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第14号交响曲,作品135,是俄国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作品。完成于1969年,这是一首充满阴暗色彩的作品。作品是献给晚年时期才认识,并成为好朋友的英国作曲家布烈顿。布烈顿亦于1970年为这首曲作英国首演。

简介 Introduction

第14号交响曲,作品135,是俄国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作品。完成于1969年,这是一首充满阴暗色彩的作品。作品是献给晚年时期才认识,并成为好朋友的英国作曲家布烈顿。布烈顿亦于1970年为这首曲作英国首演。

虽然不少音乐评论将这首交响曲和他7年前所写成的的《第13号交响曲》视为同一组作品(因为两首交响曲都用上人声),但《第14号交响曲》不单和《第13号交响曲》是完全不同风格,甚至相比肖斯塔科维奇其他所有交响曲,《第14号交响曲》都有很多独特之处。

首先,《第14号交响曲》是唯一一首不注明调性的交响曲,就连及后调性完全不明显的《第15号交响曲》亦冠以“A大调”之名时,《第14号交响曲》刻意不注明调性这个点子已经奏效。其次,本交响共包涵11个乐章,是众交响曲之冠;而配器和所需人数却是最少的。全曲只需要24名乐手:19名弦乐手、3名敲击乐手和2名独唱。规模上和一般室乐团的规模相近。最后,与其说这一首是交响曲,或者称它为一套“联篇歌曲”作品可能更为合适(就像马勒的《大地之歌》及几套管弦乐联篇歌曲集般)。每个乐章均配合一首诗篇,共11首,选自4位不同的作家。大部分的诗篇都是环绕“死亡”这主题(特别是早逝和非正常去世的题裁)。所有诗篇都是以俄语写成,但由于洛尔卡是西班牙人,阿波利奈尔是法国人,里尔克则是德国人,因此本乐曲共有三个演译版本:一个是全俄语版本,一个是全德语版本,另外一个则是因应作者的国籍而使用相关的语言版本。

背景

《第14号交响曲》和两首乐曲有着莫大的关连-包括了穆索斯基的钢琴曲《死神之歌与舞》和布烈顿的《战争安魂曲》。当肖斯塔科维奇完成了《第13号交响曲》后,便着手为穆索斯基的作品配成管弦乐版本,同时,他亦有幸听到布烈顿的《战争安魂曲》,对此非常欣赏,因此,“死亡”这个主题便成了新一首交响曲的主线。再加上后来他的身体开始变差(包括曾经跌断了脚,而且抽烟过度),以及过往他所面经及经历过的政治环境(包括了革命、二战、斯大林的统治、大清洗时期等),令他有感死亡其实就在身边。这首交响曲,再一次很巧妙地借着诗歌,描写出死神的影响,并以此延伸为对于任何类似暴政和迫害控诉。并刻意地选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作曲家的控诉诗作。

然而,肖斯塔科维奇虽然对死亡有颇全然的体会,但是乐曲中的凄迷,却仍然流露着浓烈的生之欲望。他曾说过:

“虽然生命可能是悲惨的,但在你死去之时,一切都会归于平静,并且可以期待在另一个世界中完全和平。”

同时在他的“证言”(Testimony)中亦提及过这首交响曲中的背后意义:

“对死亡作出抗议,是何等愚蠢的事情,但是对于因暴力而所引致的死亡,你便需要走出来作出抗议。人类因疾病或饥饿而失去生命,固然是一件坏事,但当一个人被另一个人所杀害时,这情况比先前的更为差劣。”

配器

  • 独唱:女高音、男低音
  • 敲击乐器(需要3名):梆子、乐鞭、响板、3筒鼓、木琴、钟、颤音琴、钢片琴
  • 弦乐器:10小提琴(采取不同的分组)、4中提琴、3大提琴、2低音提琴

一般在管弦乐曲中所使用的敲击乐器,包括定音鼓、大鼓、钹和三角铁等,在这曲中都全不使用。

乐章

全曲11个乐章如下:

