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1901年1月27日,威尔第因脑溢血在米兰猝然去世。意大利举国哀痛。尽管他在遗嘱中表示自己的葬礼应该是非常简朴的,但人们倾城出动涌上街头送别。

相关 About

威尔第 Giuseppe Verdi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2011-08-05 06:48 东方早报 周云

朱塞佩·威尔第肖像

朱塞佩·威尔第肖像

歌剧电影《游吟诗人》海报

歌剧电影《游吟诗人》海报

2010年在奥地利上演的大型歌剧《阿依达》

2010年在奥地利上演的大型歌剧《阿依达》

今年是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逝世110周年(1813年-1901年)。1901年1月27日,威尔第因脑溢血在米兰猝然去世。 意大利举国哀痛。尽管威尔第在遗嘱中表示自己的葬礼应该是“非常简朴的”,但人们倾城出动,情不自禁地涌上街头,在《飞翔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的合 唱声中,送别这位伟大的歌剧艺术大师。

110年后的今天,威尔第的作品仍然深受中国乐迷的喜爱。在11月5日的“海上之莺——黄英独唱音乐会上”,旅美歌唱家黄英将献唱选自威尔第创 作的歌剧《弄臣》第二幕那首著名的咏叹调《亲爱的名字》。此外,继今年4月上海歌剧院为观众呈现了音乐会版歌剧《茶花女》后,7月10日,该院歌剧团的演 员又为观众朋友们奉献了一台精彩绝伦的《威尔第经典歌剧咏叹调集萃音乐会》。音乐会从威尔第一生创作的近30部歌剧中精挑细选,最终表演了他最杰出的8部 歌剧中15段脍炙人口的歌剧唱段。

而在威尔第的故乡意大利帕尔马,威尔第音乐节定于10月1日至28日进行。在长达一个月的音乐节里,世界各地喜爱音乐的人们将在威尔第故乡感受其歌剧的魅力。

土地和音乐是他生活的两个支柱

布塞托(BUSSETO)是一座位于意大利中部美丽而古老的小城。1813年10月12日早上,一位28岁名叫卡洛·威尔第的年轻人步行了整整 7公里,从隆高勒村来到布塞托市政府,登记其儿子朱塞佩·威尔第的出生。卡洛在村里经营一个小杂货铺。朱塞佩·威尔第的童年不像其他伟人的童年富有传奇。 村庄的名字“隆高勒”正是“拾柴去”的意思,可见当时那儿的贫困。

作为一个意大利农民的儿子,质朴和执著成为了威尔第的先天性格,孤僻寡言则成了他和父辈不同的秉性。在威尔第8岁的那年,父亲在教堂里做弥撒时 看到他对管风琴如醉如痴的样子,便省吃俭用给他买了一台旧的斯比奈风琴。谁知没过几个月琴就让他给弹得彻底散了架。即便如此,在教堂里做弥撒时,他依然听 管风琴听得入迷,神父一连三次叫他去端葡萄酒都没听见,气得神父一脚把他从祭坛上踢了下来,滚下了台阶,他还是一言不发地站在那里,继续听琴。

为威尔第专门写过传记的意大利作家朱塞佩·塔罗齐这样描写过他:面孔严肃、冷酷,有一种暴躁、忧郁的神情,目光坚定,眉头紧皱,双颌咬紧。一个乡村贵族打扮的固执农民。

从本质而言,威尔第的确是个农民。音乐和土地,是威尔第生活的两根支柱,缺其一根,都会令他坍塌。在所有的音乐家里,真还找不出一个如他一样对 乡村充满如此深厚感情、把自己完全农民化的人。他在乡间亲自种植遍野的蔷薇,养殖野鸡和孔雀,并让它们繁殖出一窝窝小崽。他还想培育叫做“威尔第”的新品 种良马,并为此到农村的集市像模像样地挑马。

从农村走出来的威尔第,对城市一开始就没有什么好感。18岁的威尔第第一次从农村来到米兰报考音乐学院,就被无情地拒之门外;29岁时他的歌剧 《一日王位》惨遭失败,轻蔑的口哨声、嘲笑声将歌手的声音淹没,演出几乎无法进行下去。大约就是从那时候,威尔第决计要离开城市。他那时曾经这样说过:什 么都行,只要不在米兰或者别的哪座大城市。最好是去农村耕耘土地。土地不会叫人失望。

1848年,当唐尼采蒂去世之后,他原来霸占的维也纳皇家剧院显赫的音乐总监职务空缺下来,当局请威尔第来担任这个职务,却遭到威尔第的回信断 然拒绝。他说他不希望当什么宫廷音乐大师,他只希望住在庄稼地里写他的歌剧。那时候,他正在写《游吟诗人》,着迷于15世纪西班牙的风情,爱着剧中那位吉 卜赛女郎阿苏塞娜。那种融合在阿苏塞娜身上对母亲的爱和对儿子的爱,以及燃烧在她心里强烈的复仇火焰,都让威尔第情不自禁。

