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1999年11月19日,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音乐会上,李德伦先生亲自登台执棒与著名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时隔20年后再度携手演奏 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

相关 About

北京国际音乐节 Beijing Music Festival 国际知名音乐节
李德伦 Li Delun 中国知名指挥家

2011-10-13 06:26 北京晚报 陈雄

斯特恩与李德伦

1999年11月19日,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音乐会上,李德伦先生亲自登台执棒与著名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时隔20年后再度携手演奏 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也是李老最后一次登台执棒,场面之感动直至今日依然时常浮现在乐迷眼前,在李德伦逝世10周年的日子里,著名记者和摄影师陈雄拿出 珍藏许久的文章和照片,与读者分享那份难忘的回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开了中国尘封的大门。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经历了一个世纪的苦难后,痛定思痛敞开了封闭的门户,去呼吸那来自世界的风。像是习惯了让人喂食的笼中之鸟,中国人面对突然开启的大门并不习惯。胆战心惊地吸吮着外来的海风,却不敢越雷池一步。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艾萨克·斯特恩——本世纪仅存的最后一位小提琴大师,探头探脑地来到中国。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位访华的音乐家。对于美国人来说,中国之行是一次打破冷战的探险。为此,美国人还真下本,派出了一个具有强大阵容的摄影队,以壮声色。

机场上,时任中央乐团首席指挥的李德伦和斯特恩的两双大手握在了一起。这跨越大洋的握手只不过是两位大师的肢体语言——友谊才刚刚开始。在此后的音乐语言交流中,他们将更进一步地用音乐来增进友谊——合作演出《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随后,我追随斯特恩去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我当时是有备而来的。我带了一台“如莱”相机,可我万万没想到光线这么暗,斯特恩趴小窗户的一瞬间我当 时拍了。可曝光不足,没戏。我是没戏了。可那帮美国摄影师却踏踏实实拍摄了一部电影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斯特恩、李德伦,两位世纪音乐家让他们轻 而易举地夺得了奥斯卡纪录片大奖。这部影片在全美播放,使得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20年。影片中的王健当年还是个小学生,可咬着嘴唇拉琴 的毛病算是已经落下了。

转眼间,20年过去了。世纪末的1999年,斯特恩,这位集哈佛、牛津、耶鲁等13所大学学位和5个国家的高级勋章于一身、年近八旬的老人,带 着当年只能为他翻谱子,而如今已是著名指挥家的儿子戴维·斯特恩;带着当年乐感极好却缺乏调教的三个孩子,如今已是活跃在世界各地的小提琴家徐惟聆、大提 琴家王健、钢琴家潘淳回来了。

不巧的是,入秋后的一场寒流,一大堆北京人都染上了流感。李大爷也未能幸免,发高烧住进了医院。随后病情恶化,肾功能也开始衰退。这对于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来讲,情况十分危险,何况,李大爷本来就只剩下一个肾了。医院报了病危。

卧床不起的李大爷一听到斯特恩到京的消息后,他站起来了。他跟我说:“去,我肯定会去参加演出,这是我们的世纪之约,我们还要再现20年前的辉煌。”

我从小就在李大爷身边长大,我深知,这对于老人家来说是豁出去了。他就剩下一个不好使的肾,眼下脚脖子肿得跟腿似的,站着都够呛,就别提什么排 练、演出了。在协和医院病房里,他不愿多说一句话,甚至不让我给他打电话。他的身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虚弱,我想得到,这也许将是两位老人的绝唱!

