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自制歌剧”的引入,不仅让歌剧逐步大众化,也让这些从事歌剧的演员们似乎更好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也慢慢地被一些观众熟悉。

2010-06-02 09:52 新京报

戴玉强

戴玉强在歌剧《西施》中扮演越王勾践。

新京报6月1日报道 相比较戏曲、话剧的普及,歌剧在中国可谓是“小众中的小众”。在国家大剧院开始涉足自制歌剧以前,一个歌剧院一年仅一到两部歌剧的产量也让歌剧演员的生存 状况一度陷入了尴尬,走穴、录歌、参加晚会不得不成为歌剧演员的生存之道。就如歌剧演员吴碧霞所说:“我对歌剧的热爱由来已久,但是真正尝到作为歌剧演员 的甜头,说实话还是近两年的事情。”

而“自制歌剧”的引入,不仅让歌剧逐步大众化,也让这些从事歌剧的演员们似乎更好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也慢慢地被一些观众熟悉。尽管改变情况的还只是一小部分演员,但随着中国歌剧的发展,想必会有更多的演员们真正地成为一个“歌剧演员”。

从前他们是“晚会歌手”

吴碧霞有一副好嗓子,因为她兼具民族和美声两种唱法,在业内素有“中西合璧的夜莺”的美称。作为国内顶尖的花腔女高音,吴碧霞今年的档期很满,年初参 加了大剧院原创歌剧《西施》的二轮演出,之后马上又要投入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的创排。能作为一名歌剧演员频频出现在国内的舞台之上,吴碧霞如今无比享 受这其中的快乐。不过在过去,似乎这样的“好日子”只是梦想。

“过去我们也演唱很多中外的歌剧段落,但是没有演出过整部歌剧。实际上,舞台就是演员的生命,没有歌剧演,我就要通过其他舞台展示我的才能。”吴碧霞说。

吴碧霞算是歌剧界里颇有实力的演员,她不仅得过四次国际大奖,获得过的国内外奖项更是数不胜数。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得奖专业户”也曾有过苦恼焦虑的时 期,原因就是没有戏演。采访中,吴碧霞告诉记者,为了让自己不脱离舞台,她尝试过各种途径,举办巡回演唱会、走穴参加各种演出、晚会等等。

戴玉强也是如今活跃在大剧院歌剧舞台的演员,而在过去,他所在的总政歌剧团一到两年才会创排一部大戏,因此在2000年后开始的七八年间,戴玉强在国 外经纪公司的安排下,每年都会去寻找在国外演出三到四部歌剧的机会,另外在国内的时间会参加一些晚会、演唱会之类。“演歌剧肯定没有参加晚会的出场费多, 天天排练歌剧,很多报酬丰厚的演出只好推掉,但是我愿意演歌剧。”戴玉强说。

现在他们是“歌剧忙人”

如今,吴碧霞和戴玉强一直很忙碌,在国家大剧院创排制作的歌剧中,戴玉强是最常出现的身影,《图兰朵》中的卡拉夫、《托斯卡》中的卡瓦拉多西、《西 施》中的越王勾践都由他饰演。他向记者坦言,这两年他已经把三分之一的时间留给了大剧院,不仅参演剧目,还担任大剧院两届歌剧节推广大使参与各种歌剧普及 活动。

从当年的没有平台,到如今成为国内抢手的“大腕”;从原先一年一两部歌剧到如今一年十多部歌剧,可以说近些年的歌剧发展,无论对业内还是对观众来说, 其局面都越来越走向光明。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如今不少歌剧演员们档期排得满满当当,就连青年演员也都忙得不亦乐乎。歌剧演员薛皓垠告诉记者,他今年参演的 剧目仅国内的就多达六部。

在吴碧霞看来,国内演员以前还要到国外学习,现在有了自制歌剧这个平台,不仅观众能看到国际一流的演出,作为国内演员也能不用走出国门就和国外的艺术大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虽然说中国歌剧的发展还“路漫漫其修远兮”,可是就目前的现状看,不能不说是一个飞跃。

■ 歌剧演员“养成”方式

一般的中国歌剧演员都是在音乐学院毕业,然后分配到相关的歌剧院团,从此就走上职业的演出生涯。虽然这个行业不是竞争特别大的行业,但歌剧演员们也必须得寻找更多的机会“修炼功夫”或者继续深造,而参加比赛打响知名度和出国进修成为歌剧演员们选择最多的方式。

薛皓垠是不久前大剧院自制剧《贾尼·斯基基》的主演之一,虽然工作时间已有十年,而且也曾获得过国际奖项,但对于观众来说,他仍是一个“无名小卒”。

2003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的薛皓垠作为一名歌剧演员被分配到了中国广播艺术团,当时每个月的工资只有620元。为了维持生活,继续学习,他也度过 了一段翻唱电视剧、参加现场演出的艰难岁月。薛皓垠的困境是在2004年后开始好转的。那时候,国内各种声乐比赛开始盛行,薛皓垠觉得机会来了,便开始通 过参与比赛寻找发展机会。2005年,他参加了英国皇家歌剧院青年艺术家选拔大赛,人生便有了戏剧性的转变,那次比赛他拔得头筹,当即便与英国皇家歌剧院 签约两年,薛皓垠说从那时起自己“脱贫了”。

谈到歌剧演员的“创业”,薛皓垠谈到了两点,一个是参加比赛,另一个就是出国深造。虽然这两方面不是唯一途径,但却是歌剧演员出人头地最主要的途径。 “歌剧是个难度大、见效慢的行当。首先嗓音天赋是必须的。其次学好外语是必要的。第三,要有一定的舞台把握能力,只能唱不会演也不行。第四,学歌剧还要能 坚持,因为能靠这行养活自己的人并不多。”

出国深造墙外香

由于国内之前一直缺乏良好的平台,因此不少歌剧演员都选择出国寻找机会。记者从采访中获悉,其实中国歌剧界“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张 丽萍、范竞马、迪里拜尔等等,这些在国际舞台上都占有一席之地的艺术家,在国内却鲜为人知,甚至20多年来从未在国内演出过。如今国家大剧院通过歌剧节的 演出将他们请回来,引入中国观众的视野。

其实每个留洋的中国歌剧明星,其背后都能写出一部心酸“血泪史”。就比如著名花腔女高音迪里拜尔,作为芬兰国家歌剧院终身独唱演员,她现在在黄头发蓝眼睛的西方人眼里被视为“国宝”,但在之前也曾在国外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的迪里拜尔,1988年被聘为芬兰国家歌剧院终身独唱家。芬兰歌剧院一次排演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原定是让迪里拜尔演A组,一个芬兰金发女郎演B组。可是宣布那天,剧院总监的答案正好相反,迪里拜尔突然被换到了B组。

迪里拜尔说当时她很气愤,但出于这位总监在欧洲的名气,只能强忍。正式演出那天,正往观众席走的迪里拜尔突然被剧院领导叫住,让她赶紧上妆,原因是观 众是冲着她买的票,所以A组必须她来演。演出结束,该剧的总监私下里对别人说:“这个小东西特厉害,别看她人小,容量特别大。”

迪里拜尔说自己是中国几代声乐教育家创造的一个成品。所以,只要有机会,国内邀请,她都会回来演出。2009年底,她参演国家大剧院推出的原创歌剧《山村女教师》,这是旅居国外20多年的迪里拜尔第一次在国内唱歌剧。

记者了解到,如今北京的艺术院校,尤以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的歌剧专业最为热门,而每年这两个学院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出国留学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