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卡门》结束演出以后,广州大剧院传来消息,原定于9月演出的另一部年度歌剧《假面舞会》延迟至2016年,成本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据评估,《假面舞会》的制作成本比《卡门》更高。

相关 About

广州 Guangzhou

2014-07-04 11:51 南方日报 周豫

6月27-29日,广州大剧院花巨大成本投入的年度歌剧《卡门》的上演让古典演出在广州“火”了一把。连续4年,广州大剧院这种引进外来经典版本,加入自主班底,并一直保持着高品质的制作模式被专家们总结为“广大模式”。不仅仅是大剧院,广州交响乐团也于6月27日联袂上海歌剧院,在星海音乐厅上演了意大利歌剧《乡村骑士》,这是2004年广交开始于音乐季演奏音乐会版歌剧的第10年。

虽然大剧院的歌剧年年叫好又叫座,却始终逃不掉亏损的命运。毕竟,歌剧在古典演出中不仅成本较高,对于观众而言,也是欣赏难度和综合性较大的一类,为何广州的代表性演出场所还要坚持“烧钱”做自制歌剧?但超过90%的上座率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不论是慕名而来还是忠实粉丝,广州观众正在积极接近古典音乐。

正如接受了广州大剧院“艺术推广顾问”聘书的白岩松所言——“音乐从来不是用来‘懂’的,很大一部分人被‘懂’而与古典音乐隔绝开了。”他还强调,古典音乐中有人性,有真,也有美,“音乐比新闻能更真实地记录每一个时代。在古典音乐当中,‘真实’就是把一个又一个孤独而伟大的心灵所经历的冲突以及情感的所有过程呈现在世人面前,相应地,好的爱乐人就像侦探一样,是一个又一个最杰出心灵的破译者。”

共识:“广州这座城需要歌剧”

歌剧不为少数精英服务探索培养观众新路

从2010年开始,《图兰朵》《茶花女》《托斯卡》《蝴蝶夫人》等经典歌剧开始进入广州,实景歌剧才正式进入,之前的歌剧都是以音乐会的形式来呈现。6月29日,2014歌剧中国暨剧院管理经营论坛在广州大剧院举行,著名乐评人刘雪枫就表示:“歌剧作为一个标杆的演绎方式,它是结合了人类的艺术、文明发展最好的东西,从文学、诗歌到音乐到舞台甚至哲学。”

歌剧的发展与观众群体的培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刘雪枫说,北京观众“懂”的人比例很大。但就像《卡门》复排导演麦克法兰说的,“歌剧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让观众接受教育音乐的熏陶是歌剧的一项重要社会责任。”也正因为如此,“不仅是广州大剧院需要歌剧打响品牌,广州这座城更需要通过歌剧培养观众和城市气质”成了不少歌剧从业者和场馆经营者的共识。

除了观众,广州大剧院的儿童合唱团在《卡门》中的精彩表现也引起了各方共鸣。歌剧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与青少年力量的培养问题也引起了各方的重视。记者了解到,《卡门》的导演麦克法兰先生为这群小朋友进行每天八到十小时的专业训练和法语培训。更重要的是,孩子参加演出,他们的父母甚至亲戚朋友都要去,一下子就培养了3个以上的观众,这无疑是给歌剧观众的培养开辟了一条新路。

大剧院所属的中演院线负责人宋官林认为,歌剧在广州本土的发展需要有审美规划上的自信:“我们希望大剧院给广州注入温情,培养广州市民的审美品格。”做好歌剧的成效是显著的,今年上半年,广州大剧院被《今日美国》评为2014“世界十大歌剧院”之一,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莫斯科大剧院、悉尼歌剧院等世界著名歌剧院同时入选,这也是亚洲剧院首次入选。

困局:演歌剧就意味亏本?

《卡门》叫座却亏本千万 院线联手降低成本

歌剧的制作成本高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就拿《卡门》来说,连演3场上座率超过九成,票房总收入约400万,然而据大剧院宣传人员透露,该剧总成本达1350万元,亏损近1000万。而实际上,大剧院每年做歌剧都亏钱,去年复排版《图兰朵》成本500万元,票房收入400多万元,算是亏钱最少的一部。为什么亏钱还要年年做?这位工作人员的一句话却点出了关键所在:“如果不是因为这些歌剧,4年来会有这么多人一直关注这个剧院吗?”

《卡门》结束演出以后,广州大剧院传来消息,原定于9月演出的另一部年度歌剧《假面舞会》延迟至2016年,成本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据评估,《假面舞会》的制作成本比《卡门》更高。

如何降低成本,扩大票房,寻求突破?6月28日,广州大剧院所在的中演演出院线和星海演出院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广东省演艺中心剧院也加盟起其中,省内知名演出团体、场所以及经纪机构将进一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对此,宋官林表示:“这将进一步激活我们的运营方式,在这里演完了以后,再去珠海等周边城市演一场,或者找高清的摄影团队做成DVD,这都是未来会尝试的。”据其透露,明年他们将合作举办国际音乐节,同一部歌剧可以同时在澳门、广州、珠海三地上演。

另一边,广州交响乐团也开辟了另一条路子——音乐厅版歌剧。从2004年起,广交坚持在音乐季中上演一部音乐厅版歌剧,今年已是第10年。此前,《卡门》《茶花女》等经典剧目也曾搬上星海的舞台。广交团长陈擎认为,音乐厅版歌剧更注重音乐表现。广交对于古典音乐的普及与推广也颇花心思,这场《乡村骑士》与乐团共用舞台,场面调度上运用了更灵活的戏剧手法,同时在重要部分辅以表演,在序幕和间奏曲乐团演奏部分也加入舞台表演,对不常听歌剧的观众而言,更容易理解剧情。

误区:古典音乐难理解?

