经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症状并且肺病缠身,所以在夏丏尊的劝导下,李叔同决定去庙宇长住实验此法。在1916年底到1917年春天这段时间内,李叔同按照《断食方法》日渐削食至只饮清水,7天之后再逐渐恢复进食,经过了这个过程,李叔同自言心情气爽,身体稍有好转。也就是在庙宇实验此法的过程中,李叔同不断地与庙宇的法师求教佛经,互相切磋,进一步接受了一些佛经的精髓。

   除了近因与远因之外,我还认为有一些其他专家没有涉及到的原因。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康梁变法时期中,社会思潮中流行着佛教思想,当时的许多革新人士纷纷采用佛教思想来阐述自己的一些言论,构筑自己所设想的一种大同世界。这些社会思潮对李叔同影响巨大。在1911年到之后的七八年的时间内,中国始终处于一种动荡之中,从武昌起义到袁世凯称帝等等,对于一位纯粹的艺术家而言,对这种动荡表现出了一种排斥与无奈。而原先与李叔同共同研究话剧等艺术形式的人物则成为了政府的新贵,对艺术保持有纯粹思想的李叔同对当时已经乱象丛生的时代产生了一种厌倦感,靠自己一人之力难以改变,只好选择退避,避世的心态在当时是由于时代所造成的。

   从李叔同的婚姻生活上分析也是前人没有涉及到的,我觉得也应该作为一种参考,李叔同虽然生于富商之家,但其母19岁却嫁给了67岁的父亲,而且在整个大家族中没有任何的地位。李叔同一方面对母亲充满了同情,另一方面则对这种妻妾的婚姻生活充满了憎恨。但是根据历史考证,李叔同除了天津的原配夫人之外,还有一位日本籍的夫人定居上海,随着李叔同对佛经的钻研至深,使他自己感觉到又让另外一个女人走上了母亲的道路,违背了佛教的戒律,内心深处的罪孽感使李叔同逐渐开始采取了避世的态度。从客观上分析,由原先的名门望族到辛亥革命后的逐渐没落,1911年从日本回国的李叔同并不能一下子适应没落后的生活状况,天津与上海的两个家庭的生活负担给了李叔同一定的压力。在这些琐事的影响下,他最终选择了离开。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于李叔同出家的原因众说纷纭,不能用简单的一种或两种原因来概括李叔同出家的原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生理因素、心里因素等等,综合起来导致了李叔同最终变成了弘一法师。无论是积极的一面还是消极的一面,都需要终于历史、终于大师本人,争取让世人见到一位血肉丰满的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与大科学家钱学森之父

   据我考证,李叔同在出家之后曾与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之父钱均夫有过交情。这一点在史书上也很少有人提及,知道的人并不多。李叔同早年留学日本时与钱均夫有过几面之缘,但仍属于点头之交。回国后,钱均夫先是进入李叔同已任教的浙江第一师范(时称浙江两级师范),后来进入北京教育部任职。虽然钱均夫与李叔同同在浙江第一师范共事一年有余,但并无私下深厚交情,只是钱均夫被李叔同的才华横溢所打动,为其学识与人品所钦佩。后来钱均夫也皈依佛门,与李叔同之间便有了共同的话题。

   1930年春天,李叔同来到了温州,当时夏丏尊、刘质平等人也在此地。几位老友约到一起,讲佛赏画。后来夏丏尊去宁波出出差,遇到钱均夫,并告知弘一法师现在温州,于是钱均夫便去温州与李叔同相见。当时,李叔同要求钱均夫做到两件事,一是谛闲老法师适在官宗寺讲经,应该抽出时间去听一下,二是应该去天宁寺拜见一下远来自云南的高僧虚云老法师。可见弘一法师对钱均夫对于佛学的研究非常认可。1942年11月间,当钱均夫得知弘一法师已经圆寂时,写了一篇文章以表悼念。

嘉宾小结:李叔同许多被人所熟知的事情不便于再做赘述,关于学堂乐歌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开端已经被众人所认可;在弘一法师的传奇一生中,有许多被众人误解或有所偏差再或被人拔高的事实需要在此进行更正或首次披露。总之,历史人物,无论是伟人还是庸人,都是瑕瑜互现,李叔同大师也是如此。但其高尚人品与其在艺术领域的极高成就注定使他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上的开创性人物。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