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陈萨,自幼学习钢琴。16岁时,她在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第四,成为在该项赛事上获奖的第一个中国人,

相关 About

陈萨 Chen Sa 著名钢琴家

2009-08-21 12:43 新芭音乐网 戴雨静

    打动听众心灵,要靠内心的诚挚
 


陈萨,自幼学习钢琴。16岁时,她在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第四,成为在该项赛事上获奖的第一个中国人,此外,肖邦钢琴比赛、美国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的领奖台上都有她的身影。陈萨与郎朗、李云迪,被并列称为中国钢琴时代的领军人物。

接受本报专访中,陈萨澄清了人们对她的一个误读,那就是她其实并没有特别偏好“肖邦”;陈萨也展现出了她对音乐的一种近乎宗教式的解读。

并没有特别偏好“肖邦”

广州日报:你经常弹奏肖邦的乐曲,请问为什么对肖邦情有独钟?

陈萨:弹“肖邦”比较多,主要是因为中国人从小接触得比较多。实际上,我的演奏范围很广,我没有特别偏好“肖邦”,只是我弹的“肖邦”较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内。

广州日报:有媒体谈到您的不足时会用“过于理性”来形容,并认为这和您的坚强个性有关。对此您有何回应?

陈萨:对于别人的感受,我觉得没有什么可回应的。而且我不觉得个性坚强跟演奏、跟对作品的理解有什么关系。我没有觉得自己过于理性,对音乐的感受不光是一种感觉,而是一个更立体、更丰富的层面,每个人对音乐理解的渠道不同,得出的感觉会不同。

我的演奏不是经不起推敲的,我非常富于感情,感情是音乐的根源,而且我的演奏也很有幻想性,这或许跟我喜欢各种不同的音乐有关。我很注重音乐的精神性和宗教性,这会带来一种空间感,很大、很神秘。

广州日报:有乐迷形容你的演奏很“纯净”,在你看来,这种“纯净”意味着什么?

陈萨:我想是真实和热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热情不是表面上的,也不等同于深情,而是内心的诚挚。钢琴艺术家应发掘作曲家的创作内涵,用音乐内蕴藏的丰富情感打动听众的心灵。

追求经济利益不利古典音乐人发展

广州日报:俄罗斯钢琴大师德米特里·巴什基洛夫曾如是评论:“我所接触的华人知名钢琴家中较多地喜欢运用表演技巧来感染观众,这看起来似乎比用音乐来提升自己的感染力显得更为重要”。你对所谓的“炫技”怎么看?

陈萨:“炫技”是在年轻的时候,或者某个阶段以前的基本功,到了一定的层次之后,就会开始追求技术以外的广阔天地。我的主要观点和所追求的境界是,让技术成为一种工具,成为进入音乐精神世界的工具。

广州日报:有一位较您年长的钢琴家曾说:新生代钢琴家沉不住气,开始追求快速的经济效益,缺乏稳扎稳打,对此,你怎么看?

陈萨:我完全同意这种说法。追求快速的经济利益是很不好的,这对于古典音乐人的发展很不利,我自己也曾经历过一个时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也希望能够对年青一代说,急功近利要不得。

钢琴大师塞尔金曾说他最讨厌事业这个词,因为他讨厌音乐被当做一种事业。这我也赞同,音乐不应该是一个事业。

欣赏傅聪的赤子之心

广州日报:你曾表示很欣赏傅聪先生,傅聪身着传统中式服装演奏钢琴这种西方乐器时的那种和谐,让人感叹。相信对这种文化包容的体悟,也是你们学习西方音乐的功课之一吗?

陈萨:我很欣赏傅聪先生的这一点,就是寻找根的文化,有一种赤子之心。他很早就栖身国外,再反观中国文化,这是一种有距离感的观看,一种希望融入中国文化的情怀。

傅聪先生穿中式服装弹钢琴不会觉得奇怪,是因为他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包装或者时尚等浅薄目的,而是一种寻根文化的返璞归真。

广州日报:你曾经被无数次拿来跟郎朗和李云迪做比较,除了名声、技艺,还有性别的差异,对此,你的态度如何?你对自己的演出服装、妆容有什么要求吗?

