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一对音乐家夫妇既是攀登艺术高峰的竞争对手,又是成日绕 着锅碗瓢盆转圈的生活伴侣,难免有一方得作出让步 通常是女性。

相关 About

周龙 Zhou Long 美籍华裔作曲家
陈怡 Chen Yi 美籍华人作曲家

2011-06-17 09:16 南方日报 郭珊

名人家事

一对华裔音乐家夫妇的艺术人生

核心提示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音乐之家”:姐姐陈敏是上世纪60年代著名的“广东小钢琴家”,现为中国爱乐乐团钢琴演奏家;弟弟陈允是刚成立的中国室内乐学会会 长、中国爱乐乐团小提琴首席。排行老二的陈怡,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主培养的首位获得作曲专业硕士文凭的女研究生,目前全球最受瞩目的华人作曲家之一, 美国国家文学艺术院艾夫斯作曲家大奖获得者。

陈氏三姐弟都选择了音乐同行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而陈怡的丈夫周龙,与她是中央音乐学院 77级作曲系同学,同窗中包括谭盾、叶小纲、陈其钢、郭文景、瞿小松、刘索拉等声名赫赫的艺坛高手。周龙更是第一位荣获素有“美国文化界诺贝尔大奖”之称 的普利策奖的亚裔作曲家,同时,他还是美国国家文学艺术院的优秀作曲家终身成就奖得主。6月12日晚,这对乐坛伉俪双双“回娘家”,在广州大剧院举行室内 乐作品音乐会,为观众带来了《琴箫引和剑舞》和《太平鼓》等饮誉世界的作品。

一对音乐家夫妇既是攀登艺术高峰的竞争对手,又是成日绕 着锅碗瓢盆转圈的生活伴侣,难免有一方得作出让步 通常是女性。舒曼和克拉拉,马勒和阿尔玛似乎都是前车之鉴:舒曼婚后生活困苦,身为钢琴家的克拉拉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马不停蹄地进行演奏旅行,含辛茹苦 地养育8个孩子;而阿尔玛为了婚姻牺牲了自己的作曲天赋,沦为马勒的全职助手。周龙和陈怡却是个例外。他们是如何做到“双峰并秀”的同时,还能保持感情融 洽的呢?日前,这对乐坛伉俪在穗接受了本报专访,与记者一同分享了他们精彩的艺术人生。

●南方日报记者 郭 珊

“音乐之家"

如果把陈怡、周龙成长背景做个比较,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们的父母分别是同行,他们两人生于同一年,也是同行。

如果把陈怡、周龙成长背景做个比较,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们的父母分别是同行,他们两人生于同一年,也是同行。

   1953年春,陈怡出生在广州,排行老二,有一姐一弟。父母均为医生,而且都是古典音乐的发烧友。“家里堆满了黑胶大唱片,那是我们全家人的宝贝,有 78转的,33转的……后来我到中央音乐学院学作曲时,必修作曲理论课之一就是要分析名家作品。那些古典音乐曲子我从小就烂熟于心,全都背得下来的!”陈 怡回忆起儿时情景,满面笑容,眼睛里散发出明亮的光。

从4岁开始,陈怡便在父母安排下跟随郑日华与李素心学习小提琴和钢琴。用今天的 眼光来看,陈怡自幼受到的教育方式,近乎“高强、高压”,是不值得提倡的 每周有3个晚上要上小提琴课,周六、周日被乐理课、钢琴课、芭蕾课塞得满满当当。但她自己并不这么想:“我很享受学习音乐的过程。我的父母告诉我,做事贵 在"持之以恒",我最骄傲的事情之一就是从4岁到25岁上大学之前,除了有两年"上山下乡"之外,我没有落下一堂音乐课。”

其实,陈怡的父母主张孩子学音乐,纯为陶冶情操,并没有让孩子一定得“成名成家”,也从不逼孩子练琴。尽管大姐陈敏是上世纪60年代名噪一时的“钢琴神童”,弟弟在小提琴方面从小就展露出非凡的天分,但在宽松、自由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陈怡,并未因此感到压力。

   就在她出生的同一年夏天,周龙在北京鼓楼中央戏剧学院员工宿舍里呱呱诞生了。周龙的父亲是画家,母亲是歌唱家,都在艺术高校任教。周龙童年就开始听古典 音乐和歌剧。母亲是声乐老师,经常在家里给学生上课,一到周末家里歌声萦绕不绝。周龙5岁开始学习钢琴,不过并非完全出于自愿,他的爱好是无线电、做航模 和玩雕刻,经常被严厉的母亲反锁在家中练琴。有一次,看着四合院里别的孩子玩得欢,实在坐不住的周龙忍不住砸破窗玻璃“越狱”,搞到身上伤痕累累。在他7 岁那年,与钢琴的第一次结缘以不欢而散告终。

