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英雄的诗篇》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朱践耳正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作曲系深造,作品取材于脍炙人口的毛泽东诗词。

试听 Plays

♬ 朱践耳《英雄诗篇》大型交响合唱 腾讯视频 ( 视频 )

简介 Introduction

交响大合唱《英雄的诗篇——毛泽东诗词六首》是1959年朱践耳公派苏联留学时创作的留学五年毕业作品,总共长达六个乐章。歌词选用了毛泽东同志早年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途中所写的六首诗词,作品并非长征大事记,丝毫没有爬雪山、过草地这类的具体描写,而是通过旋律寄情,赋予长征精神新时代的意义。

《英雄的诗篇》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朱践耳正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作曲系深造,作品取材于脍炙人口的毛泽东诗词。据朱老介绍,创作时先从诗词中得到启发,设定乐章主题和旋律主线,再进行合唱片段的设置,六个乐章分别包含《清平乐·六盘山》《西江月·井冈山》《菩萨蛮·大柏地》《忆秦娥·娄山关》以及七律诗《长征》等,合唱部分则采用男女声合唱及混声合唱等。

交响曲-大合唱《英雄的诗篇》(1959年—1960年)作品14号

(毛泽东诗词六首)共6乐章

  • 第一乐章《六盘山(混声合唱、男高音领唱)》
  • 第二乐章《井岗山》(混声合唱)
  • 第三乐章《大柏第》(女声合唱)
  • 第四乐章《十六字令三首》(男声合唱、女生合唱)
  • 第五乐章《娄山关》(男低音独唱)
  • 第六乐章《长征》(混声合唱)

在乐章的安排上,《英雄的诗篇》也并非按诗词的写作年代顺序,而是根据交响曲的结构套路选材安排。如第一乐章《六盘山》中有一句“望断南飞雁”,回顾长征之路,作为首篇有倒叙之意。而《长征》作为末乐章为终结篇,一头一尾遥相呼应。中间三个乐章则分别为三个侧面,各乐章主题旋律可相互渗透。

朱践耳表示,“我先写出《长征》中前两句诗的唱腔,然后将这句旋律作为主导动机,贯穿在五个乐章之中,并根据内容需要作了各种变形,直到最后乐章,主题原型方才‘露出庐山真面目’。正如戏曲中,主角登场前往往要做足铺垫千呼万唤方出来。另一方面,这个主导动机,作为一根主线,也就把原先分散的、互不相干的五首诗词串联起来,有机组合成一个完整统一的交响套曲。”

为此,朱践耳甚至“杜撰”了一个新的体裁名称:交响曲-大合唱,并加上总标题《英雄的诗篇》,由此翻开了我国交响合唱这一崭新的创作篇章。

关于我的作品 【 交响曲-大合唱《英雄的诗篇》】

今年是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1945年——2015年),又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成功“80周年”(1935年——2015年)(建立革命根据地)。

由此我想到,我在年完成的这部大型作品:《交响曲-大合唱《英雄的诗篇》(共有六个乐章):是为毛泽东在上世纪30年代陆续创作的六首诗词(有关中国工农红军的经历),由我谱曲,曾在1962年左右公演过两次,效果和反映都很好。并录制了一整套唱片:今天来演出的很多仍然有积极意义,这部是有历史意义的作品乐谱。

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并不在写历史,而是为了真理向前进的精神而奋斗的胜利。

这部《英雄的诗篇》是我整个五年的学习总结。

当时正逢毛泽东诗词第一次公开发表。我读了这些诗词,觉得形象生动,诗意甚浓,每首虽然只有八句,内涵却很丰富,引发了我丰富地艺术想象,在音乐上大有用武之地,自然而然地灵感就来了,水到渠成。选题对头,思维对头,创作方法对头,写得顺利,效率也高。

我见到当时国内已发表的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作品,大都是独唱,少数有合唱,一般都未能把诗词内涵光分表达出来。因为诗词十分言简意赅,唱一遍只有一二分钟,怎么够呢?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一个乐思,必须作多次地、多样地反复,伸延,变化;还要运用交响乐队作多色调地、多角度地烘托,强化,发展,方能使艺术形象丰满起来,把字里行间的深层次的内容呈现出来。于是,我想开拓一种新的写法:要按照交响曲的思维和歌剧来构思,使之具有交响性、戏剧性和史诗性。

