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北京国际音乐节把纪念马勒作为了音乐节的主题。整个音乐节期间,马勒的多部重量级作品都被重新演绎,而《大地之歌》,就是其中最为前卫的一部。

相关 About

马勒 Gustav Mahler 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

2011-10-28 05:46 精品购物指南 李星池

《大地之歌》剧照

《大地之歌》剧照

撰文、编辑/ 李星池

中国古诗词和西方交响乐融合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作品?让马勒来告诉你。今年正值捷克籍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逝世一百周年,北京国际音乐节把纪念马勒作为了音乐节的主题。整个音乐节期间,马勒的多部重量级作品都被重新演绎,而《大地之歌》,就是其中最为前卫的一部。

马勒一直钟爱将诗词写入音乐中,在《大地之歌》中,马勒将中国古代的七首诗歌变作了歌词。马勒的作品通常宏大,往往渗透着神经质与焦虑不安,而 中国诗词的融入,涤荡了世俗气味,让这部作品渗透出别样的气质。在马勒看来,大地如同人生,春夏秋冬,四季更迭,恰如生之欢愉、死之忧伤。马勒的朋友,指 挥家布鲁诺·瓦尔特在书中写道:“每个词,尽管来自千百年前的古老诗篇,都是他自己的,是马勒最个人化的内心表白,也是一切音乐中最个人化的内心表白。”

2005年,中国作曲家叶小纲根据马勒《大地之歌》中的7首古诗词,创作出了以唐诗原文为歌词的中文版《大地之歌》,其中用中国戏曲的行腔吟诵 叹歌来表现唐诗意境,并在音乐中加入了川剧锣鼓。可以说,马勒的音乐是东方元素的西方音乐,而叶小纲则是在已经成型的西方音乐中试图还原中国元素。这次在 北京的演出,将两部作品共同演绎,可谓中西合璧,但也面临高难度的挑战。

这个难题抛给了戏剧导演李六乙, 作为整场演出的总导演,李六乙必须把两部作品尽量无损地融合起来。在李六乙看来,“马勒的《大地之歌》是一幅油画,而叶小纲的作品像是中国水墨画”。于 是,李六乙找来了两位芭蕾舞演员,两位现代舞演员,两位中国舞演员,两位戏曲演员和两位话剧演员,他们在无对白的状态下以形体表现配合着音乐演出。这实在 是独特的创意,从挑选演员上,李六乙就把体现东西方文化的作品做了无缝对接。

李六乙把乐团放在了乐池中,舞台从而成了一个摆放着当代艺术作品的“空台子”。“我们呈现一个‘空’的舞台空间,因为马勒的音乐太抽象了,用视觉来呈现非常难。我们希望空灵的舞台为观众留足想象空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马勒。”李六乙说道。

Dialogue 叶小纲 X 李六乙

记者(以下简称记):两位都是中国人,那么两位的创作是否更加贴近中国诗歌意境呢?

叶小纲(以下简称叶):贴近不敢说,曲解也有可能。我的作品跟马勒作品的精神实质很不一样。马勒人生的幻灭感很强,还有神秘主义和不可知论,总体来说是悲凉的。而我的是进取的,往上走的,就像李白的诗歌一样,有种即使看透人生也要热爱生命的气度。

李六乙(以下简称李):舞台创作以贴近音乐为主旨。这次两个不同的作品同台,要把不一样做出来,很有危险,可能所有的舞台都有画蛇添足之嫌。叶小纲的作品写意,有中国文化中空灵的感觉;马勒的作品更实更哲学,很灾难很宿命很痛苦。一个出世一个入世。

记:怎样看待这次两部作品合一的演出?

叶:这次是加长版,上次只有女高音,这次除了女高音外又加了两个男高音。以前只有音乐会,这次是视听狂想。

李:这是一场同产地但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是一场当代与历史的对话,叶小纲的作品关乎时代和文化,马勒是历史的作品,又与当下产生关系。另外,我 的一切创作都为音乐服务。乐队在台下,舞台是“空”的。10月15日是观音出家的日子,“观世音”就是观世界的声音,这次的舞台主题是:观、视、音。

记:如何用多媒体来表现原作中的意境?

李:两部作品都非常个人化。用形象来展现有几种方式:一是严格的声画对位,二是从观者的个体感受出发,这一次我更多地选择了后者。第一种方式很贴切,但无法产生1+1>2的效果;第二种方式能够让音乐触发我们的神经和想象,是另一种对音乐家的尊重,更宝贵。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