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a小调第六交响曲“悲剧”》是古斯塔夫·马勒于1903年至1904年所作的四乐章交响曲(本曲亦于1906年作大幅度修订)。此曲亦曾于1906年5 月27日于德国埃森市,由作曲家本人作首演。

简介 Introduction

马勒的《第六交响曲》MAHLER:Symphonie No.6,A小调,作于1903-1904年,原作有标题《悲剧》,后被马勒自己删除,此曲,1906年5月27日由马勒指挥首演,在极少数已出版的乐谱中,第二乐章与第三乐章的顺序相反。

《a小调第六交响曲“悲剧”》是古斯塔夫·马勒于1903年至1904年所作的四乐章交响曲(本曲亦于1906年作大幅度修订)。此曲亦曾于1906年5月27日于德国埃森市,由作曲家本人作首演。

乐章

共4个乐章:

  • 第一乐章

    不太快的有力的快板.A小调,奏鸣曲式。有短暂的序奏,在强烈的和弦下,小提琴以进行曲风格奏灰暗的第一主题.在主题动机形成的经过部,在弦乐分散 性拨奏之上,木管呈示有忧郁味的圣咏风格动态,第一小提琴奏出热情洋溢、压抑不住憧憬似的第二主题,不久加上钢片琴增加力度而重复。有人认为,这是马勒用 音乐来表现其爱妻的姿态。发展部从处理第一主题动机开始,第二主题加入后,在小提琴的震音下,钢片琴奏柔和的和弦,响起铃声与钟声,圆号奏呈示部的圣咏风 格旋律。然后变得优雅,由木管吹第二主题,与圣咏风格旋律一起向前发展,达顶点出现第一主题变形后进入再现部。经过部木管的圣咏风格旋律缩小后再现,然后 第二主题比呈示部更为光辉地出现,在低声部出现进行曲风格节奏而成结尾。长号暗示第一主题,以发展风格形态前进,第二主题由小号扩大成胜利形态,由第二主 题形成高潮而结束。

  • 第二乐章

    谐谑曲,A小调,指示为“带着沉重味”,在低音弦乐与定音鼓所奏的节奏上,小提琴出现主部,由圆号与中提琴纠缠,实际上是主部主题以各种乐器来表 达。在进入中段前,以小号出现和弦移行。中段交互用3种拍子,指示为“古风地”。双簧管奏优雅的旋律,此旋律作发展风格进行,接着以自由方式再现第一段。 中段变形再次出示,结尾以中段动机为主,形成高潮。

  • 第三乐章

    中庸的行板,降E大调,三段体,这是田园性情绪的乐章。小提琴表情十足地呈示第一主题.加入管乐后,飘散着优美的情绪,圆号加入呈田园风味。中段带 有铃声,也动员了竖琴与钢片琴。第三段木管再现主题,小提琴以对位法纠缠着木管.以自由方式将第一段主要旋律全部再现后,增加力度以造成高潮。

  • 第四乐章

    终曲,序奏是如歌的行板,C小调,强有力和弦中,钢片琴与竖琴奏出分散和弦后,小提琴出现序奏主要旋律,然后由中庸的快板逐渐高扬,进入主部有力的 快板。在主部中,先由木管和小提琴强烈地呈现第一主题.圆号呈示第二主题,小结尾时各打击乐器活跃地加上序奏动机,营造出多彩的效果。发展部除两个主题 外,亦用上序奏材料给予对位处理,共有3部分:第一部分处理序奏材料与第二主题,第二部分处理两个主题,第三部分再营造出全曲高潮,其中和弦的琴槌敲击, 据马勒对妻子叙述这是表现“英雄受敌人3次打击,在第三次像大树一样倒了下去”。之后省略再现部,以悲剧性的沉重结尾作结束,表现一种消极的绝望。

乐章概要

各乐章概要 (根据1963年拉茨的版本)

  • 第一乐章

    Allegro energico (精力充沛的快板),a小调 4/4

    以弦乐器及小鼓带出短小的前奏后,带入如进行曲般的呈示部第一主题,后来经过鼓声及铜管的宣示调后,进入转到F大调的第二主题,及后经过第一重复返 回前头 (除了第一号交响曲外,马勒就只有在这乐章中运用了重复记号)。由第二重复起,乐曲进入发展部,呈示部的第一主题重现,并加入由木琴和木管乐器作主导的新 进行曲旋律,突然间,弦乐的颤音带领钢片琴及牛铃的“田园风”过场,不过这份恬静很快又再被乐队所打断,进行曲主题再度出现及加以变化。结尾部份较为短 小。先由三角铁、定音鼓等敲击乐器引导四支小号奏出A大调的引子,然后乐队以呈示部第二主题为基础,把气氛推至最热闹下结束。

