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百余年里,中国作曲家通过不断地探索学习,把中国民族音乐作为创作的源泉,逐渐形成并完善了具有鲜明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音乐, 同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钢琴音乐的独特风采和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无穷魅力。

相关 About

钢琴 Piano

时间:2016-03-24 23:59 《四川戏剧》 郝俊杰

《四川戏剧》 2010年第2期 作者:郝俊杰

钢琴传入中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上世纪初,赵元任创作的《和平进行曲》,开创了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先河。20世纪以来,中国钢琴作品之所以能够获得较大的 发展,是众多优秀的中国作曲家将西方作曲技巧与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相结合的成果。他们通过深入挖掘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素材,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 民族风格的中国钢琴作品,使中国钢琴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浓郁的民族色彩,逐渐成长为世界钢琴音乐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到1980年代,中国钢琴作品的 创作进入了一个多样化发展的新时期,如陈怡的《多耶》、王建中的《情景》等。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历史虽然不长,但由于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同样也受到了 国内外演奏家的好评。

一、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

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始于清末民初。早期的中国钢琴作品,多出自教师之手,但因为当时印刷钢琴谱极其困难,许多人靠手写谱传抄,因此流传下来的仅有当时被公 开发表在杂志上的几首。目前留有资料的最早的钢琴作品是赵元任的《和平进行曲》,该作品短小精炼、曲调流畅、富有朝气,1919年又创作了钢琴曲《小朋友 进行曲》。此外,还有李荣寿创作的《锯大缸》,这是一首以民间曲调为主题的中国钢琴曲。这一时期的作品虽然构思简单、曲式短小,但为我国后来的钢琴音乐创 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期

1934年,美籍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齐尔品在中国举办了“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的创作比赛,正在上海音专学习的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 荣获一等奖。《牧童短笛》是一首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中国钢琴作品,它的成功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开创了一个新 天地。在这次比赛中,除了《牧童短笛》外,还有几首曲子脱颖而出,如江定仙的《摇篮曲》、《俞便民的《c小调变奏曲》,这几首曲子钧获得了二等奖。另外, 贺绿汀在这一时期还写了《晚会》、《怀念》、《小曲》等作品,这些钢琴曲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三)繁荣期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钢琴作品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事钢琴创作的作曲家也越来越多,呈现出初步繁荣的局面。钢琴家丁善德对这一时期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如钢琴曲《春之旅组曲》以及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等,都显示出了很高的作曲水平。另外,还有 储望华创作的《翻身的日子》,作品根据朱践耳的同民民族管弦乐曲改编,乐曲表现了欢天喜地的情绪,受到广大听众喜爱,被经常作为演奏会曲目。陈培勋在这一 时期先后写了几首以广东民间音乐为主题的钢琴曲,如《卖杂货》、 《思春》等。同时改编曲也得到较大的发展,主要作品有:储望华的《南海小哨兵》、《二泉映月》,王建中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百鸟朝凤》,黎英海的 《夕阳箫鼓》,陈培勋的《平湖秋月》等。由于作曲家选择的是听众比较喜欢的歌曲或乐曲为改编对象,乐曲的旋律听众早已熟悉,所以改编后钢琴曲更容易被听众 理解和接受。这一时期的作品,在民族风格、作曲技巧、钢琴演奏技巧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四)创新期

1980年代,中国钢琴作品进入创新时期,无论是在题材、体裁、形式风格,还是技巧方面都产生了多样化。同以前的钢琴曲相比,这一时期的作品已逐渐脱离了 模仿改编的创作形式,并逐渐融入了自己的个性,使钢琴音乐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如王建中创作的《情景》是以中国民族音调作为创作素材,并运用现代作曲技法 写作而成。这首作品于2002年荣获“金钟奖”钢琴作品金奖,此项奖为专业作曲的最高奖项。另外,著名作曲家陈怡曾于1980年去侗族地区采风,根据侗族 一种古老的歌舞形式——“多耶”创作出钢琴独奏曲《多耶》,获全国第四届音乐作品评比一等奖。它以质朴的主题、跳动的节奏、缤纷的色彩和清晰的层次给人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时期还有其他很好的作品,如权吉浩的《长短的组合》、邓尔博的《新疆幻想曲》、赵晓生的《太极》等。