朱践耳
2015.3.23

1962年的“上海之春”音乐节上,由上海交响乐团、上海合唱团及上海广播合唱团联合首演了这部作品。1993年,朱践耳对全曲进行了必要的压缩、精简和修改。谈及为何选择在今日重新上演《英雄的诗篇》,朱老表示,“我只想将美好高尚的精神用音乐表达出来,奉献给人们。”

  • 1 I. 六盘山(《清平乐》) I. Mount Liupan (”Qing Ping Yue”) 00:11:27
  • 2 II. 井岗山(《西江月》) II. Jinggang Mountains (”Xi Jiang Yue”) 00:07:54
  • 3 III. 大柏地(《菩萨蛮》) III. Da Bo Di (”Pu Sa Man”) 00:06:16
  • 4 IV. 十六字令三首 IV. 3 Short Poems, Each in 16 Chinese Characters 00:06:54
  • 5 V. 娄山岗(《忆秦娥》) V. Loushan Pass (”Yi Qin E”) 00:06:25
  • 6 VI. 长征(七律) VI. The Long March 00:10:51

赏析

朱践耳先生将自己这首作品的体裁定为“交响曲—大合唱”,标题为《英雄的诗篇》(毛泽东诗词五首)。全曲共分六个乐章,分别为:第一乐章《六盘山》(混声合唱,男高音领唱);第二乐章《井冈山》(混声合唱);第三乐章《大柏地》(女声合唱);第四乐章《十六字令三首》(男声合唱,女声伴唱);第五乐章《娄山关》(男低音独唱);第六乐章《长征》(混声合唱)。

1959年,恰逢毛泽东诗词第一次公开发表,朱践耳先生感到这些诗词形象生动诗意甚浓,短短的八句却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引发了他丰富的艺术想象,创作灵感水到渠成的自然而来。朱践耳先生感到这些诗词可以作多次、多样地反复,伸延,变化,还可以运用交响乐队作多色调地多角度地烘托、强化、发展,由此可以把这些诗词字里行间的深层次的内容呈现出来,也可以使艺术形象丰满起来。于是朱践耳先生便尝试按交响曲的思维和格局来构思,使这部作品具有交响性、戏剧性和史诗性。他自己认为此曲不是用音乐来纪实,而是写情,写精神。这些思考和创作意图的阐述,对我们理解这首乐曲有不小的帮助。

《英雄的诗篇》全曲的结构也很有特色:第一乐章《六盘山》,其中有一句“望断南飞燕”是回顾长征的历程,放在篇首,形成倒叙。末乐章《长征》作为终结篇,与其形成首尾,两相呼应。《井冈山》、《大柏地》、《十六字令三首》和《娄山关》作为四个侧面放在中间,则各具个性特色。全曲的音乐性格渐强挺拔张力很大,同时又层叠曲折大起大落大收大放。

《英雄的诗篇》的第一乐章是一曲秋高气爽、壮志凌云的“开篇”。而第二乐章则是一副英雄们英勇战斗的“速写”,第三乐章恰如一朵战地黄花似的小诗,第四乐章又是一页神速进军的剪影,第五乐章恢弘如“残阳如血”般悲壮的铭文,第六乐章就是一部史诗性的颂歌。

朱践耳先生在他的《创作回忆录》中是这样来表述这首作品的创作目的:“今天,如何来评价‘长征’,那是历史学家的事。作曲者只想将美好高尚的精神用音乐表达出来,奉献给人们。为人类美好理想而甘愿吃苦献身,乃是可敬可爱的人民英雄。”就这首作品的演奏效果而言,朱践耳先生高水平地达成了他的创作目的。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朱践耳 - 英雄的诗篇 Op.14
作品信息
作曲 :朱践耳 1960
编号 :Op. 14
时长 :0:50:00( 平均 )
体裁 :合唱 / 康塔塔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8-08-23 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