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如果上帝想通过音乐向人类说话,他会选择海顿的作品;但如果他是自己想听音乐的话,他的选择会是博凯里尼。

相关 About

博凯里尼 Luigi Boccherini 意大利作曲家,大提琴家

时间:2017-09-03 14:44 《高保真音响》 子韵

子韵 - 《高保真音响》 - 2012

提起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大家都会立即想到贝多芬、莫扎特和海顿,那么第四位呢?估计在大家心目中一时难有明确的答案。不过,在笔者心目中,还是有一人选,这应属于一位意大利作曲家,其名为路易吉·博凯里尼(Luigi Boccherini,1743-1805)。

博凯里尼的生平

博凯里尼出生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的卢卡市,他父亲是一位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演奏家。博凯里尼年幼时就被父亲送去罗马学习。而在1757年,14岁的他就随父亲前往维也纳的皇家剧院——城堡剧院(Burgtheater),开始了他作为大提琴家和作曲家的职业生涯。随后,博凯里尼与他同时代的天才演奏家和作曲家一样,开展了他的旅行演出活动。1786年,博凯里尼结束了他的旅程,来到西班牙的马德里,受雇于当时的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和唐·路易斯亲王。

后来,博凯里尼又跟随唐·路易斯亲王来到圣佩德罗(Arenas de San Pedro)——格雷多斯山脉的一个风景优美的小镇。圣佩德罗是西班牙的著名风景名胜区,优雅古朴的山区小镇和中世纪的古堡——伤心女伯爵的城堡(Castillo de la Triste Condesa)为博凯里尼带来了很多创作的灵感,在这里博凯里尼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室内乐。然而,有得便有失,西班牙本来就处于当时欧洲音乐文化的边缘,而对于博凯里尼来说,身处偏僻的山区小镇,使得他更不能及时了解维也纳同行的努力。

博凯里尼
博凯里尼

在1785年,唐·路易斯亲王去世后,博凯里尼回到了马德里。但由于自1783年开始,当时的普鲁士腓特烈·威廉亲王(1786年继位改为威廉二世)就委托博凯里尼为其创作室内乐,而以每年20部作品的供应量,有理由也相信博凯里尼曾到普鲁士宫廷任职。步入19世纪的时候,博凯里尼却陷入了经济和健康的双重危机。他和家人在马德里一起过着身份低微的生活。恶劣的健康状况也使他不得不完全放弃了大提琴的演奏,并且从公众的视线中消失了。在博凯里尼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两个儿子的死更把博凯里尼的生活推向了悲惨的极点。1805年5月28日,博凯里尼在马德里逝世,没有人关注他的离去。

博凯里尼的作品

作为大提琴家的博凯里尼,他是最早在大提琴上使用拇指把位以及双音技术的。他对大提琴的演奏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他也创作了十多部大提琴协奏曲。包括卡尔萨斯、杜普蕾、罗斯特罗波维奇、史塔克、毕斯马、马友友、麦斯基和王健等在内的众多大提琴家都录有博凯里尼的大提琴作品。

在交响曲方面,博凯里尼创作了将近30首的交响曲,但无论是篇幅还是内涵深度都不能与我们所熟知的成熟交响曲作品相提并论。他也许可以成为第一位“伟大的”交响乐作曲家,但他是个意大利人,他不可能丢掉旋律,虽然他本人意识到,发展交响乐需要在新旧之间折衷,也需要恢复复调,至少部分恢复。况且他的抒情手法也太细腻,无法升华到交响乐所必需的英雄力量。因而最后的综合留给海顿去完成了。博凯里尼则一直是前古典主义的洛可可艺术家,有愉悦的敏感、完美的艺术,但太细腻,过于修饰。为此,他被海顿取代,但他未被忘却,因为发展的线索从他——越过古典作曲家——通向早期浪漫派。