二、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风格

中国钢琴作品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发展起来,与它扎根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肥沃土壤之中是分不开的。与国外钢琴作品相比,中国钢琴作品更注重表现意境与内涵,并采用不同于西方音乐的调式与和声技法,从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

(一)吸取了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大量元素

1、吸取民间歌曲的素材。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歌。为此,一些中国作曲家便在钢琴作品的创作中大量吸取民歌的元素,或者 直接对原歌曲进行改编。殷承宗等人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就吸取了民间船工号子的音调素材,运用动机主题核心贯穿手法,表现出船工们与狂风逆浪奋力搏斗 的紧张场面。刘福安的《采茶捕蝶》根据福建民间舞蹈《采茶灯》的曲调改编,作曲家在原民歌曲调的基础上,通过钢琴模拟民族乐队的音响效果,使整个作品充满 了深厚的民族风格。江定仙的《钢琴变奏曲》是根据江西民歌《十送红军》的主题改编而成,作曲家根据各段音乐表现的需求,并运用各种创作技法,从而使全曲焕 然一新。刘庄的《变奏曲》,采用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为主题进行变奏,乐曲开头先是主题呈示,经过九次变奏,织体越来越丰富,旋律的变化也越来越大,层 层递进,放佛是从不同角度来欣赏一样,给人以崭新的艺术风貌。

2、吸取民族器乐曲的素材。我国有丰富多样的民族乐器,同时也有大量优秀的民族器乐曲,如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唢呐曲《百鸟朝凤》、琵琶曲《夕阳箫鼓》 等。作曲家把这些曲子在保持原曲相对完整的情形下,改编成钢琴曲,由此使这些曲子展现出异样的风采。同时,作曲家还在乐曲中采用特殊的和声技法模仿民族乐 器的音响效果,使钢琴这一西洋乐器“洋为中用”。《平湖秋月》原是一首非常有名的民乐曲,旋律流畅,音调婉转,描绘了中国江南湖光山色、诗情画意的夜景, 作曲家陈培勋先生于20世纪70年代将此曲改编成了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本是一首二胡独奏曲,由民间艺人阿炳创作,此曲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 深邃、压抑悲怆的情调深刻地表现了曲作者在旧社会饱尝辛酸的感受和不屈的性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我国近现代二胡音乐中的代表作。改编为钢琴曲后,通过 丰富多变的声部纵向结合使得主旋律更为丰满,更深刻地表现出了《二泉映月》的思想内涵。《夕阳箫鼓》是黎英海于1972年根据同名琵琶曲改编而成的,乐曲 描绘了江南诗情画意的景色。改编后的钢琴曲基本保持了原曲古朴、典雅的风格,但在表现手法上更为丰富,其中钢琴模仿箫、鼓、琴、筝的音色,使人们仿佛身临 其境,令人回味无穷。《百鸟朝凤》原为民间唢呐曲,王建中将其改编为钢琴曲,他用钢琴这一西洋乐器展示了唢呐的音色及其渲染音乐气氛的能力,作品中百鸟争 鸣斗艳以及大自然的景观都得到了惟妙惟肖的再现。

3、体现中国民族调式的风格特点。五声调式与西洋的大小调式相比,不仅音级的数目不同,而且在音响效果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以《南海小哨兵》为例,它在和声 安排方便不是根据西洋的功能序进,而是以中国人的听觉习惯为依据作出的。在和弦形式上,它打破了传统和声以三度叠置的和弦为基础的和声,大量运用了附加音 和弦,以及分解和弦、纯五度、平行四五度等用法,这些和声用法为营造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风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复调方面,以《牧童短笛》为例,在这 首乐曲中,贺绿汀把西方对比复调技法与我国的支声复调相结合,创作出了富有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的复调钢琴作品。这首乐曲的主体为自由对比的二声部复调,既体 现了欧洲复调技术的规格与精神,又融入了中国式的旋律思维,成功地显示了西方对位法与我国民族音乐相结合的巨大潜力。