上世纪60年代末,十五六岁的陈怡到广州郊区接受再教育;周龙则远赴北大荒成为一名建设兵团的农垦战士,开着拖拉机在荒原上耕田。这段远离音乐的日子,唤起陈怡、周龙内心深处对音乐的渴望。1970年,回到广州的陈怡,被选入广州京剧团任小提琴首席,一做就是8年。

   而周龙在作曲方面的才华早在20岁时就展露出来了。1973年,周龙从北大荒考入河北省张家口文工团期间,就是出了名的“全才”,手风琴、作曲、指挥, 样样都行。1977年,全国高等院校恢复招生。决心报考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周龙 ,再 度 与 钢 琴“ 狭 路 相逢”考作曲系必考钢琴。“那时候就考2首曲子,一首《国际歌》、一首《土耳其进行曲》,临阵磨刀奏效了!”周龙提到往事,连称幸运。

同窗情谊

谈到当初相识、相恋的过程,陈怡和周龙给出的解释简单得出奇:“没办法啊。周围的同学中,只有我们年龄相仿,适宜谈恋爱嘛!”

   在新中国成立后涌现的作曲名家中,“中央音乐学院77级作曲系”是一个天才辈出的群体。翻开这一届毕业生花名册,除了周龙和陈怡,人们还会看到一连串光 耀世界乐坛的名字:谭盾、叶小纲、陈其钢、郭文景、瞿小松、刘索拉……陈怡和周龙分别师从吴祖强和苏夏两位名师,在5年的大学时光中打下扎实、严谨、系统 的作曲基本功,同时,5年同窗情谊也悄悄地发生“化学变化”,升华为爱情火花。

大学期间,陈怡曾连续五年被评为三好生;1982年被 评为全院唯一的全国三好学生、北京市人大代表,作品最早被世界性音乐活动征集入选、演出。周龙同样也是学校里有口皆碑的才子,作品《广陵散》等受师生们的 一致称赞;室内乐作品《空谷流水》是全班正式出版的第一张个人民乐作品出版物。大学毕业后,两人水到渠成地领取了结婚证书。陈怡继续留校攻读作曲系研究 生,周龙在中国广播乐团任专职作曲。

谈到当初相识、相恋的过程,陈怡和周龙给出的解释简单得出奇:“没办法啊。周围的同学,不是比你 大6岁,就是小6岁,只有我们年龄相仿,适宜谈恋爱嘛!”陈怡提到周龙打动芳心的品质时,拍拍丈夫的肩膀,脸上闪过一丝羞涩的笑容:“他这个人,厚道!” 而在周龙看来,陈怡是真正冰雪聪明、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除了勤奋、刻苦、聪慧,陈怡善良和热心肠令他记忆犹新 由于同班同学中只有她曾做过职业首席小提琴,于是,她义务帮全班所有同学演奏新作品。“作曲就是这样的,如果没有人帮你把作品演奏出来,那它就是永远停留 在纸上的"空头音乐",你永远不会知道究竟哪里有问题,该从何处改进。”周龙缓缓说道。

而陈怡则将此事归功于父母早年的人格教育。她说:“从小家里的餐桌就是我们姐弟三人的"第二课堂"。每天下班回来,父母总是会在餐桌上谈论在医院救死扶伤的工作经历,做一个善良正直、乐于助人的人,是我们从小的家规。”

   1986年5月,陈怡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行了硕士研究生毕业音乐会,她的名字从此进入新中国艺术高校教育史 建国后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位获得硕士学位的女作曲家。随后,她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早在前一年,周龙就远赴哥大求学,两人在小别一年之后, 终于在纽约团聚。1993年,陈怡、周龙双双获得哥伦比亚大学音乐艺术博士学位。当被问到是否曾为这段分离的日子感到担忧时?陈怡笑容爽朗地回答:“没 有,他在那里,我知道我一定会去的!”

此后,陈怡、周龙一直旅居美国,两人的作品依旧延续着中华文化的根脉《琴箫引和剑舞》、《太平 鼓》、《禅》、《箜篌引》、《鼓韵》、《魂》……这些作品为两人捧回包括美国古根汉基金会奖金、美国文学艺术院作曲大奖、格莱美唱片奖、普利策音乐奖等在 内的数十座沉甸甸的奖杯,也令夫妻俩成为享誉世界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播使者。

“我们这代中国作曲家,是绝不会脱离中国文化整体的。但假 如不是因为在海外创作,能换一个视角来审视母土文化,对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与融合,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包括对自己音乐语言的个性,都无法像今天体会到的这 样深,这些曲子也是写不出来的。”周龙吸了一口烟斗,淡然一笑。

相濡以沫

“如果他不做饭,我就不晓得吃;我没有时间逛街,我穿的衣服全是他照着我的尺码去给我买回来的。他不买,我就没新衣服穿了!”

