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文森佐·贝里尼(Vincenzo Bellini,1801—1835年),或作贝利尼,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出生于西西里的卡塔尼亚尼,其父为管风琴家。贝里尼从小显露音乐才华,在那不勒斯圣塞巴斯契诺音乐学院师从辛加莱里学习作曲。

图片 Photos

简介 Biography

温琴佐·萨尔瓦多·卡梅洛·弗朗切斯科·贝里尼(意大利语:Vincenzo Salvatore Carmelo Francesco Bellini,1801年11月3日-1835年9月23日),或作贝利尼,生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3岁开始学习音乐,18岁时入那不勒斯音乐学院。贝利尼并没有像其同时代人那样热心于谐歌剧的创作,唯一一部带有喜剧色彩的歌剧是他的第一部舞台作品阿代尔森与萨尔维纳(1825年),其中包含着一个用那不勒斯方言演唱的喜剧男低音。总的来讲,在贝利尼的作品中所显露出来的是一种浪漫主义式的忧郁。他的早期歌剧作品被认为在管弦乐的配器方面有所不足,《诺尔玛》后这一缺点得以克服。贝利尼的作品有两大特点:其一是美妙的旋律;其二是高难度的美声唱段,这两者的完美融合便是他歌剧的魅力所在。他歌剧中的许多咏叹调,至今仍被奉为“美声唱法”的经典教材。

生平

贝里尼生于意大利南部西西里的卡塔尼亚,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作曲家、管风琴师和音乐教师。贝里尼1819年到那不勒斯塞巴斯蒂阿诺音乐学 院接受教育,学生时代不仅迷恋海顿、莫扎特的作品,也具有强烈的爱国激情。热心参与政治活动。依照音乐院惯例学生参与为剧院演出的歌剧创作,因此他的第一 部歌剧《阿代尔松和萨尔维娜》1825年在音乐院剧院首演,这使米兰的斯卡拉剧院立刻与这位年轻的作曲家签约。《比安卡和费尔南多》(1826)、《海 盗》(1827)都是为斯卡拉剧院创作的,后者使他名扬海外并与该剧脚本作者费里斯•罗玛尼(FeliceRomani)结识。贝里尼后来的重要歌剧《凯 普莱特和蒙塔古》(即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1830,威尼斯)、《梦游女》(1831,米兰)、《诺尔玛》(1831,米兰)、《坦达的贝阿特 丽斯》(1833,威尼斯)都是罗玛尼提供的脚本。贝里尼对剧本的要求严格,反复切磋是为了让他的作品能使人感动,而且要反映出人物心理的复杂与变化。贝 里尼的音乐带有深情忧郁的浪漫情调,由于他那些气息宽广、婉转美丽的旋律而被世人誉为“意大利的夜莺”。贝里尼的歌剧以其细腻柔美而区别于罗西尼,以其优 雅郑重区别于同时期的唐尼采蒂,对意大利歌剧很反感的瓦格纳却被贝里尼的《诺尔玛》深深感动,肖邦和贝里尼更是彼此尊重,气质相通。

1835年正值盛年的贝里尼病逝巴黎,留下的10部歌剧都采用意大利正歌剧形式,其他一些宗教作品及声乐或器乐曲都不如他的歌剧创作影响大。贝里尼 最著名的歌剧要推《梦游女》、《诺尔玛》和《清教徒》(1835,巴黎,脚本作者是皮波里),这些歌剧被同时代以及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叶的一些优秀 歌唱家所钟爱,他们出色的演唱也使贝里尼歌剧一度成为西方舞台上的热门剧目。

知名作品

《梦游女》(La Sonnambula)是贝里尼一部朴素亲切的作品,它有喜歌剧的因素,但主要是正歌剧的风格。善良纯洁的乡村姑娘阿米娜受到冤枉,但她依旧对恋人充满爱 和信任,第3幕当她梦游时唱的祈祷歌“我真不敢相信,你那样快地凋谢了,啊,花啊!”清淳朴素而自然,误会消除后那段“我心中充满喜悦”又是难度极高的技 巧性唱段,男高、男低音担任的两个主要角色都有抒情温馨的精彩段落。

《诺尔玛》(Norma)是贝里尼自己非常喜爱的作品,它的音乐风格和《梦游女》同样情真意切,但有着更为庄严深沉的一面。这原是一部以古代高卢人和统治 者罗马人之间政治宗教矛盾作为背景的法语悲剧,叙述女祭司诺尔玛对罗马总督真诚执著的爱情。当总督波利翁移情别恋、抛弃诺尔玛和两个孩子时,诺尔玛从初始 的痛苦愤怒到后来的宽恕,以至独自承担由于违背宗教信仰和祖国利益的审判,这种富于自我牺牲的高尚爱情感动了负心的恋人,最后他们一起走上火刑台。《诺尔 玛》交织着个人感情与祖国、信仰间的冲突,忠贞爱情与背叛和宽容的矛盾,将温情脉脉、坚定雄壮与紧张的戏剧性融于一体。第一幕诺尔玛对月神的祈祷“圣洁女 神、光芒四射”,这首渴望爱情、祈祷和乎的谣唱曲,夹在呼唤战斗和复仇的合唱与进行曲中显得格外深情动人。诺尔玛和阿达尔姬萨的共述友谊与爱情的二重唱, 以及她们和波利翁在第一幕结尾的三重唱既含热情又充满戏剧性。序曲被贝里尼标为“辛丰尼亚”(Sinfonia),具有戏剧效果,因此在音乐会上经常演 奏,它像韦伯一样采用了歌剧的素材,预示出悲剧的气氛和结局。贝里尼的歌剧更注重独唱、重唱或合唱的旋律声部,乐队写法比较简单甚至被认为苍白单薄。

《清教徒》(I Puritani)和《诺尔玛》同样是浪漫主义文学与歌剧的典型题材模式,以政治宗教信仰的矛盾与对立双方的爱情为中心,叙述了17世纪英国斯图亚特王朝 保皇党与克伦威尔派清教徒之间的斗争,身为保皇派骑士的阿图尔与清教徒之女埃尔维拉之间的爱情与误会,以及最后在共和派清教徒胜利的背景下双方获得宽容与 和解。贝里尼写出不少优美的独唱与重唱,而且也相当重视合唱的作用。第一幕埃尔维拉“我是一个活泼的少女”和她发疯后的唱段,第二幕结尾时埃尔维拉的叔父 乔治和清教徒队长佛斯的复仇二重唱“号声吹响”都是很动人的段落,但乐队与和声同样过于简单。

贝里尼给世界留下了许多流畅美丽的旋律,充分显示出他特有的甜美、诗意和柔情,这基于意大利人的天性与趣味,也是浪漫主义歌剧所追求的情调。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贝里尼
音乐人信息
简介: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指数: 8.6
类型:人物 男
出生:1801年11月3日
逝世:1835年9月23日
年龄:33岁
地区:意大利
职业:作曲家
时期:浪漫时期
老师:津加雷利
链接:维基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20-09-27 11:07