虽然威尔第所有的歌剧必须要在城市上演——他需要城市给予他金钱、地位和名誉,但在城市呆的时间稍稍一久,他就会很无聊,痛苦到了极点,他说他太爱那个穷乡僻壤了。

因此,当《茶花女》在威尼斯首演一结束,威尔第首先要急着办的事情就是快一点回到他的圣阿加塔去。当《唐卡洛斯》在巴黎演出一结束,他也立刻回 到自己家乡的谷地,去嗅一嗅春天的气息,去观察树木和灌木上的幼芽是怎样萌发出来的。而在《奥赛罗》大获成功之后,当米兰市长亲自授予他米兰荣誉市民并希 望看到他新的歌剧时,他只是十分平静地说:“我的作曲生涯已经结束。午夜以前我还是大师威尔第,而此后又将是圣阿加塔的农民了。”

他的名字和莎士比亚紧紧联系在一起

骨子里,这位意大利老农民比瓦格纳还要傲慢。他号称从不读书,但是其实藏书相当丰富。他拥有各时期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从巴赫、亨德尔到莫扎特、贝多芬等。他熟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所有作品,并在创作中运用他们的手法。

岁月流逝,报纸连篇累牍地强调:瓦格纳是思想家,而威尔第傻头傻脑。但这更多因为威尔第像贝多芬一样孤独。

理解威尔第,当然离不开语言。他的26部歌剧,是同许多文化巨匠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莎士比亚、席勒、雨果、小仲马等。威尔第的大部分歌剧 台本直接取材于以上这些大师。而其中,莎士比亚受到威尔第终身崇敬。“与其他戏剧家相比,包括古希腊戏剧家,我更喜爱莎士比亚。”

在旅行马车上,在书房和卧室里,在歌剧创作的田间劳动间歇中,莎士比亚剧作始终伴随着他。威尔第以莎士比亚作品为素材完成的歌剧有3部:《麦克 白》、《奥赛罗》和《法尔斯塔夫》。他一生都想写《李尔王》,却一直未能动笔。《奥赛罗》与《法尔斯塔夫》是威尔第在创作完成《阿依达》后,沉寂16年的 最后伟大作品。重批战袍时,作曲家已经73岁了。

为了重现莎士比亚笔下《麦克白》的戏剧效果、角色内心的压力,威尔第脱离了意大利传统歌剧的手法。他不再铺陈华丽优美的音符,而将传统美声唱法 导入另一种崭新的境界。威尔第认为,歌手必须结合“演”和“唱”,才能让观众体会到剧情跌宕起伏。1847年,《麦克白》在佛罗伦萨歌剧院首演开幕前,他 要求男女主角把第一幕二重唱“我致命的女人”再做第151次排练。结果,该剧的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作曲家谢幕25次。

告别法国大歌剧浮夸之风

从歌剧史上看,意大利歌剧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但到了威尔第时代,世界歌剧局面发生了变化,以梅耶贝尔为代表的法国大歌剧试图与意大利歌剧分庭抗礼。

法国大歌剧萌生于19世纪20年代,它的特点是富丽堂皇的布景、别致细腻的编舞、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历史题材。威尔第虽然生在19世纪初期,但是 他的作品却不属于当时盛行的浪漫主义风格,他在歌剧中显示出与法国大歌剧浮夸之风截然不同的风格,表现出强烈的戏剧冲突,并充分展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因 此,威尔第被认为是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代表性人物。

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威尔第歌剧创作的成熟期。一直到1870年完成里程碑式的大歌剧《阿依达》为止,威尔第完成了一系列不朽的歌剧杰 作。其中他在19世纪50年代初,按照法国大歌剧的传统,连续创作了3部最让他扬名世界的意大利歌剧——《弄臣》、《游吟诗人》和《茶花女》,奠定了威尔 第在意大利歌剧史上的翘楚地位。

曾有人问威尔第最得意的作品是哪部,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弄臣》。《弄臣》首演于1851年3月11日的威尼斯凤凰剧院。与大多数歌剧男主人公 的好汉帅哥形象不同的是,这部歌剧中,威尔第将目光投向了一个猥琐、佝偻的侏儒。这个形象从此成为音乐史上最富有表现力的男中音。

当大幕拉开时,我们看到和听到的是一派狂欢的情景。黎哥莱托戴上了面具,强颜欢笑。他是一个驼背,因此而心理扭曲。他恨幸福的人。就如他对杀手 唱的一样:“我俩都一样!我用舌头,而他用刀枪。我教人笑破肚肠,他制造死亡!……我每天都必须强颜欢笑,不能用眼泪解除忧愁和烦恼。”

美丽的吉尔达在父亲“驼背”的保护下走过了十几年,黎哥莱托把女儿藏起来,不被邪恶所侵蚀,可是这却注定了这可怜的花朵必定会爱上她看见的第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正是黎哥莱托侍奉过的,却最憎恨的人。

雨果看过这部歌剧后,评价说:“音乐的表现力有时胜过诗歌和散文,歌剧的确有话剧无法企及之处。”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