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经典(1919—2019)》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在2015年中国小提琴学会年会上,该系列图书的编辑和选曲得到近百名理事支持。

相关 About

小提琴 violin

时间:2019-04-20 22:31 解放日报 吴桐 施晨露

提起中国人自己创作的小提琴作品,大部分人都会想到由何占豪、陈钢创作于1959年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部充满东方色彩的作品让小提琴说起“中国话”,诞生60年来一直常演不衰。昨晚,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丁芷诺主编的《小提琴中国作品百年经典》系列丛书在上音贺绿汀音乐厅首发。历时四年,编委会“老中青”三代成员从最初搜集到的500首作品中,精选出79位作曲家的101首小提琴作品,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分卷成册,讲述了小提琴的百年“中国之旅”。每首作品均标注创作年代及时代背景,附有作曲家简介,并详细标出小提琴演奏过程中的弓指法运用。与图书同步出版的还有《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经典》音像制品,共14张CD。

“上海之春”重现部分优秀作品

丛书的第一首作品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创作的《行路难》,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由中国人创作的小提琴作品。据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陈聆群考证,《行路难》创作于1919至1920年间,是李四光在巴黎留学期间创作的。“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借李白的诗作,李四光通过小提琴抒发了一代知识分子挣扎求索的心境和追求光明的渴望。

新中国成立初期,作曲家们采用民歌素材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如茅沅的《新春乐》、黎国荃根据古曲改编的《渔舟唱晚》等。上海音乐学院师生在音乐“民族化”思潮影响下,创作了《山区公路通车了》《沂蒙山之歌》《庆丰收》《二泉映月》等经典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应运而生。

昨今两晚,部分作品在“上海之春”舞台上经典重现。一连两场“小提琴中国作品百年经典”系列音乐会中,第一场协奏音乐会由盛宗亮执棒苏州交响乐团,携手朱丹等小提琴演奏家共同呈现;第二场独奏齐奏音乐会的参演者中,有还在读上音附小的学生,丁善德音乐学校、金山与闵行青少年活动中心五十多名琴童也将参加演出,共同呈现这些百年经典。此外,“小提琴中国作品百年经典”系列活动还包括讲座、研讨会等。

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中国色彩

《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经典(1919—2019)》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在2015年中国小提琴学会年会上,该系列图书的编辑和选曲得到近百名理事支持。上海音乐出版社多次召集编委会专题讨论,洽谈作品版权、组织演奏家录制音像制品,并于次年7月举行“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经典选题研讨会”,梳理和总结一百年来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的优秀成果。

据丁芷诺介绍,上海音乐学院师生以参与者或引领者的方式,对中国小提琴的民族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创作有过三次高潮。第一次是1953年,在贺绿汀院长学唱民歌的倡导下,作曲系学生的创作包括沙汉昆的《牧歌》、汪立三的《抒情曲》、杨善乐的《夏夜》、焦杰的《在西北草原上》,这几首作品都成为经典。第二次是1958年,受音乐民族化思潮影响,上音创建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学习民族民间音乐,“让小提琴说中国话”,诞生极具代表性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第三次高潮是上世纪70年代,作曲家陈钢与演奏家潘寅林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如《金色的炉台》《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苗岭的早晨》,还有谭蜜子与郑石生创作的《美丽的壮锦》《盼东方出红日》等。

如今,越来越多中国小提琴作品走出国门,越来越多有才华的中国演奏家在国际比赛上崭露头角。上海成功创办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吸引来自世界各地有才华的年轻人来此逐梦。“过去对中国小提琴作品的收集不够完善,通过这次梳理和总结,我们记录下小提琴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也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中国色彩。”丁芷诺说,对中国小提琴作品的收集推广演出,才刚刚开始,“期待更多好作品和优秀人才,中国小提琴的下一个百年更加辉煌。”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