《博凯里尼交响曲集》唱片
《博凯里尼交响曲集》唱片编号PHOENIX PE460

博凯里尼最大的贡献应该是在室内乐。在他的那个时代,他的音乐作品尤以室内乐闻名。而在现在,在其某些作品中,我们确实可以感受到类似早期浪漫派作品的那种感情的抒发。更为重要的是,他的作品数量庞大且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室内乐组合形式。从奥地利品牌PHOENIX(凤凰)最新发行的一系列博凯里尼作品唱片中就可见一斑,在5套小双张(共10CD)的唱片中,除了交响曲和嬉游曲之外,就是各种各样的室内乐作品。其中包括了:弦乐四重奏、弦乐五重奏、弦乐六重奏、吉他五重奏(吉他、两把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双簧管五重奏(双簧管、两把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和小提琴二重奏。其中弦乐五重奏还包括了两种形式: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两把大提琴,以及两把小提琴、两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

华丽而雅致的博凯里尼作品 - hyben - hyben的博客
《博凯里尼嬉游曲与双簧管五重奏》唱片编号PHOENIX PE472

PHOENIX的博凯里尼系列唱片

包括笔者在内的众多乐迷都可能对这个奥地利新品牌PHOENIX较为陌生,但其源于德国古典唱片的老品牌CAPRICCIO(随想曲)。CAPRICCIO拥有大量的优秀的古典音乐录音,众多发烧友所熟悉的天乐(TOPMUSIC)发烧天碟——维格(Vegh)指挥的莫扎特小夜曲(K.525),其实就是CAPRICCIO老录音。而PHOENIX的这套博凯里尼作品唱片,其实也是CAPRICCIO的老录音。但无论是后期制作还是封面设计方面,都比旧版有了很大的改善。尤其让笔者信服的是,其封面引用了英国画家威廉·奥克舍(William Oxer)的画作,非常赏心悦目,是笔者目前见过的最有品位的古典音乐唱片封面设计了。作为优秀的弦乐室内乐录音,是最考验器材韵味的工具。如果器材“够班”且搭配合理,则会享受到如丝般华丽雅致的弦乐,不会太甜太朦,也不会太透亮而呈现冷艳的音色。

由于篇幅的限制,恕笔者不能一一介绍这套唱片的曲目,唯有挑选几部笔者最为喜欢的、最能代表博凯尼尼的、且最值得推荐给大家的作品简单介绍一下。

《凡丹戈舞(Fandango)》约于1820创作的雕版画
 《凡丹戈舞(Fandango)》约于1820创作的雕版画

《第4号D大调吉他五重奏“凡丹戈舞”(G.448)》

西班牙可谓是博凯里尼的第二故乡,所以西班牙的传统音乐文化对博凯里尼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反映到其作品中。如果说,最代表西班牙传统文化的是:斗牛、吉他和佛朗明哥舞,则博凯里尼的这首吉他五重奏则应该是作曲家最贴近西班牙文化的作品了。

凡丹戈舞(Fandango)是佛朗明哥的四大曲式之一,是一种快速的舞蹈,3/4拍或3/8拍,一般是用吉他和响板伴奏,有时也会加入人声。这种舞蹈在博凯里尼的时代,是西班牙宫廷的至爱,并通过西班牙宫廷流传到欧洲各地。而当时的西班牙作曲家也以凡丹戈为题材创作了不少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索勒(Antonio Soler, 1729-1783)的为古钢琴而作的凡丹戈。博凯里尼的这首吉他五重奏以一段抒情的牧歌乐章作为开始,在激动人心的第二乐章“庄严的快板”过后,便是以凡丹戈舞为题的第三乐章。

这个乐章以一个抒情而优雅的慢节奏引子作为开始,随后凡丹戈的主题就由弦乐和吉他一前一后地以对位的形式呈现出来。此时,乐器化为一个个舞者,翩然而起,而作为听者的你也千万不要小看室内乐的能耐,那可是能让你的脚趾也会跟着起舞的音乐。正当乐曲在热烈而有序地演进时,大提琴手拿起了响板,此时你感受到的正是佛朗明哥最独到的魅力,只是沙哑粗犷的佛朗明哥歌手,换成了华丽雅致的弦乐。或许你会担心这样的结合体不够地道,就像意大利面缠着西班牙海鲜饭,但笔者觉得还是非常有趣的,大家不妨品尝一下吧!