  • 第二乐章

    Scherzo: Wuchtig,a小调,交替3/8 及 4/8

    一首令人感到不安的谐谑曲。定音鼓在弱拍中的sf,加上圆号及弦乐的锯齿型断奏,这悚惧的第一主题令这"谐谑曲"充满黑色的味道,木琴的加入更使人 联想起圣桑的《骷髅之舞》。第二主题先由木管奏出夹杂3/8及4/8节奏的主题,虽然悚惧的味道稍为减弱,但同样营造出阴暗的味道。及后整个乐章都是围绕 以这两个主题来加以变化。

  • 第三乐章

    Andante moderato

  • 第四乐章

    Finale: Sostenuto - Allegro moderato - Allegro energico

    中间大木槌敲击三下,其中第三下为英雄之死。1963年拉茨版本则将第三下木槌删掉。

有关第二及第三乐章的演奏次序争议

当马勒于1904年完成第六号交响曲并于1906年三月作首次出版时,他将谐谑曲定为第二乐章,慢版为第三乐章。但当他于五月为这交响曲排练时,却决定把这两个乐章的演奏次序倒转,并于第二次发行时作出改动。然而,一位与马勒有密切接触的指挥家 Willem Mengelberg,于1919年收到马勒的遗孀艾玛的电报,指出第六号交响曲的演奏次序应该是“先谐谑曲,然后慢版”("First Scherzo, then Andante")。结果他往后演奏此乐曲时,均依照艾玛的要求处理。不过当时期的其他指挥家却并不认同这种看法,所以直至1960年代为止,绝大多数的指挥家还是根据马勒的第二版乐谱来演奏。

直至1962年,奥地利的音乐学者拉茨 (Erwin Ratz) 为国际马勒协会修订马勒全集时,在第六号交响曲首页撰写评论,重新提出演奏次序应该为“谐谑曲-慢版”,认为这是马勒死前时所作出的决定。不过,由于在他的文章中只字不提及过艾玛的那封电报,亦缺乏有力的理据去支持他的观点,所以受到其他音乐学者的质疑。但奇怪的是,纵然有不少指挥家同样质疑拉茨的看法,但随着1963年的修订版本面成后,往后的录音,大家都依照这个版本来演绎。

2003年,身为当时国际马勒协会副主席兼马勒全集评论总主编的Reinhold Kubik 引用1906年的场刊内容,认为“先慢版,然后谐谑曲”才是马勒的真正意思,他同时认为马勒从来都没有彻回这个安排[1],所以1906年的第二版本又重新被接纳。现在,究竟那一种演奏次序才是真正马勒的意思,仍然是争论不休。

不过,现时留存的乐谱,包括马勒全集,以及其他出版社的校订版,均把谐谑曲定为第二乐章,而慢版则为第三乐章。至于录音版本方面,两个版本均同时存在。其中力图、阿巴度及马素尔等的演绎方式为“慢版-谐谑曲”;至于卡拉扬、伯恩斯坦、苏堤、布莱兹、小泽征二等则采用“谐谑曲-慢版”的演绎方式。

首演及出版

首演:1906年5 月27日于德国埃森市,由马勒亲自指挥。 美国首演:1947年12月17日由Dimitris Mitropoulos于纽约市。

版本信息

这首交响曲的版本可选:

  • 1.卡拉扬1977年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CD编号415 099-2(2张),这2张唱片上另有露德薇演唱的《5首吕克特歌曲》,《企鹅》评介三星。
  • 2.布列兹1994年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DG,CD编号445 835-2,《企鹅》评介三星。
  • 3.阿巴多1979年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版,DG,CD编号423 928-2(2张,+《5首吕克特歌曲》)。
  • 4.伯恩斯坦1988年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DG,CD编号427 697-2(+马勒《亡儿之歌》)。DG,CD编号427 697-2(2张)。
  • 5.拉特尔1989年指挥伯明翰交响乐团版,EMI,CD编号CDS 7 54047-2(2张)。
  • 6.夏伊里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版,Decca,廉价小双张,CD编号444 871-2,这2张唱片上另有泽姆林斯基的《梅特林克歌曲》,《企鹅》评介三星。
  • 7.海丁克1990年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Philips,CD编号426 257-2(2张),这2张唱片上另有诺曼演唱马勒的《旅伴之歌》,《企鹅》评介三星。
  • 8.巴比罗里1968年指挥新爱乐乐团版,EMI,廉价小双张,CZS5 69349-2。这2张唱片上另有理查·斯特芬斯的《英雄的生涯》,《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
  • 另外,阿巴多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的DG现场版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个人认为可作为首选版本),此版获得了2006年的留声机大奖。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马勒 - a小调第6交响曲「悲剧」
作品信息
作曲 :马勒 1903-1904
时长 :1:20:00( 平均 )
体裁 :交响曲
链接 :维基 / IMSLP乐谱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8-07-12 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