  1. 缓板(Adagio):“深沉的哀恸”"De profundis" (费德里戈·加西亚·洛尔卡,Federico García Lorca)
    男低音、弦乐,3/4为主
    以素歌“末日经”的动机所写成的乐段。
  2. 小快板(Allegretto):“马拉奎纳舞曲”"Malagueña" (洛尔卡)
    女高音、弦乐、响板、(乐鞭),3/4、4/4及3/8为主
    女高音在小提琴和大提琴、低音提琴的互相对应下,唱出具有压逼感的内容,乐段结尾加入响板的急速节奏,令气氛更为紧凑。二下乐鞭将整个音乐打断,并直接进入下一段。
  3. 持续的快板(Allegro molto):“罗蕾莱”"Loreley" (纪尧姆·阿波利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
    女高音、男低音、弦乐、乐鞭、木琴、梆子、管钟、颤音琴,6/8、9/8及5/8为主
    大提琴的独奏带出女高音朗诵般的歌词,男低音在木琴的伴奏下作出回应。女高音亦在弦乐团的衬托下继续她的诉说,两个独唱互相交替。经过中提琴简短的独奏过场后,女高音和钢片琴带出稍为忧伤的歌词(3/4,3/2节奏),但很快又回复开始的紧张气氛。两下管钟的B♭又将速度减慢,女高音唱出带哀求性的内容,男低音亦作出附和。最后一段大提琴的独奏紧接着下一个乐章。
  4. 缓板(Adagio):“自杀”"Le Suicidé" (阿波利奈尔)
    女高音、弦乐、钢片琴、木琴、管钟,6/8、9/8
    大提琴的引子下,女高音诉说三朵大百合花放在她的墓上的情境,这部分只由中、低音声部和钢片琴的间奏为主。小提琴和木琴的加入将气氛扭转,女高音以恐惧地唱出鲜血如泉水般从伤口中流出,突然两下管钟的B♭再次响起时,女高音回复绝望的语气指出这是百合花的恐惧。首段的内容再次奏起,但改以低音提琴作独奏,最后在管钟声中安静结束。
  5. 小快板(Allegretto):“当心呀”"Les Attentives I" (On watch)(阿波利奈尔)
    女高音、弦乐、木琴、筒鼓、梆子、乐鞭,2/4
    其中一首较明显旋律线条的乐段,木琴独奏代表年轻的士兵;筒鼓代表敌方的炮火;女高音唱出士兵在战壕中战死,临死前幻想自己死亡的地方四周是美丽的景色,并且希望能让自己的容貌打扮得美丽一点才逝去的瑕想。中段有中提琴的独奏乐段,结尾是弦乐短小而带惨痛的下行乐句,并直接带入下一段。
  6. 缓板(Adagio):“夫人,请看”"Les Attentives II" (Madam, look!)(阿波利奈尔)
    女高音、男低音、弦乐、木琴,2/4为主
    在弦乐的长音下,男低音唱出简短的引子“夫人,请看,你遗了些东西”,女高音回应说:“啊,是我的心”,及后唱出回应上一乐段的内容,指他的心现遗留于战走上,并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自嘲,因此中段出现了一段颇长的哈哈笑声。木琴的三个音动机回应,像是战死的士兵灵魂仍留在战壕中,并延续至下一乐段。
  7. 缓板(Adagio):“在拉桑特监狱”"A la Santé" (阿波利奈尔)
    男低音、弦乐、梆子,3/4、4/4、3/2、2/4交替节奏;中段12/8
    作曲家在这个乐章中,使用了十二音列的技巧,然而他亦巧妙地将音符重新排列后,令到听众不容易察觉。(虽然当时苏联的文化领域已相对较开放,但十二音列在当时仍视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产物,官方对此类创作甚有保留。)
    大提琴及低音提琴引子后,男低音唱出诗人自己将要囚进监狱的心情。他告别了外面的世界,质问上天为何要他受这么的痛苦,对于不知将来的情况,以及将长伴他的困房,有的只是无奈。中段是弦乐弓背击 (col legno) 和梆子的器乐段,表达出冰冷的监仓景况。
  8. 快板(Allegro):“哥萨克先锋队给君士坦丁堡苏丹的回信”"Réponse des Cosaques Zaporogues au Sultan de Constantinople" (阿波利奈尔)
    男低音、弦乐,4/4为主
    短小的乐章,但歌词内容充满控诉,弦乐以大量不协调的和弦,表达出独裁者的残暴屠杀无辜人民深感愤恨。末段在低音部的旋律中,十支小提琴以相距半音奏出半音集群 (semitones cluster),营造出极度不安和混乱的意境。突然的全体停顿直接带入下一乐段。
  9. 行板(Andante):“喔,德维克,德维克”"O, Del'vig, Del'vig!"(凯贺贝克,Wilhelm Küchelbecker)
    男低音、弦乐,3/4、4/4及5/4的复合节奏
    同样是一首短小而充满哀叹的歌曲,亦是全曲另一首较具旋律性的乐段。以大提琴独奏为中心,男低音唱出诗人对俄国另一位诗人德维克(1798-1831)的怀念。他因为反对当时沙皇尼古拉斯一世的统治,于1825年被补并被放逐至西伯利亚,最后死在该处。
  10. 慢板(Largo):“诗人之死”"Der Tod des Dichters"(莱纳·玛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
    女高音、弦乐、颤音琴,3/4、4/4为主
    第一乐段的旋律为素材,但女高音所唱出的旋律和男低音第一段时略有不同,全曲气氛同样霾漫着寂静和阴暗,中提琴断续而弱奏的乐句,引进下一乐章。
  11. 中板(Moderato):“结语”"Schlußstück" (里尔克)
    女高音、男低音、弦乐、梆子、响板、高音筒鼓,9/8、6/8为主
    梆子、响板加上弦乐拨弦下,两位独唱者唱出最后的结语:“死亡是伟大的,因为我们都属于它。我们开口大笑,因我们相信自己已在生命的关怀中。它敢为我们而器泣。”乐队声量渐渐加大,最后弦乐在由慢至快、细声至最大声的奏出不协调的和弦下结束。