(二)体现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从这个角度看,在众多的中国钢琴作品中也有不少具有地域风格的成功之作。 如丁善德1950年创作的《第一新疆舞曲》,作品中独特的调式色彩、巧妙的变化音与强烈的不协和音,展示了具有浓郁新疆色彩的西北边陲的生活画面。乐曲的 灵感来自于作曲家观看戴爱莲表演的维族舞蹈《马车夫之歌》,舞蹈音乐特有的新疆风味引起了作者的浓厚兴趣,并促使作曲家将它在钢琴上再现出来。《卖杂货》 是作曲家陈培勋根据广东小调改编而成的,描写的是广东乡村农民赶集的场景,乐曲轻巧而有些微微的急迫,让人能感受到人们欢快而忙碌的心情。作品较多地采用 跳跃的音符,通过七度、四度、五度、小二度等音程的交替变化,使广东一带的音乐风格呈现在钢琴音乐作品中。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王建中先生根据 陕北民歌改编创作而成的,弹奏时要注意把握陕北民歌质朴而深情的特点。乐曲为三段式结构,另外还有引子和尾声两个段落。引子部分的节奏比较自由,一连串模 仿笛子音色的华彩音型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一片山丹丹花在阳光映照下艳丽动人的景象。演奏时要将标有保持音记号的音突出强调,音色要亮一些,给人以晶莹剔透的 感觉。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鲜明而饱满,演奏时要注意节拍的变化,句子要弹得连贯,要将陕北民歌的特点突出出来。第二部分节拍变为四二拍,速度突然加快,力 度也突然加强,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当年艰苦条件下军民一家、开荒种地、如火如荼的劳动场景。乐曲的结尾由ff的力度、宽广的八度 和弦及左手的琶音的伴奏,使音乐达到了全曲的高潮。通过以上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把握作品的风格,从而更好地表现作品。

(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中国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出了上下五千年的辉煌。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 挠、不畏强暴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中国钢琴作品中也得以体现,如钢琴协奏曲《黄河》根据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创作而成,1969年脱稿,1970年5月首 演于北京。参加创作的有石叔诚、刘庄、殷承宗、盛礼洪、储望华等,首演钢琴独奏由殷承宗担任,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协奏,李德伦指挥。作品表现了抗日军民斗志 昂扬、奔赴战场的情景,展现了一幅幅英勇抗战的壮丽画图。曲调中的激愤、悲壮之情,随着滔滔翻滚的黄河水时时刻刻从跃出的音符中感染着你。此曲以黄河象征 中华民族,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与日本侵略者英勇抗争直至胜利的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民族精 神。《兰花花》原是一首陕北民歌,1953年汪立三将其改编为钢琴曲。作品以民歌为主题,不仅描写出了兰花花的美丽,也将兰花花惊慌、悲痛、反抗等一系列 情绪表现出来,通过叙事性、戏剧化和悲剧化的对比,叙述了兰花花不畏权势、敢于反抗的精神。乐曲采用变奏手法展开,通过多种作曲技法,将旧社会人民敢于与 封建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百余年里,中国作曲家通过不断地探索学习,把中国民族音乐作为创作的源泉,逐渐形成并完善了具有鲜明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音乐, 同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钢琴音乐的独特风采和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无穷魅力。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努力学好中国钢琴作品,把弘扬民族文化作为自己的一份义 务,要履行好这份义务,就必须在扎根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很好地吸取外来优秀的钢琴创作技法,努力创造出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优秀钢琴作品。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