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崂山道乐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介绍,崂山道乐始于汉朝,唐朝时又引入了宫廷音乐的韵曲,历经上千年的丰富和完善,形成了今天这种既高雅悦耳又庄严神秘的道教音乐。道教音乐是道教在斋醮等仪式上使用的音乐。古琴演奏是崂山道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崂山道乐丰富

相关 About

道教 Taoism

2008-06-23 22:53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崂山道乐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介绍,崂山道乐始于汉朝,唐朝时又引入了宫廷音乐的韵曲,历经上千年的丰富和完善,形成了今天这种既高雅悦耳又庄严神秘的道教音乐。道教音乐是道教在斋醮等仪式上使用的音乐。古琴演奏是崂山道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崂山道乐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造诣精深的古琴名家,清朝的韩太初就是其中颇有名的一位。

    古琴名家从叶泰恩到韩太初

    古琴演奏是道教音乐的组成部分,古琴又是我国传统的古典乐器,在道教中认为古琴演奏可以静修养气。在明清两代,会见到有些崂山道士坐在石鼓之上瞑目抚琴,听来是古琴演奏,实际是道家养气。

    清康熙年间,重修遇真庵,派太清宫主持叶泰恩任道长。叶泰恩是著名道乐中古琴演奏家,曾创作古琴曲《东海吟》。相传,蒲松龄到崂山时曾欣赏过他的演奏,深为赞许。

    叶泰恩有许多弟子,其中一个是太清宫的薛一了。陈振涛记:“他们为了通过弹琴达到练功的目的,盘坐山石,鼓琴吟诗,昼夜不归。常有游山者来访看、围观、听音乐。”“薛一了用的那张古琴是明万历皇帝赐给太清宫的。”他创作有《离恨天》古琴曲。

    韩谦让,字太初,以字行。清朝同治年间来崂山,从薛一了学古琴。“青出于蓝胜于蓝”,成为远近闻名的古琴大家,他还曾任太清宫长老兼监院。

琴艺精深山东巡抚拜访韩太初

    《崂山志》载:韩谦让,性淑和,尚简朴,薄己厚人,视险如夷,深悟琴理,静参道玄,四方人士闻名跋涉相访,日不暇记。友人题其堂曰:“道恰琴心”。据传,其徒犯有过错时他并不直言责怪,而是将道徒唤至身边,他从容鼓琴,直到对方被音乐打动,自己跪下承认错误。

    《名人游山记》载,光绪九年春,山东沂水人、翰林院翰林尹琳基,自幼酷爱古琴,他辞去官职,专程来崂山向韩太初学琴,在太清宫旁筑一小院,自题“东海餐霞”,百姓称其为“翰林院”,今尚存。他日与韩太初学习琴艺、并研“经学”。

    孔子嫡裔,衍圣公孔令贻慕韩太初的大名,来崂山访韩太初,谈玄论道、聆赏琴艺。

    1898年德国占领青岛一带为殖民地,崂山一半划入租借地的范围。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山东巡抚杨士骧由济南来胶澳租借地,拜访德总督,为中国人建的“三江会馆”揭幕,参加礼贤书院学生的毕业典礼,又代表清廷向“办学有功”的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奖四品顶戴。

    杨士骧善古琴,专程去崂山太清宫拜访韩太初。

    韩太初演奏了《赏春》、《离恨天》等曲目,当韩太初演奏完,杨士骧也演奏了《碣石幽兰》,韩太初又演奏了《高山流水》,杨士骧十分高兴,说:你我二人高山流水可谓知音。二人当夜同室而眠,深夜谈琴。

    杨士骧赋诗一首:

    我闻太清宫,道士善弹琴。

    访得韩道长,琴床眠龙吟。

    …… 清谈忘夜深。


    韩太初唱和一首:

    出家太清宫,从事学古琴。

    ……

    凝神弹古调,心静鸣正音。


    岑春宣,少年在京师时,琴棋书画俱佳,有“京城四公子”之称。出身翰苑,官至封疆大吏总督,但一直痴迷古琴。他来崂山访韩太初,互相演奏,交流琴艺。

    二人合创了一首古琴曲,题为《山海凌云》,一总督、一道士合作创曲传为佳话。岑春宣题“山海凌云”四个字被镌于石,立于太清宫畔。

声名远播韩太初成崂山一名片

    自此以后,韩太初的大名,名扬各地。每有名人到青岛即想拜访韩太初,聆听如天外之音的韩太初古琴,韩太初已成为崂山道士中的一张名片。

    1912年清廷退位,大批逊清旧吏客寓青岛,许多慕韩太初之名去崂山。

    其中出身翰苑、清末任东三省总督的赵尔巽去访韩太初,互相演奏,赵尔巽为韩太初题“欲逃庄周人间世,来听成连海上琴”。后赵尔巽去京任清史馆馆长。
#p#分页标题#e#
    清末曾任内阁协揆(副总理)的徐世昌,亦去太清宫,至今有大型摩崖刻石,为徐世昌手书上石:“癸丑四月辛丑,约苏州吴郁生(按:曾为军机大臣),广州李家驹(按:曾任巡抚)游崂山,同游者于式牧(按:曾任侍郎)、合肥李经迈(按:曾任侍郎)、张士珩,宿于华岩庵,明日至太清宫……道士韩太初善琴……”

    韩太初九十三岁羽化,其古筝传人为庄紫垣。本栏撰文/鲁海

相关链接

崂山道教祭祀


□张蓉

    青岛崂山是举世闻名的道教名山。2006年清明节期间,笔者来到崂山太清宫,恰逢太清宫做大法事,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遂仔细观看。

    道教的斋醮科仪,也称“道场”、“法事”。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要沐浴更衣以示虔诚。

    首先,建醮必须先设坛,称为“醮坛”,又称法坛。“坛”就是指在平坦的土地上,用土筑成高台,用来祭祀天神和祖先。不同形式的斋醮,往往建有不同规模的坛。大型斋醮活动,通常筑有若干个坛,其中一个是主坛,叫做“都坛”,其余的叫“分坛”。

    其次,在斋醮仪式中,各有一定的称谓和职守的道士,统称为执事,主要有:高功,位居各执事之首;监斋,地位仅次于高功,是高功的副手;都讲,与高功、监斋合称为“三法师”,主管唱颂导引,也是高功的副手。这三种职位,在斋醮科仪中都有明确职能,共同发挥对科仪的主导作用。

    另外还有其他职事,包括:侍经、侍香、侍灯、炼师、摄科、正仪、监坛、清道、知炉、词忏、表白等。

    与此同时,醮坛上还要有必要的设置和用品,主要有:供器,如香炉、烛台、花瓶、香简等;供养,如香、花、灯、水、果等;法器,包括两类,一类为仰启神仙、朝观祖师以及为了驱恶镇邪的器物,一类为各种打击乐器等。

    道教常用的斋醮科仪主要还有:祝将科仪恭迎神真登临坛场,显示祖师赫赫威灵,降临坛场,以护经护道护坛庭,达到道门常清静。“化表”、“焚疏”科仪,是道教斋醮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科仪,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的斋醮活动中。

    通过此仪,道士将书写信众祈愿的表文呈达天庭,祭告上苍;众圣降临坛场,赐福延龄,先灵受度。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