歌词 Lyrics

肖斯塔科维奇《第十四交响曲》歌词
加西亚·洛尔卡、阿波里奈尔、邱赫尔贝克、里尔克 词
邹仲之 译

【说明】俄罗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四交响曲(Symphony No.14)》(Op.135)作于1969年,由(女高音)、(男低音)和室内乐队演出。作为十一个乐章歌词的十一首诗,前二首作者为西班牙诗人加西亚·洛尔卡(Garcia Lorca,1889-1936),第三至八首作者为法国诗人纪尧姆·阿波里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1880-1918),第九首作者为俄国诗人威廉·邱赫尔贝克(Wilhelm KÜchelbecker,1797-1846),最后二首作者为奥地利诗人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作曲家对部分诗作了删节。此译文曾刊登于2005年第12期三联《爱乐》。

第一乐章 大地深处

(男低音)
一百个相爱的人
在干土地下
长眠。
安达卢西亚有许多⑴
长长的红土路。
在科尔多瓦的绿橄榄树林里⑵
竖起一百副十字架,
纪念他们。
一百个相爱的人
长眠。
 
第二乐章 马拉加尼亚

(女高音)
死神
进进出出
酒馆……
黑色的马
和阴险的人
在吉他的泥泞路上
跋涉。
海洋展现一幅
狂暴松树的图画,
闻得到盐
和血。
死神
进进出出……
……酒馆。
 
第三乐章 罗雷莱
(二重唱)
男人们涌向
金发的女巫
他们爱她
快要发疯
主教传召她
到他的法庭
可是她的美
使他动了仁慈之心
 
罗雷莱,你的眼睛
如此动人
你用什么巫术
使他们走向邪恶
 
让我死,我的主教
我的眼睛该受诅咒
无论谁看到我
就会永远失魂
我的主教,我的眼睛
是可怕的火
你必须谴责我
把我烧死在火刑柱上
 
罗雷莱,当我的心
为你燃烧
我怎能谴责你
 
我的主教
让我脱离痛苦
不要让你的心为我熔化
上帝指定你
宣判我的死刑
我爱的人离开了我
从我面前消失了
他骑马去了异国他乡
从那以后我一直悲伤
我知道我必须死去
我的相貌使我想死
我爱的人离开了我
现在一切空虚
活着没有意义
黑暗笼罩了我
 
