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借世博东风,上海大剧院最近隆重推出科隆歌剧院全新制作的19世纪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音乐戏剧《尼伯龙根的指环》。

相关 About

杨燕迪 Yan-Di Yang 著名音乐学者和评论家

2010-10-20 23:08 文汇报 杨燕迪

借世博东风,上海大剧院最近隆重推出科隆歌剧院全新制作的19世纪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音乐戏剧《尼伯龙根的指环》

面对如此隆重的演出活动和文化事件,在陶醉、兴奋和震撼(以及精神和体力的双重疲劳)之后,理应有某种更为深入和成型的清理与反思。

   经典艺术的当代性,在瓦格纳歌剧(特别是《指环》)自二次大战之后的制作实践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科隆歌剧院的此次《指环》制作,以其明确无误的当代性格 给中国观众以不小的冲击乃至震惊。似与瓦格纳唱词的古老神话内容和音乐的19世纪风格形成某种具有张力性的对位,舞台上所呈现的是完全当下的、现时的和世 俗的视觉图像与形象:西装革履的上班族、衣衫褴褛的流浪女、虚张声势的指挥官、起吊机、冲锋枪、垃圾场、办公厅……导演(加拿大人罗伯特・卡森)和舞美设 计(帕特立克・金蒙斯)的用意是再明显不过:《指环》一剧所展现和批判的权力欲望与金钱崇拜,并非只对19世纪有效,而且也是直指当下。统观全剧,贯穿舞 台的“主导视觉意象”有两个,其一是混乱不堪的腐臭垃圾,其二是弥漫四处的军队符号―――这显然集中体现了该剧中两个处于核心地位的关键命题:腐败与暴 力。特别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剧中那些优美的、高洁的音乐场景(如《莱茵的黄金》一开场的莱茵河场景、《女武神》的爱情场景、以及《众神的黄昏》最后的布伦 希尔德祭礼终场),往往都发生在“脏乱差”的垃圾环境中;而剧中的危机时刻或阴谋场面(如《女武神》第二幕的沃坦独白场景,《众神的黄昏》第一幕和第二幕 的吉比雄人场面),却被置于堂皇气派的办公大厅之中。如此刻意的不协调和不匹配,虽然会让某些观众感到不适,但可能恰恰体现出导演关于这一版《指环》制作 的“后现代”式意图:“败絮其中”的生存状况和生态环境正在给当代人拉响警报。

应该澄清,这种保持原作文字文本和乐谱文本不动、但在舞 台处理上大胆引入当代立场的歌剧制作实践,在当今西方歌剧界(特别是欧洲的舞台)已是惯例,而不是反常。部分中国观众的不适应和不习惯,不仅是因为对这类 制作平日接触较少,也是由于对经典作品的当代价值开掘还缺少更加多维的理解。任何源自往昔的艺术流传物,如果不能在当下的、当代的社会环境中激起新的回 声,它就丧失了应有的、实际的生命。反过来说,经典的艺术品,正因为能够不断被后人予以崭新的意义诠释,才得以达到所谓的永恒。

回到音 乐。此次《指环》中主要角色的扮演者均为当今世界一线的“瓦格纳歌唱家”,热情的观众公正地给予他(她)们以最高位的评价与喝彩。《指环》因对歌唱演员提 出的高难挑战而举世闻名,尤其是要求沃坦(此次由美国男低音格里尔・格里姆斯雷饰演)、布伦希尔德(英国女高音凯瑟琳・福斯特)和齐格弗里德(加拿大男高 音兰斯・雷恩/德国男高音阿尔方斯・艾伯茨)等几个重磅主角在几个夜晚的长时间跨度中连续塑造角色―――这是对演员记忆力、体能耐力、演唱技能和心理体验 的多重艰巨考验。只有在现场领略了这些世界一流歌唱家的实力,我们可能才真正理解歌唱家的“伟大”是什么含义:他们或许并不像“世界三大男高音”那样因市 场运作而“星光灿烂”,但却给出了某种更高的艺术标尺。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