演出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我几乎每天都给李大爷打电话,看他身体是否能支持得住。而每次他都是坚定地说:“行!我不会失约。”

1999年11月16日,李大爷在电话里郑重地请求我:“陈雄,你帮我拍一个全套的片子吧,我想要!我只信任你!”电话那头,他那浓重的男低音颤抖了。我的泪也流了下来。我尽量控制住自己的声音回答:“放心吧!李大爷。我不会漏掉一个镜头。”

11月18日排练那天,我提前来到剧场。李大爷是由徒儿谭利华和李心草送到剧场的。当他坐着的轮椅出现在侧幕时,他的老朋友斯特恩立即抓起提琴,以一首柔美的舒情曲迎接他。边走边拉来迎接李大爷。记者群中立即引起一阵骚乱,快门声响成一片。

李大爷依然如旧,和乐队的新老队员一一打过招呼后,坐上专门为他准备的高脚座椅,拿起了那根挥动了半个世纪的指挥棒。全体乐队队员的神情立即变得十分凝重。

排练进行得十分顺利。斯特恩在乐队中不停地走动,一会儿告诉小提琴应如何运弓,一会儿又与大提琴讨论一下音色。他是在尽力,为老朋友两肋插刀地多做一些。几个关键环节很快在两位大师的密切配合下搞定。

1999年11月19日晚7时30分,“北京市第二届国际音乐节”闭幕式在北京“二十一世纪剧院”如期举行。这是一场独具匠心的、怀旧的、悲壮 的音乐会。主持人是八旬老人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他深情地,用中、英文双语向观众们介绍了小斯特恩和三位电影中的“小朋友”。病愈后的英若诚瘦得皮包骨 头了,根本看不出来当年“茶馆”里“刘麻子”满脸横肉的一丝痕迹,但他精彩的解说、绝对高雅、史无前例!

下半场开始了。国际音乐节组委会主席、指挥家余隆身穿晚礼服,稳稳地把坐在轮椅上的李大爷推出侧幕。谭利华、李心草从另一侧跑过来,三个人合 力,把体重二百多斤的李大爷扶上指挥台。舞台下一片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观众是在为李大爷加油、鼓劲。李大爷艰难地转过身来,礼貌地向观众致谢!

斯特恩快步走上台来,他跑向指挥台,两位大师的手再一次紧紧地握在一起。斯特恩又站上了指挥台和李大爷拥抱在了一起,他要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他此时的情感。观众的掌声更加热烈了。他们充分理解了大师的意图。也深深地为之动容。

李大爷轻轻地扬起指挥棒,场内顿时一片寂静。如同20年前一样,一曲《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如溪水般淌出,涓涓滴滴,清清澈澈。起初,我还 在为李大爷担心。而后,只见大病未愈的李大爷,左右旋转着笨重的身躯,上下挥舞着手臂。说实在的,我至少五年没有见过李大爷指挥时手臂抬过肩了。今天他似 乎一下年轻了20岁。再加上斯特恩熟练而自信的表演,使我被那美妙的乐曲迷住了。甚至不忍心释放快门,惟恐给这一绝唱添乱。

演出结束了,合作非常成功。两位老人再一次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相互祝贺着。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长达6分钟之久。

接下来,还有小斯特恩指挥老斯特恩的精彩表演。李大爷拒绝回到后台休息。他让余隆把自己的轮椅推到乐队后边的侧台位置,认真地倾听斯特恩父子俩的演奏,直到演出全部结束。

谢幕,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鲜花,我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响的掌声,我从来没有在音乐会上看到过这么多的人在流泪。这就是大师的魅力,这就是他们的观众。他们之间相互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音乐,鲜花,掌声和泪水融于一堂,定格着永恒。

回到后台,李大爷不顾劳累坚持要去向斯特恩表示祝贺,大家拗不过他,只好用轮椅推着他来到斯特恩的休息室。斯特恩看到一头汗水的李大爷,心里一 酸,两人又紧紧地抱在了一起。斯特恩老泪纵横,不断地叮嘱李大爷要保重身体。我真的忍不住了,泪顺着相机流下来,取景器中的图像完全是模糊的,根本不知道 拍得好不好。我不停地按快门、换角度,生怕向李大爷交不了差,那样他会骂我一辈子的。

李大爷回到休息室后就问我:“怎么样,听着行吗?”我弯下腰,压低音调,贴着他耳朵告诉他:“棒极了!” 2001年9月22日斯特恩去世。

2001年10月19日李德伦与世长辞。

2003年12月27日英若诚辞世。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