于是主教召来
三个忠诚的武士
把这个女人带去修道院
要她在那里忏悔
罗雷莱,作为修女
你会在祈祷中获得宁静
洗去你虚假的
女巫的恶名
 
看,她登上了
陡峭的石头小路
她向严肃的武士们乞求
我想站在悬崖顶上
再一次看看远处
我爱人的城堡
对着它的倒影
最后一次伤心
然后你们带我去修道院
 
她的头发被风吹起
眼睛闪动奇异的光
武士们呼唤罗雷莱返回
在下面的莱茵河上
出现了一条小船
我爱的人就在船上
他向我招手
我的心跳得厉害
我来了,我的爱人
她向前弯下身子
坠入了莱茵河
 
我在河水里看见了
她安详明朗的面容
莱茵河水一般的眼睛
太阳照亮的金发
 
第四乐章 自杀
(女高音)
三支百合,三支高高的百合
我的坟墓没有十字架
耸立着三支百合
风吹袭它们
阵雨从黑暗的天空落下
浇灌它们
庄严美丽
像国王的权杖
一支钻出我的伤口
在落日的余晖里
像染上了血迹
这支恐惧的百合
三支百合,三支高高的百合
我的坟墓没有十字架
耸立着三支百合
风吹袭它们
另一支钻出我的心窝
心在坟墓里忍受煎熬
蛆虫咬啮它
第三支钻出我的口
出现在孤单的坟墓上
三支花寂寞地开放
我相信它们
像我一样被人诅咒
我的坟墓没有十字架
耸立着三支百合
 
第五乐章 凋谢的玫瑰
(女高音)
今夜他将
死在战壕里
这个小兵
他冷漠的眼睛
整天注视
混凝土堡垒
昨夜光荣的战利品
已黯然失色
今夜他将
死在战壕里
这个小兵
我的兄弟,我的爱人
为着他一定死去
我要变得漂亮
我赤裸的乳房
会点燃火把
我的大眼睛
会融化结冰的湖水
我的腿
会变成坟墓
为着他一定死去
在爱情和死亡中
在两种美的仪式中
我要变得漂亮
日落时母牛
吃掉它们的玫瑰
蓝色知更鸟的翅膀
轻盈拍击我
这是爱情
炽热迷狂的时光
这是死亡
和最后许诺的时光
他将死去
像玫瑰凋谢
我的小兵
我的兄弟,我的爱人
 
第六乐章 太太,听我说
(二重唱)
太太,听我说
您掉了什么东西
──不过是我的心
拣起来吧
我把它给出去又收回来了
在那战壕里它做完了一切
在这儿我嘲笑
什么伟大的爱情
死神早把它收走了
 
第七乐章 在桑特监狱
(男低音)
我走进牢房前
不得不脱光衣服
响起邪恶的尖叫
纪尧姆,你成了什么⑷
再见了,鸟儿的歌唱
再见了,啊,我的生活和姑娘
像拉撒路走进坟墓⑸
而不是像他那样走出
我不再感觉无所谓
我成了第11牢房里的15号囚徒
像一头熊落入了陷阱
每天早晨我走着
没完没了地转圈,转圈
忧郁的天空像一条锁链
像一头熊落入了陷阱
每天早晨我走着
我会变成什么
啊,上帝,他知道我的痛苦
你,从他那里来
怜悯我泪水干枯的眼睛
我苍白的脸
怜悯所有这些在监狱里
跳动的不幸的心
随我走入监狱的爱
最为怜悯
我衰颓的理智
绝望会吞噬它
白天过去了
此刻监狱里点燃起一盏灯
在我的牢房里只有我们
亲切的光和我热爱的思想
 
