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温琴佐·伽利雷(Vincenzo Galilei,约 1520 – 1591年7月2日),又译伽利莱伊,意大利作曲家,鲁特琴演奏家以及音乐理论家,他是科学家伽利略的父亲。精通音乐理论和声学,著有《音乐对话》一书。

简介 Biography

温琴佐·伽利雷Vincenzo Galilei,约 1520 – 1591年7月2日),又译伽利莱伊,意大利作曲家,鲁特琴演奏家以及音乐理论家,是著名天文学家伽利略(1564--1642)的父亲。在西方复音音乐发展之始,伽利雷便已批评复音音乐阻挠理性之表达:“不一致的节奏、旋律、速度,甚至在乐器中参杂人声,这种复音音乐会破坏沟通。近代的复音唱法简直荒谬,只会提供空虚的快感,对位法使理智臣服于感官,形式臣服于物质,真理臣服于虚假。”文森佐还是个典型的文艺复兴者,在那充满纷乱猜疑的时刻期待着逝去的“黄金时代”,首先便严厉斥责了音乐进入不通音乐的百姓生活的风尚。“尽管现代音乐取得了骄人成绩,我们仍无法耳闻目睹她取得了像古代音乐辉煌的丝毫踪迹,我们也无从知晓半个世纪乃至一个世纪之前这类音乐是否辉煌过,因为那时音乐还不普及……。这种由国外传入的新兴作曲和演唱方式,以及成为一个音乐家变得更为迅捷使大众为之雀跃,全因人们的无知和缺乏判断真善美的知识,给了那些乐匠想入非非和猎奇求新可乘之机。”《现代与古代音乐的对话》,1581年,刊载于Strunk编纂的1981年版《音乐史料》。

《琉特琴曲六首》

据说,《琉特琴曲六首》(Six Pieces for Lute)中的几首由温琴佐·伽利雷作成。但可信度不大。只能说,其中多首乐曲在十六世纪伽利略的时代曾经流传一时。当时的意大利乐谱出版家奥塔维亚诺·彼得鲁奇(Ottaviano Petrucci,146--1539)曾经印刷五十卷以上的古谱就被选编于其中。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意大利音乐学家奥斯卡尔·基莱索蒂(Oscar Chilesotti,1846--1916)古谱今译,于1883--1915年之间出版了九卷《古乐曲集》等大量译成五线谱的音乐作品集,其中包括这六首当今世界各国演奏家常演奏的乐曲。吉它改编者有塞戈维亚等。

第一曲《歌》。原系琉特琴伴奏的情歌,主旋律舒展,洋溢着田园气氛。

第二曲《白花》。现在已判明作者是切萨雷·内格里(Cesare Negri,约1536--不详)。乐曲由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形成。音乐优美,朴素。倘若单独演出些曲,可以添上尾声。

第三曲《舞曲》。4/4拍子,小调色彩,采用和弦衬托主旋律的写法。这类舞曲,按早期的习惯,奏完舞曲之后应该用“变奏”的技法继续奏出形成一对的具有另一体裁特征的舞曲。这时第二部分称为“后舞”(Nachtanz)而与开始的“前舞”呼应。这种程式后来成为组曲体裁的前身。不过,这里的各首乐曲都已不用后舞,省略了改变节拍的变奏部分。

第四曲《加利亚德》。3/4拍子。在十六世纪,加利亚德在欧洲广泛流传。起源于法国或意大利的这种舞曲开朗活泼,用快速的三拍子表演(不过,十七世纪西班牙的加利亚德用四拍子)。本曲节奏性强,载歌载舞,朴直明快,由4小节的乐句连接而成。

第五曲《歌》。2/4拍子。旋律优美,估计原先为琉特琴伴奏的抒情歌曲。

第六曲《萨尔塔莱洛》。3/4拍子。又名《伽利略的加利亚德》。因为意大利近代著名作曲家莱斯庇基(Ottorino Respighi ,1876--1936)在其代表作《琉特演奏的古歌与舞曲第一集》中,曾用此曲作为音乐素材。不过,本曲的主旋律在当时的意大利和英国的其它乐曲中也能见到。

本曲演奏时要注意速度,不要越奏越快。以上六首小品都优美而朴素无华。演奏时最主要的还是把乐曲弹得舒畅,优美,自然。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伽利雷
音乐人信息
简介:意大利作曲家
指数: 6.9
类型:人物 男
出生:1520年
逝世:1591年7月2日
年龄:71岁
地区:意大利
职业:作曲家
时期:文艺复兴时期
其他 :科学家伽利略的父亲
链接:维基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21-08-07 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