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这是一场在各方面都充满了强烈戏剧对比的音乐会。首先是两位音乐家的年龄。69岁的克莱默白发苍苍,26岁的卢卡斯年少气盛。

相关 About

吉东·克雷默 Gidon Kremer 拉脱维亚小提琴家
唐若甫 Tang Ruofu 独立乐评人

时间:2016-08-10 11:14 音乐周报 唐若甫

69岁的克莱默和26岁的卢卡斯69岁的克莱默和26岁的卢卡斯

文 | 唐若甫

年届70的拉脱维亚小提琴家基顿·克莱默近来保持着每两年来华演出一次的频率。6月9日,他携去年老柴比赛钢琴组备受争议的第四名得主、法国钢琴家卢卡斯·迪巴格亮相上海音乐厅,以整套奏鸣曲登台,囊括魏因贝格的《第三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肖斯塔科维奇小提琴奏鸣曲,拉威尔《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弗朗克《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慷慨的一首加演把音乐会拖入到第三个小时。

这是一场在各方面都充满了强烈戏剧对比的音乐会。首先是两位音乐家的年龄。69岁的克莱默白发苍苍,26岁的卢卡斯年少气盛。这一对年龄相差悬殊的组合在台上以互补的形态出现。克莱默的技巧尤其是右手持弓力度早已今非昔比,这导致除了音色转变以外,他在力度控制上的力不从心,音乐会一开始,音准亦有小的纰漏。依旧不减的凌厉运弓和淡定的步伐,还有对节奏和气息的掌控,看似从容不迫的克莱默在用情怀撑起一场以并不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俗曲组成的音乐会。

第二个对比体现在曲目的甄选上,上下半场从音乐风格到气氛均大相径庭。上半场的两首作品压抑而曲折。魏因贝格的作品阴暗深沉,克莱默一人站于台上,以干练的琴技拉出枯燥的旋律。其后的肖斯塔科维奇中,这一冷峻的色调依旧保持,只是几声拨弦打断音乐漩涡般的思路。下半场两首法国作品则一反上半场的光景。知名度更高的拉威尔和弗朗克驱散疑云,热情奔放的主题扑面而来,愉悦的音乐语汇持续到了加演的伊萨依。也似乎只在抒情篇章的伊萨依中,克莱默才不至于显得拘谨。

不过音乐会最为夸张的对比恰恰来自小提琴和钢琴的冲突。音色尽失的克莱默身后坐着的卢卡斯在钢琴前的发挥可谓淋漓尽致。这是他上次随瓦列里·捷杰耶夫的老柴比赛获奖者巡演之后再度来到中国,首度以奏鸣曲亮相。与克莱默的冷峻和单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卢卡斯对音色的强烈个人化的追求,还有高超的音色变化的掌控。尽管这样做会不可避免地在下半场的曲目中偶尔压过克莱默,但钢琴自始至终的“喧宾夺主”更像是提前预置的有意而为之,因为即使乐曲的主要旋律均由小提琴奏出,但钢琴远远超出了烘托的作用。在卢卡斯的手下,三首奏鸣曲对键盘重要性的呈现一目了然。尤其是在拉威尔中,卢卡斯充满想象力的触键与和弦凭空制造出触手可及的异乡情调,第二乐章中玲珑调皮的爵士与布鲁斯风格如同精灵一般从他的指尖倾泻而出,造就了整场音乐会中的制高点。

这也反映了克莱默在挑选合作伙伴时大胆的策略。“秘密武器”卢卡斯的琴风为克莱默的平铺直叙增添了诸多亮色。甚至可以这样说,几乎整场音乐会原本冲着克莱默而去的九成听众,都随着卢卡斯的出现而在返场时成了钢琴家的粉丝。这些都不仅让人联想到一个问题:卢卡斯·迪巴格在上海的独奏音乐会,何时到来?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