乐迷请先拆了“懂”这堵墙

6月29日,刚刚看完《卡门》的白岩松在广州大剧院作了名为“我们为什么要喜欢音乐”的讲座。作为一名古典音乐爱好者,白岩松一直致力于古典音乐的推广。白岩松接受广州大剧院的聘书,担任艺术推广顾问。

他非常强调古典音乐中的人性、真和美。谈到“真”时,白岩松认为:“音乐比新闻更真实地记录每一个时代。”他在给研究生讲课时,以“达明一派” 的歌来讲香港30年的变迁:“古典音乐当中,‘真实’就是把一个又一个孤独而伟大的心灵所经历的冲突以及情感的所有过程呈现在世人面前。相应地,好的爱乐人就像侦探一样,是一个又一个最杰出心灵的破译者。”

此外,白岩松还引导观众面对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相当多的中国人走不进古典音乐的世界?他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懂”这堵墙,把太多的人隔绝在好的古典音乐外面。这与“毁人不倦”的中国教育有关。学习刚起步,便过分关注“懂”、“意义”此类东西。“当意义被不断前提的时候,意义就变得非常没有意义,甚至是反意义。”

至于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关系,他则提到,年轻时对于流行音乐也非常狂热,会喜欢很多有词的歌。但现在古典音乐占据了他越来越多的时间,每天起码有2、3个小时的时间在听古典音乐。“我一直认为,听古典音乐不该是个着急的过程。”古典音乐会在生命每个转折的路口等待着相遇。

■对话

白岩松广州受聘“艺术推广顾问”

别让“懂”隔绝你的生活趣味

南方日报:在音乐类型如此多元化的时代,你如何定义“古典音乐”?为什么要走近古典音乐?

白岩松:音乐的概念我认为和佛教的概念一样,众生平等、不分门类,好音乐就是好音乐,不好就是不好。现在的世界充斥太多噪音,古典音乐有着世界最美的声音,人声是世界上最美的乐器。就拿我听《卡门》,我听了两场,A角和B角也不一样,女B唱得太好,估计导演会让她顶替女A(笑)。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一定要添加趣味,为这八九不如意的东西去做一个平衡。

南方日报:为什么有相当多的中国人很难走进古典音乐的世界?

白岩松:如今“懂”这样一个概念深深地像一堵无形的墙,把我们隔绝在古典音乐之外。我觉得这和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有关。中国教育诲人不倦,起步不多久就关注“懂”、“意义”所有东西。当意义不断被前提的时候,意义就变得非常没有意义,甚至是反意义。我们从小都在写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面对标准答案的教育前进,时间久了之后,恶果就会显现。当我们面对很多趣味的时候,就下意识地为这个趣味写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当我们写不出来时,便觉得自己 “不懂”。不懂便导致自卑,导致距离感。我反问一句:音乐是让我们用来懂的吗?

我一直有个观点,“当文字结束的时候,音乐才开始。”如果说文字承担相当大的职责是表达释义,当它无能为力的时候,音乐才开始。太多人用意义去解剖音乐,我是不是不该听这个,我没有慧根?我撤吧。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局面。

南方日报:那对于欣赏古典音乐你有哪些经验和心得?现代人如何感受它的美?

白岩松:我的学生毕业,最后一堂课我把他们叫到家里上一堂古典音乐课,他们几乎是古典音乐盲。我让他们用直觉感受音乐却都几乎准确地说出了乐曲表达的情感。在古典音乐世界中,很多标题是后加的,我对这些标题音乐是相当警觉的,比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综合下来整个实质是月光吗?包括很多贝多芬的作品我渐渐听得很少,因为很像别人非给你在墙上刷的标语,《命运》《欢乐颂》都被定义掉了。当音乐作品被过分标题化,反而产生了音乐欣赏的另外一种恐惧。所以我个人认为,音乐是让人感受的,想要做好古典音乐的宣传,相当重要的一件事是祛除懂的畏惧,让感受先行。

南方日报:很多人说,古典音乐里有很多高雅优美的东西,现代音乐则有不少“垃圾”,对于这种说法你是否赞同?

白岩松:今天很多人认为芭蕾是绝对“高雅”的艺术,但最初它的诞生是在佛罗伦萨的一个酒吧,生意火爆。酒吧的服务生为了酒菜不洒出来,必须踮着脚尖在人群中穿行。这就是芭蕾最初的诞生。

古典音乐是大浪淘沙中留下的珍珠,例如莫扎特,今天我们知道他是天才,但为什么他活着的时候状态不太好?因为他的音乐在当时并不是最被认可的东西。

我们要做的,便是让更多人走入古典音乐,也要破除所谓高雅严肃这样的距离感。在媒体和爱乐人推广它的时候,我们也要慎用这样的词。音乐从来就是生活的。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周豫

实习生 李子艺 黄茵茵

策划统筹:李贺 谭亦芳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