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如今,阮早已不仅是一件乐器,而是一个由不同声部组成的“阮家族”,它们诉说着悠久的历史,也能呈现独特的现代表达。

相关 About

Ruan

时间:2018-07-11 18:17 解放日报 陈俊珺

不久前,来自上海民族乐团的阮族重奏组合“时尚品弦”亮相欧洲广播民乐节,吸引了许多西方观众的目光。

阮是汉民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也是许多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民族乐器。

如今,阮早已不仅是一件乐器,而是一个由不同声部组成的“阮家族”,它们诉说着悠久的历史,也能呈现独特的现代表达。

因阮咸得名的汉民族琵琶

5月27日晚,七位来自上海民族乐团的演奏家登上了莫斯科欧洲广播民乐节的舞台。

每首曲毕,台下掌声雷动。演出结束后,掌声和“Bravo”(好极了)的欢呼一阵高过一阵,台下的观众和剧场工作人员一再为演奏家们鼓掌、竖大拇指至目送演奏家离开。

深深打动欧洲观众的中国乐器名叫阮,七位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阮演奏家们组成了一个阮重奏组合——“时尚品弦”。

台下来自欧洲三十余家艺术节的制片人以及欧洲电台的节目制作人这样评价这个组合:她们的演奏展现了细腻的音色和动人的旋律,充满了中国特色。

一千多年前,“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这种乐器有朝一日会走出国门,打动那些肤色与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欧洲观众。

相传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出使乌孙国,乌孙国王提出与汉朝通婚。汉朝公主出嫁前,汉武帝命懂得音乐的工匠参考琴、筝、筑、卧箜篌等乐器创制了一种能在马上弹奏的乐器,这件乐器有圆形的音箱、直柄、十二柱、四弦,这便是最早的阮,当时被称为“秦琵琶”。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最擅长弹奏秦琵琶。由于当时社会对“竹林七贤”的推崇,这件乐器一时间风靡全国。秦琵琶的音箱为圆形,弹奏时好似“揽月入怀”。后来,随着时局动乱,这件乐器曾一度失传。到了唐代,从古墓里出土了一件类似琵琶的乐器,与《竹林七贤图》中阮咸所弹的乐器十分相似,但当时已经没有人叫得出这件乐器的名字了。它被重新用木头打造后,弹奏出来的声音极其高雅,当时的音乐家便把这种直柄圆形的琵琶称为阮咸,简称阮。而由西域传入中原的曲项琵琶,则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琵琶。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诗中写道:“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还弹乐府曲,别占阮家名。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阮在盛唐时期流传至东瀛。日本古都奈良至今还珍藏着一把从中国唐代传去的螺钿紫檀阮。其工艺之精细,造型之秀美,为后世所罕见。

仿佛人声一般直达人心

1982年,来自大连的女孩刘波带着中阮来考上海音乐学院,招生的老师告诉她“我们不招这个乐器”。听了刘波的弹奏后,老师很惊讶,没想到中阮也可以有这样的表现力。

4年后,刘波成了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第一位阮专业学士。如今,身为上海民族乐团阮声部首席、国家一级演奏员的刘波这样形容她所热爱的这件乐器:“阮并不像很多我们熟悉的民乐器那么有个性,它的音色圆融、和谐,这种不张扬的品性像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刘波说,“阮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中国人的天地观。古制的阮有四根弦,象征四季;十二个品,象征十二个月。古人认为弦发出音响,品规定律制,音律相合,可弹奏出天地万物。”

如今,阮早已不再是一件乐器,自上世纪50年代后,音乐家对阮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阮的品种有大阮、中阮、小阮和高音阮等。阮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形制由大到小、声部由低到高的“弹拨家族”。阮不仅是民乐团里负责中低音声部的伴奏乐器,还有了更为丰富的音乐语言,无论独奏、重奏,还是合奏,都有着尽情施展的艺术空间。