第八乐章 扎波罗什的哥萨克人给君士坦丁堡苏丹王的答复
(男低音)
你比巴拉巴还罪孽深重⑺
你像邪恶的天使头上长角
你堕落到了魔鬼撒旦那里
你是吃垃圾烂泥长大的
安息日我们不会去你那里
你这条萨洛尼卡发臭的鱼⑻
你是可怕黑夜的长锁链
你的眼珠子被长矛挑出来了
你老娘放屁臭气熏天
她肚子疼时生下了你
你是波多里亚爱国者的刽子手⑼
你浑身是伤疤疥疮
长着猪鼻子、驴屁股
背上你的财宝
去买棺材吧
 
第九乐章 啊,德尔维格,德尔维格!
(男低音)
啊,德尔维格,德尔维格⑽!
对于崇高的业绩和诗篇,奖赏是什么?
置身于坏蛋和傻瓜们中间,
天才的欢乐是什么?在哪里?
严厉的尤韦纳利斯手执无情的鞭子⑾,
在坏蛋们头上呼啸,
吓得他们面无血色。
暴君的权威动摇了。
啊,德尔维格,德尔维格,
迫害算得了什么?
鼓舞人心的英雄业绩
和甜蜜的歌唱
必定流芳百世!
我们的同盟不会死亡,
永远骄傲,欢乐,自由!
在幸福中,在悲恸中,坚定的同盟
永远追随永恒的缪斯⑿!
 
第十乐章 诗人之死
(女高音)
他躺着。仰面朝天,
苍白的脸从倾斜的枕头滑下,
世界和他分开了,
他拥有的世间的智慧,
从头脑里溜走了,
他回到了淡漠的年月。
见过他活着的人从不知
他和这一切紧密融为一体;
这一切:山谷,草原
和湖泊是他的脸。
广阔的地平线是他的脸,
即使此刻也依然眷恋着他;
绷紧的脸为死神盘踞,
却温柔坦白,如在风中
腐烂的一颗水果。
 
第十一乐章 终曲
(二重唱)
死神威力无边。
他笑着,
我们属于他。
当我们自以为年富力强,
他竟敢闯入我们中间
哭丧。
 
⑴ 安达卢西亚,西班牙南部的一个自治区,诗作者即出生在这里。
⑵ 科尔多瓦,为安达卢西亚的一个省。
⑶ 马拉加尼亚,为安达卢西亚的港口城市。
⑷ 纪尧姆,此诗作者的名字。
⑸ 拉撒路,《圣经》人物,在人世受尽苦难,死后升入天堂。
⑹ 扎波罗什,为乌克兰的一个州,位于第聂伯河畔;君士坦丁堡,即现今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历史上曾为土耳其首都;苏丹,即国王。在十七世纪,土耳其侵入今乌克兰一带,土耳其苏丹要求居住在扎波罗什的哥萨克人归属于他,但遭到拒绝。俄国画家列宾(1844-1930)创作了和此诗同标题的油画。
⑺ 巴拉巴,《圣经·马太福音》中提到的杀人犯。
⑻ 萨洛尼卡,为希腊的港口城市。
⑼ 波多里亚,为乌克兰的西南区域。
⑽ 德尔维格(Anton Antonovich Delvig,1798-1831),为俄国诗人,与此诗作者邱赫尔贝克同为俄国十二月党人。这个争取民主自由的党遭到了封建沙皇的镇压和迫害。
⑾ 尤韦纳利斯(约55-约130),罗马律师和讽刺作家,写了大量讽刺诗抨击当时的腐败政治,曾被流放到埃及。
⑿ 缪斯,希腊神话中司艺术、诗歌、音乐的女神。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肖斯塔科维奇 - 第14交响曲 Op.135
作品信息
作曲 :肖斯塔科维奇 1969
编号 :Op. 135
时长 :0:44:00( 平均 )
体裁 :交响曲
链接 :维基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7-12-24 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