《博凯里尼吉他五重奏集》唱片编号PHOENIX PE466
《博凯里尼吉他五重奏集》唱片编号 PHOENIX PE466

《第60号C大调弦乐五重奏“马德里街头的夜曲”(G.324)》

如果说标题音乐是柏辽兹的创举,那么博凯里尼则更应是众多的先行者之一。作者不仅为整首五重奏及各个乐章冠以标题。甚至还在其手稿上写下一段这样的描述:

“这首五重奏的音乐描述了某人在马德里夜晚的街上所听到的,以圣玛丽亚教堂的钟声开始,卫队的撤岗为结束。尽管我尝试用音乐去表达一切,但并非所有的呈现需与实际的事物有着必然的对应。‘圣母玛丽亚教堂’——市镇中的圣母玛丽亚教堂。‘乞丐的小步舞’——盲眼乞丐的小步舞(显得较为无礼)。大提琴手会把乐器架到膝盖之上,并用其指甲刮奏,使其声音与吉他相仿。在短暂的停顿过后,整个小步舞会被重复一遍,并引入到下一乐段‘玫瑰园’,速度为甚慢(Largo assai),但这个速度并没有严格保持。‘玫瑰园’——街头艺人的帕萨卡利亚舞曲(Passacaglia)。(曼洛奴斯舞(Los Manolos),再次以模仿吉他的拨弦演奏)——然后是卫队撤岗的变奏曲。我们可以想象,行动是在远处开始的,所以开始的演奏要弱,弱得几乎听不到;然后渐强和渐慢渐弱都必须严格而明显。”

作者的描述就显得有点天花乱坠了,但音乐异常丰富的色彩和想象力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大家可以找PHOENIX博凯里尼系列的编号为PE469的这张唱片来听听此曲。听后你或许会发现此曲你似曾相识,因为电影《怒海争锋》曾使用此曲。另外,发烧友们所熟悉的TACET厂牌的《胆咪Ⅲ》中的第一首也是此曲,不过那是室内管弦乐团的改编版。虽然此版亦为笔者所爱,但斯图加特室内管弦乐团演奏改编版稍欠原作的活泼和雅致,大家不妨“PK”一下。

《博凯里尼弦乐六重奏与标题音乐作品》唱片编号 PHOENIX PE469
《博凯里尼弦乐六重奏与标题音乐作品》唱片编号 PHOENIX PE469

《第23号F小调弦乐六重奏(G.457)》

上面的两首曲子都带有浓郁的西班牙风味,但若你以为博凯里尼大部份的作品皆类似,则有失偏颇了。虽然,以上两曲是作曲家最为知名的室内乐作品,但笔者最喜欢的则是这首鲜为人知的弦乐六重奏。

正如前文所述,在博凯里尼的这首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类似早期浪漫派作品的那种感情的抒发。F小调弦乐六重奏的第一乐章确实是让笔者为之感动。华丽而雅致的弦乐之下,暗含着一丝丝甜蜜的哀伤,而那抒情的旋律实在是让人为之动容,挥之不去。这种感动其实是很难用言语去表达的,在此之前,笔者只有在听莫扎特的作品中才能听到,这种隐藏在糖衣外壳中甜蜜的忧郁,以及淡淡的感伤和无奈。笔者曾以“抓心的存在”来描述莫扎特音乐的精髓,而这次却在其同时代的博凯里尼中再次体会到,这不得不使笔者感慨!

在文章的最后,笔者想起法国小提琴家卡蒂埃尔(Jean-Baptiste Cartier ,1765-1841)的那句话:“如果上帝想通过音乐向人类说话,他会选择海顿的作品;但如果他是自己想听音乐的话,他的选择会是博凯里尼。”博凯里尼虽然不能名列古典主义作曲家的三甲之内,但其天才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他虽然停留在前古典主义的洛可可——华丽风格中,没有向英雄、道德等深层内涵挺进,但华丽而雅致的音乐确实是大家所喜爱的。而对于笔者来说,笔者的选择也是博凯里尼!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