近年来,阮族合奏、阮族重奏如雨后春笋般在民乐界发展起来。从几个人的组合到大规模的百人乐团,从音乐院校到街道,从几岁到几十岁,学习阮的人越来越多。

2012年,刘波和她多年来培养的演奏家及上海民乐团的年轻阮演奏家们组建了一个名为“时尚品弦”的阮重奏组合。“阮是很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乐器,但它的音色表现手法也可以很时尚,我之所以给我们的组合起名为‘时尚品弦’,就是要体现海派民乐优雅、精致、开放、包容、大气的特点。”刘波告诉记者。

“时尚品弦”阮重奏组合由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贝斯或低音阮组成。高音阮的音色有些类似西方古乐器曼陀林,它的音色如银铃滚动一般,清脆美妙,空灵而纯净;中音阮的音色恬静、柔和、富有诗意,有些类似西方的吉他。不同声部的阮组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和谐、圆融之美,仿佛人声一般,有着直达人心的魅力。

重奏并非简单的乐器组合,每一位音乐家不仅要能够胜任独奏,还要兼备西方器乐重奏的功力,这种功力体现在演奏时的配合默契,互相聆听、互相配合,平衡音量与音色,把握好音乐的虚实与留白等。

传统又时尚,曲高不和寡

阮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可惜的是,阮咸当年所留下的曲谱早已全部散失,如今的阮古曲都是从古筝、琵琶等乐器的古曲移植而来的。

此次,刘波带领“时尚品弦”组合亮相欧洲,就演奏了一首传统古曲《出水莲》和改编自江南丝竹的《三六》。

《出水莲》最早是一首富有潮州特色的古筝曲。《清乐调谱选》中这样形容这首曲子:“盖以红莲出水,喻乐之初奏,象征其艳嫩也。”阮族的演奏恰到好处地传达了这首曲子古朴优美的气质,展现出红莲出水时的秀润清新。古人称莲为花中君子,文人常赞美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此曲托物言志,表现出中国古代高风贤哲、正直文人的情操。

《三六》原系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旋律华丽清新、流畅活泼,常于民间喜庆的场合演奏。1962年,作曲家顾冠仁将其改编成弹拨乐合奏,对原曲的结构做了删减和更动,增强了音乐的力度,使乐队色彩变化丰富,至今仍广为流传。几年前,刘波特意邀请顾冠仁老师将这首曲子移植到阮族组合中,用不同声部的阮表现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和“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的艺术情趣,赋予《三六》以新意,别有一番意境。

《驼铃》是从顾冠仁先生于1980年创作的一首弹拨乐合奏移植而来,这首曲子以清新别致的旋律描绘了这样一幅情景:微风中传来清脆的驼铃声,一队满载货物的骆驼从远方缓慢行进而来,驼铃声由远而近。人们弹着欢快的乐曲,载歌载舞,喜迎、欢送,随着驼队的渐渐远去,驼铃声也消失在沙漠深处……电影《卧虎藏龙》中曾选用了刘波演奏的这首曲子的录音片段。

除了这些传统曲目,时尚品弦也有属于自己的新曲。上海民族乐团近年来不断邀请作曲家为阮重奏组创作、编配了诸多优美动听的音乐作品。比如林向斌先生的《梦系峇厘》、甘霖先生的《橄榄树》、《天山舞韵》、陈密佳的《蝶舞》以及方岽清先生的《冬虫-夏草》等等,此次出演的曲目中《冬虫-夏草》就是其中一首颇有特色的曲目。

“从‘时尚品弦’组建起,我们就与作曲家们一起探索和实践阮族音乐的更多表达方式,用当代的创新为这件乐器注入新的灵感。”刘波坦言,“我们希望我们的作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人音乐的同时也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心理节奏,曲高不和寡。可惜的是,目前既能够体现阮族风格,还能够用现代创作手法表达中国文化气质的作品太少了,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优秀曲目能真正传达出中国人自己的声音,给听众以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艺术享受。”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