陈萨:我只能说,这些从来都没有影响过我对音乐的态度。作为女性,可以穿很多不同的演出服装,相对男性的选择就多很多。我喜欢简洁的风格,没有过多装饰,肩上、袖子上一定不能有束缚。

经典推荐

【陈萨】

肖邦:钢琴协奏曲 1 & 2 号/Chopin: The 2 Piano Concertos

发行公司:PentaTone(1SACD+DVD)

发行时间:2008年10月

陈萨在这张专辑中与欧洲著名的古本江管弦乐团及指挥大师劳伦斯·弗斯特合作,精彩演绎了“钢琴诗人”肖邦的两首钢琴协奏曲。

此唱片在欧美一经推出,立即获得伦敦古典调频电台的“本周最佳唱片”的殊荣,电台在一周内持续播出,该唱片在欧美销售成绩斐然。

名家课堂

感觉就像弹给全世界听

贝多芬第五协奏曲(皇帝协奏曲):演奏时,威仪很重要,要有一种至高无上的气势。

第一乐章:很不常见的只有一个齐奏的合音。在钢琴的华彩片段中,不应有炫技式跑动音的处理,要赋予其富于内部的力量感,配合很大的呼吸——要感觉是在给全世界的人演奏,而不仅仅是在给音乐厅的人演奏。

第二乐章:这是我很钟爱的乐章,可称之为天籁之音:轻声的弦乐齐奏,托起钢琴的出现。要表现出琴声好像是从天堂掉进人的心里。

第三乐章:是世界人民的舞蹈,要洋溢出一种贝多芬精神式的欢乐颂精神。

国际评价

融合技巧和诗意的演奏

华盛顿邮报:陈萨的演奏充满激情和感染力,与乐队配合得相得益彰。

国际钢琴:陈萨对作品的表现相当自然,她罕 见的天赋,直感而又深邃地捕捉到了肖邦音乐中忧郁的抒情性……陈萨充满朝气、自信和轻盈的触键令人信服。肖邦的瀑布般的音流晶莹闪烁,每一个音符都干净利 落。在慢板乐章中,弹性而不松散的节奏,恰到好处地使肖邦的温柔而富有逻辑感的和声长久地荡漾在空中。

BBC音乐杂志:她的演奏融合了技巧和诗意。

网友评论

成熟钢琴家的分寸感

陈萨演奏的肖邦第三钢琴奏鸣曲和拉威尔的夜 之幽灵,充满灵性。肖邦的敏感与生俱来的,多愁善感则带有某种刻意的成分。陈萨准确地悟到了这一点,她采用了一种略微平缓的速度,主部主题的呈现从容自 信,歌唱性被置于首位,接下来的旋律进行也没有因音程的变动较大而影响整体的连绵流畅,副部主题呈现前那个恰如其分的停顿使这个优美至极的乐句更加荡人心 魄。

整个乐章的处理高度一致,几乎没有抢板变速。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处理略显小心翼翼,但和那种初生牛犊式的自由激烈相比,我更喜欢这种成熟钢琴家的分寸感,如同内心独白。

——网友 chopin

记者手记

学音乐的人会很早熟

在陈萨的言谈之间,笔者则充分感受到了一位少年得志的钢琴美女的“天才式”早熟。

年龄上应被归为青年钢琴家的陈萨,至少两次 表现出她不觉得自己是“青年”:一次是问到她对于“有钢琴家长辈认为一些青年钢琴家急功近利”的看法,她一开口就道“有些年轻钢琴家是有这个问题,这是很 不好的。”——似乎没觉察她自己也属于这句话所针对的群体;在说到炫技的问题上,她也张口就道“对于年轻钢琴家来说,炫技是一个阶段……”,当笔者提醒她 其实也很年轻后,她笑笑说:“还有更年轻的。”

对自己的“老成”,陈萨直言:“学音乐的人都会很早熟。我的经历可能也是让我更早熟的原因。”陈萨12岁失去父亲、16岁只身出国深造。放下电话,记者重温这份“早熟”,想到她为音乐所承担的东西,不免感慨。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