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这次上海歌剧院的复排,希望尽可能恢复1965年的原貌,唤醒观众对经典最初的记忆。在多方考证和斟酌下,歌词部分依照了1965年版,《突破封锁线》《过雪山草地》等经典段落中合唱演员的队形变化、动作、舞台上的置景等细节。

相关 About

上海歌剧院 Shanghai Opera House 上海大剧院下属歌剧团体

时间:2016-08-02 21:09 解放日报

上海歌剧院以170人的庞大阵容演绎《长征组歌》
昨晚,上海歌剧院以170人的庞大阵容演绎《长征组歌》。图为郑瑶领唱《祝捷》。 蒋迪雯 摄

上海歌剧院再次排演全版《长征组歌》。这部诞生于1965年的恢弘巨作,成为描绘长征图景、歌颂长征精神的时代强音,一经公演,《四渡赤水出奇兵》等经典唱段便传唱不衰。8月1日晚,上海歌剧院以近170人的庞大阵容在上海大剧院登台。这一次,参加演出的演员们大部分都是第一次排演这部红色经典,其中不少都是80后、90后演员。他们穿上与1965年公演版一样的红军服站上舞台,希望还原那个时代的样貌,传承那个时代的精神。

《长征组歌》歌词来自开国上将肖华回忆长征经历写下的12首诗作中的10首。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诃、遇秋运用红军传统歌调融入江西采茶歌、苗家山歌、湖南花鼓、云南花灯、川江号子、陕北秧歌等民歌曲调谱成组歌。上海歌剧院副院长张庆新介绍说,《长征组歌》自诞生后经过了多次修改,在演出中积淀出三个广泛流传的经典版本:1965年的公演版、1975年的复演版和1992年的舞蹈版。其中,1965年版后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音乐片,珍贵的影像得以流传。1975年版流传时间最长、范围最广、观众最为熟悉,歌词及最后“大会师”段落的处理都有了诸多改变。1992年版,在将歌词全部回归到最初版本的同时,增加了乐队编制、合唱人数与篇幅,还加入了舞蹈元素,部分声部的编配与大众最为熟悉的1975年版有所不同。

这次上海歌剧院的复排,希望尽可能恢复1965年的原貌,唤醒观众对经典最初的记忆。在多方考证和斟酌下,歌词部分依照了1965年版,《突破封锁线》《过雪山草地》等经典段落中合唱演员的队形变化、动作、舞台上的置景等细节,也同样力争再现1965年的公演版本,就连演员们身上穿的衣服也都依照1965年的版本设计制作。在还原的基础上,音乐部分又博采众长,以1975年版为基础,兼取1992年重新配器版的优点,力求音响声效的完美呈现。

曾经参演过《长征组歌》的老一辈艺术家们大多已经退休,只有指挥林友声以及杨小勇、迟立明等几位演过《长征组歌》的资深演员参与演出。此番演出,80后、90后演员成为生力军,其中包括刚刚在新版《江姐》中饰演江姐的何晓楠和周琛。对于这样一部红色经典,青年演员们既熟悉又陌生。为了了解历史、更深刻地理解长征精神,也为了更好地将这部经典作品传承下去,年轻演员们一起观看了1965年版《长征组歌》的录像,听了党史研究者袁志平教授讲述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还了解到肖华之女肖霞讲述的当年《长征组歌》的创作背景。演出过《长征组歌》的老演员,也经常在排练中和闲暇时,向年轻演员们传经。

《长征组歌》的领唱分A、B两组,80后演员陈朝宾是《四渡赤水出奇兵》的B组领唱,同时他还担任A组朗诵。对陈朝宾来说,“说”比“唱”还难。如何控制好咬字发声、如何掌握好节奏和情感,都需要拿捏恰当。陈朝宾在演出前告诉记者:“这次排演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历练,就好像跟随红军战士完整经历了一次长征一样,经历雪山草地的考验,体会胜利会师的喜悦。希望我们能唱出那个时代的那股劲儿!”

张庆新介绍,上海歌剧院的《长征组歌》音乐会还将在10月20日于上海音乐厅再度上演,更将在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纪念日户外演出,让更多的市民可以在气势恢宏的经典大合唱中纪念革命先辈、传承长征精神。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