   “我们俩太忙啦!”一个“忙”字,是两人结婚20多年来横亘在两人婚姻路上的一大难题,尤其是陈怡,除了要应付繁重的教学和创作任务,还身兼多个社会团 体的顾问、理事,这个家便逐渐倾向于“女主外、男主内”。由于两人时常得穿梭往来于美国各地,无法请固定的保姆料理家事,加上陈怡不会开车,因此,购物、 做饭等大小琐事常常只得靠周龙一手包揽,“作曲是我现在的"副业",家务事才是"主业"呢!”周龙呵呵笑道,“我其实并不热衷下厨,可我要不做,大家都得 饿肚子呀!”

“如果他不做饭,我就不晓得吃;我没有时间逛街,我穿的衣服全是他照着我的尺码去给我买回来的。他不买,我就没新衣服穿了!”每当陈怡废寝忘食地伏案工作时,周龙总是不声不响地将削好的苹果、做好的饭菜送到桌子边上。说到这里,陈怡朝丈夫一笑,目光里全是感激。

   偶尔得闲,两人也很少外出旅游,经常一同去超市大采购,或者在家中整理草坪。平时两人在堪萨斯城的家中各有一间独立的房间,创作时互不干扰,还会主动向 外界推荐爱人的作品,从未将对方视为竞争对手。不过,中国人有句俗话“同行相轻”。对彼此作品的评价却是一个“雷区”,常常引发口舌争端。“从大学到博士 我们都是同学,这么多年知根知底。”周龙说,“美国文化是"鼓励为主",作品公演时你经常被赞美的声音所包围,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但夫妻俩毕竟不同于外 人,肯定要说实话。她的作品究竟怎么样,哪里有问题,我一眼就看得出来。我要是批评她,她有时候会很不服气,还会跳起来反驳,但事后仔细想想,有道理的意 见还是会接受。”

2006年,陈怡的作品获得了当年美国最重要的音乐奖项之一 普利策音乐奖提名,这个奖相当于美国文化界的诺贝尔大奖。虽然最终与大奖失之交臂,但周龙还是激动地像个孩子般跳起来,比自己拿了奖还高兴。然而戏剧化的 是,5年之后,周龙凭借自己第一部歌剧《白蛇传》首次入围就将大奖收归囊中,成为史上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华裔作曲家,这会不会让陈怡“受刺激”呢?她笑言: “我们有个共同点,遇到好事不会过分高兴,遇到坏事也不会特别难过。人生有起有伏,任何一个奖项都是前进路上的一小步,任何事也都有两面性,对荣誉应该心 平气和,否则你就难以从中汲取积极的力量。我们都不相信世界上有"一蹴而就"这种事,奋斗不息才是真理。”

在今年4月举行的普利策音 乐奖颁奖典礼上,周龙在获奖感言中满怀深情地说:“我要感谢我的妻子陈怡为这部作品提供了宝贵的建议。”《白蛇传》在波士顿首演时票价高达 1000-3000美元,竟然被抢购一空。演出结束时,全场观众起立鼓掌时间长达15分钟之久,而为丈夫深感骄傲的陈怡在台下拍红了巴掌,禁不住流泪满 面。

要说这对夫妻的遗憾,可能首推没有孩子。这是因为他们一直忙于学业,博士毕业时陈怡已经40岁了。说到此事,两人没有半点尴尬, 而是坦然表示:“音乐就是我们的孩子,学生就是我们的孩子。”年轻人学习音乐,我们会全力支持,希望他们没有功利之心,不是出于偶像的崇拜,而是出于全面 的、文化上的追求“

人物档案

【陈怡】

1953年4月4日出生于广州,曾任广州京剧团管弦乐 队首席小提琴,毕业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是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位作曲专业女硕士。1993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她的音乐作品在全球广为公演及录 制唱片,曾获得美国古根汉纪念基金会作曲研究奖金、美国国家文学艺术院颁发的艾夫斯作曲家大奖。2005年入选美国国家文理科学院终身院士,现任美国密苏 里州立大学堪萨斯城校区音乐舞蹈学院终身讲座教授。

【周龙】

祖籍上海,1953年7月8日出生于北京,与陈怡是 中央音乐学院的同学,曾任中国广播艺术团驻团作曲家。1985年获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赴美攻读,1993年获音乐艺术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密苏里州立大 学堪萨斯城校区音乐舞蹈学院全职作曲教授。其作品曾由国内外著名团体公演、广播与录音,并以合唱《太阳的话》获1999年格莱美唱片奖。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